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9,(6):89-91
1931年11月,徐向前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李先念任红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政治委员.后任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三十军政治委员。一直在徐向前直接指挥下。李先念称:我真正认识徐帅是在红三十三团当政委时。我们两人不约而同就熟悉了。他和我特别好,我和徐帅是意气相投。我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向前,一个是陈云。向前教会我打仗,陈云教会我搞经济。  相似文献   

2.
李划 《四川党史》2001,(5):37-37
“川北有个九龙场,我在那里打过仗。有个跛子老乡给我打了两双布筋草鞋,我穿上它踏上了长征路……”1986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京接见原南江县县长郑友铭时,这样讲起当年红军在川北革命老区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当年给李先念打草鞋的人名叫余官章,现住旺苍县九龙乡鸽子庙村。他回忆为李先念打那两双草鞋的情景时如数家珍: “那是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吸收了部分地方武装和当地穷苦青年扩编成红三十军,在九龙场集中整训。我当时右腿有伤不能出大劳力,就同大家打草鞋支援红军。一天,军政委李先念来看望时发现了我的伤…  相似文献   

3.
7月3日,红四方面军总部率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和独立第一师全部主力,放弃夏季战前休整,克服连续作战的异常疲劳以及兵员、粮弹不足等困难,由夏店地区南下麻城作战。 那正是伏天。骄阳似火,不少指战员患烂脚病,红肿疼痛,无药医治,但他们忍着疼痛,拖着红肿的脚板强行  相似文献   

4.
长征时代我们父亲周光坦作为李先念同志的战友和部下曾经与先念同志并肩浴血战斗过。1927年篾匠周光坦与木匠李先念都参加了黄麻暴动。根据史料记载,先念同志担任红四方面军11师33团政治委员时,我父亲周光坦任12师38团政治委员;后来先念同志担任红11师政治委员时,我的父亲担任过11师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5.
林思安 《党史天地》2006,(10):16-20
懋功仰慕毛泽东1935年6月12日,26岁的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政委李先念,率领88师在夹金山下与红一方面军最先会师,他令电台人员将喜讯立即报告总部。6月18日,毛泽东在懋功的一座法式建筑天主教堂里,亲切地接见了李先念,俩人谈话一直到深夜。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毛泽东曾概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方面决定重新修订红四方面军战史。期间.作为红四方面军战史的一位重要亲历者和见证者,李先念谈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对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修订红四方面军战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在谈到如何正确评价红四方面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问题时.李先念提出了“三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8):53-55
韩东山率红25师迎接毛泽东、党中央 毛泽东说:“今天胜利会师了,我们红一、四方面军是一家人” 1935年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在羌族聚居区茂县召开军级干部会议,部署迎接党中央及红一方面军各项准备。会议决定由李先念率30军88师、9军25师和27军一部开往小金山地区迎接党中央。  相似文献   

8.
1929年6月.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徐向前从上海经武汉来到鄂豫边区,任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师长。同年春,李先念率黄安县九龙冲乡游击队编人新扩建的红三十一师第五大队,任副班长(后代理班长)。  相似文献   

9.
正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许家田村。他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作战勇猛,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前线中,处处可见王近山纵横驰骋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党史天地》2007,(8):56-57
毛泽东充分肯定红四方面军的战绩 李先念建议向岷嘉两江地区发展 1935年6月15日,病中的李先念握着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同志的手,激动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红四方面军欢迎你们!”并带头高呼:“欢迎党中央!欢迎毛主席!”  相似文献   

11.
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夕,红十师被马步芳的部队包围在甘肃旧城,侦察参谋曾绍山深夜出城搬救兵,一路险象环生。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首任军长后,曾绍山率部队参加解放重庆,蒋介石不得不从重庆城内仓皇逃跑。曾绍山的传奇故事,真是一箩一筐啊!  相似文献   

12.
董保存 《湘潮》2014,(3):28-31
第十三集团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到了川陕苏区编为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  相似文献   

13.
王钢 《党史纵横》2013,(1):31-33
李先念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在66年的革命岁月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工作中,李先念与湖北省十堰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32年到1989年的57年间,他与十堰的关系可以用"624261"来概括:即他6次到十堰;2次血战南化塘并创建两个根据地;4次亲临丹江口工地指导;26次过问解决二汽建设问题;1次批示郧县、郧西列为老区扶贫县。  相似文献   

14.
李先念直言不讳 西路军失败后,李先念等人辗转返回延安。当时,延安清算“国焘路线”的斗争已告一段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广大干部一致要求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完成抗日救国的新任务而奋斗。 但这次清算斗争也有缺点,那就是对张国焘的错误缺乏具体分析,属于他执行王明路线的那段历史都被划到“国焘路线”的罪名之下;西路军的行动本来是中央直接指挥的,却被说成是贯彻“国焘路线”造成的恶果;波及面过宽,使一批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对红四方面军英勇斗争的历史,缺乏积极的、中肯的评价。由于这些负方面的影响,不少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心情不舒畅,私下有很多不满的议论。 李先念在同红四方面军的一些老战友、老部下  相似文献   

15.
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程世才的领导下,在苍溪黄猫垭歼敌2个旅、计1.5万余人,活捉了敌代旅长傅贵梁,缴获了枪支7000余支、迫击炮40余门、子弹10多万发,电话机88部,电台7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六路围剿",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场战役中采用纵深迂回、穿插包抄的战术,是红四方面军战史上的一次典范,也是我军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史诗。  相似文献   

16.
<正>班玛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1936年7月,由李先念率领的三十八军八十九师、红军骑兵师、红军总部五局组成的先头部队,由朱德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三十军、红军总部组成的北进部队,以及由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总部、二军等共计3万余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7.
张肇俊 《世纪桥》2008,(13):43-48
<正>为实现"川陕甘计划",策应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时任红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奉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命令,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实现懋功会师;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反对和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  相似文献   

18.
欧阳青 《党史纵览》2014,(10):17-21
正陈锡联:夜袭阳明堡一战成名的"老虎纵队"司令1933年7月,陈锡联升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三团政治委员时,只有18岁。到了次年11月,他又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1935年6月至抗战前夕,两年时间内,陈锡联先后交叉担任王牌红四军的第十一师政委、第十师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师级军政主官。1935年8月初,在川西毛儿  相似文献   

19.
黄鹄显志略     
王英 《党史纵横》2001,(4):42-42
黄鹄显 (1914- 1986)福建上杭人。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3月在闽西新十二军三十四师一团三连当班长; 4月入闽西彭杨军政学校学习; 10月毕业后回第一团,任第一连指导员。 1932年任第三十四师师部特务连连长。 1933年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局 (一局 )参谋,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 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在中革军委第一局 (作战局 )任作战参谋。 1935年 6月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重新成立红军总司令部,任作战局参谋。 10月奉命随军南下,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  相似文献   

20.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人,国民党陆军上将,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1920年孙中山创建粤军3个师,陈铭枢被任命为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北伐前夕,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与张发奎的第十二师并肩作战,连克北洋军重镇,被誉为"铁军"。攻克武汉后,第十师被扩编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第十一军军长兼武汉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训练部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