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orf”),俗称“羊口疮”,是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羔羊口腔,以口腔粘膜出现红肿、水泡、溃烂为其特征。该病的传染性很强,发病率高达100%,致死率一般约为1%,如果继发肺炎和肠炎可引起大批羊死亡。我省羊传染性脓疱皮炎长期普遍流行,而以肃南、天祝、永昌等县尤其严重,随着家畜烈性传染病的消灭或控制,目前本病成了危害养羊业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疾病。就全国而言,本病流行的范围也很广,如青海、宁夏、新疆、内蒙、西藏等省(区)均有流行,造  相似文献   

2.
羔羊腹泻病广泛流行于新疆牧区,尤以北疆牧区最为严重。为尽快控制本病流行,我们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因学研究,并用自己研制的“羔泻灵”进行了治疗试验,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流行情况 本病在全疆各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以北疆更广;细毛羔羊与土种羔羊均可发病,以细毛羔羊发病率最高(特克斯军马场达82.13%);但母羊健壮、产羔棚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是幼龄动物腹泻的病原之一。有关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于轮状病毒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报道很少。我们在对腹泻羔羊病料进行电镜检查时发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存在轮状病毒与疑似萼状病毒(Calicivirus)混合感染的病例。(一)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县芨芨槽子放牧点有生产母羊900余只,分4群产羔。1987年该点只有1群羊流行腹泻,1988年则蔓延至其它3群。羔羊出生2~3天开始发病,整群发病率85%以上,致死率可达80%。(二)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发病初期可见黄色水样粪便从肛门流出。羔羊体温、食欲正常。数小时后卧地,不愿运动。触动肛门可见粪水呈喷射  相似文献   

4.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羊以口腔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继之真皮结缔组织高度增生,形成疣状痂块为特征。该病毒可感染人,因此在公共卫生上有一定的重要性;随着家畜烈性传染病的消灭和控制,该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发病情况1999年6月,庆阳县玄马乡某农户放牧的9只奶山羊(其中1公4母和所带的4只哺乳羔羊)在口角、上下唇、乳房、蹄部皮肤等处形成黄褐色硬痂,公羊病情表现严重,走路跛行。成年羊采食困难,母羊拒绝羔羊吮乳,病程约10d。2 临床症状9只发病的奶山羊…  相似文献   

5.
羔羊下痢病是初生一周龄内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快,对养羊业危害极大。有的地区即使用“三联四用苗”对母羊进行了预防注射,羔羊发病仍很严重。对病死羔进行细菌学检查,可从内脏分出较纯的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为防制该病,1983~1986年我们对部分地区羔痢中E.coli血清型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1976年初,我省部分肉联厂和少数农村发生一种临床症状和猪水泡病十分相似的猪水泡性疾病,但病情比猪水泡病严重,尤其是鼻端较多出现水泡,约占30%左右。发病率一般在2~3天内可达90~100%。流行疫区、疫点有部分水牛发病,但同舍黄牛未见有发病。猪水泡病康复猪和注射猪水泡病免疫血清猪仍对本病有易感性。为了鉴定疾病的性质,谋图迅速控制和扑灭此病,现将我们配合省食品公司,省商品检验局以及部分肉联厂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pustular dermertitis或Contagious Ecthyma,CE),俗称羊口疮(Orf),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危害羔羊,表现为急性接触性传染。患羊以口腔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继之真皮结缔组织高度增生形成疣状痂块为特征,本病存在于世界各养羊地区,发病率几乎达100%。早在1787年,Steeb就曾描述过此病。1920年,Zeller用病羊痂皮复制病例成功。1923年Aynaud首先证实此病原为病毒之后,各国学者对其病原学、实验病理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兽医工作者亦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CE在我国仍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随着家畜烈性传染病的消灭或控制,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张掖地区肃南县地处祁连山东麓。在该县初生羔羊中普遍发生一种食毛现象,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防制措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1979年在康乐区的赛鼎队和红石窝队的初步调查,发病率为5.87%,死亡率为病羔的42.04%,乏弱母羊所产羔羊的发病率为18.18%。在康乐区春羔冬羔均有发病,在皇城区早春羔比迟春羔发病严重,而冬羔则发病最多。据反映皇城羊场的羯羊也有吃毛现象,同时啃食土块、牛粪、骨头及炉灰等异物。  相似文献   

10.
羔羊痢在我旗牧区流行已久,据统计1978~1980年,共接羔218007只,发病达86357只,发病率为39.61%。通过对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弄清我旗羔羊痢是由多种致病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采用国产新药抗菌增效合剂及生物制剂进行了羔羊痢的防治试验,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羊传染性脓疱口膜炎,俗名羊“口疮”,主要危害幼龄羔羊。病变以口腔粘膜形成脓疱、烂斑为特征。病羔吮乳采食困难,严重地影响到生长发育。鉴于本病在我国一些养羊区较普遍流行,现将我们初步的调查研究情况,作一概述介绍。我们对本病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够,尚没有研究出理想的防制措施。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期望得到批评和指正。 一、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的牛、绵羊、山羊、驴等家畜中,均有感染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rcedtum)的记载,在榆林、延安及关中等养羊地区,绵羊的感染率在70%以上,永寿县为81.8%,个别羊的荷虫量达16368条,对养羊业发展影响很大。为了防治本病流行,1980年4至5月和1981年8至10月在永寿县试用海涛尔进行了治疗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临洮县南部地区羊“腰腿硬病”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甘肃省定西地区临洮县南部地区流行着一种羊的疫病,因病羊腰腿发硬,行走迟缓,群众称其为羊“腰腿硬病”。据潘家集公社11个生产队的调查,1980年发病率为14.9%(羔羊为42.6%),1981年因干旱降为6.42%(羔羊为21.6%)。1980年致死率达88.2%,其中羔羊死亡率达36.2%。为了明确病因,我们对7个公社61个生产队的本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系羊泰勒焦虫病,病原为绵羊泰勒氏焦虫(Theileria ovis)。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豫东 6个县的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传播没有季节差异 ;集约化养羊的感染率比散养羊的感染率明显 (P <0 .0 1)高 ;隐性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母山羊所产羔羊绝大多数发病 ,波尔山羊新生羔羊发病率明显 (P <0 .0 5 )高于杂交羊 ,极显著 (P <0 .0 1)高于槐山羊 ;长期在低洼潮湿环境中放牧的山羊感染率和发病率明显 (P <0 .0 1)高于在干燥环境中放牧的山羊 ;带毒针头可以传染山羊附红细胞体病 ;天气骤冷、阴雨连绵、羔羊断奶、过度拥挤等应激因子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羊接触传染性脓疮是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羊的口唇 齿龈、舌、鼻、乳房等部位,以形成丘疹、水泡、脓疱、痂皮为特征,尤其对羔羊危害更大,往往因为口腔内生疮不能采食而饿死。该病是由羊接触传染性脓疮病毒(Orf Virus)引起的。此病毒也称为  相似文献   

16.
据1989年调查,赤峰地区流行的绵羊绦虫种类主要为裸头科的莫尼茨属、曲子宫属及无卵黄腺属的绦虫,当年羔羊及2岁羊的感染强度一般为1~6条,最高时达26条(1986)。羔羊感染率为50%~83%,平均为55%;2岁羊感染率为50%~78%,平均为66%;有的月份羔羊和2岁羊的感染率可达100%。为此,我们从1990年7月至1991年7月在巴林右旗考查了驱虫后羔羊发育至2岁阶段在增重、产毛量及死亡率等方面的效益,根据药物驱虫谱不同,测算了在寄生虫病防治中驱治绦虫、驱治胃肠道线虫及胃肠道线虫、绦虫同时驱治的各自效益,并同时考察了小区示范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7.
华池县九窑口羊场位于子午岭地带的山庄乡 ,地处丘陵沟壑区 ,林草茂密 ,气候寒冷 ,以阴湿寒冷为特征 ,是羊霉形体肺炎感染发病的重点疫区。羊场建于 1989年 ,到 1994年的 6a间 ,羊霉形体肺炎发病累计 1146只 ,年均发病率为 3 3 .6%,死亡 3 3 6只 ,死亡率为 2 9.3 %。  据 1994年对该羊场附近的 10个养羊户羊霉形体肺炎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共养羊 85 5只 ,发病羊 2 97只 ,发病率为3 4 .7%;死亡 88只 ,病死率为 2 9.6%。本病在当地流行多年 ,对当地养羊业危害十分严重。1 发病因素1.1 季节性 羊感染本病无严格的季节性 ,冬春枯草季节由…  相似文献   

18.
1987年秋末和冬季,我县许多地区的哺乳仔猪发生以高热、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通过流行情况调查、病理削检、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试验,确诊为仔猪弓形虫病。经紧急治疗,控制了疫病发展。 (一)发病情况 我县当时许多地区的哺乳仔猪发病。其中东将、蛤蜊查、青坨等村的10头母猪所生的112头仔猪全部发病。这些仔猪出生后多数正常,只有个别窝内有弱胎。一般在7~40日龄,多数在15日龄左右发病。通常是1窝仔猪中先有1~2头出现症状,不久殃及全窝。用多种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前后死亡34头。但这些仔猪的生母和同户养的其他猪未见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9.
发病及流行情况 1981年4月以来,先后在乌鲁木齐、和静、哈巴河、和丰、托里、裕民等县骆驼群中流行一种接触传染性口疮。 该病主要特征是上下唇及其周围出现豌豆大丘疹,进而演化成水泡和脓疱,在病变部可能融合成片,流出黄色浆液并形成痂块,进而逐渐增厚,形成一层厚厚的黑褐色的龟裂痂板。痂皮下为鲜红色乳头样肉芽增生,痂块脱落后即自愈不留疤痕。(图1~2,见封三,下同)。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颌水肿。病程长达1.5~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10月以来 ,贵州省 6个地 (州、市 )的 11个县爆发流行山羊痘 ,给该地区的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快控制、扑灭疫情 ,省兽医防治检疫站与贵州大学合作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及病原学诊断 ,确诊后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很快控制了疫情扩散。1 流行情况2 0 0 2年 10月以来 ,贵州省 6个地 (州、市 )的 11个县、15个村和 1个农场发生山羊痘 ,发病 2 78只 ,死亡 14 2 1只。健康羊群多数是在引入羊后陆续发病 ,并在 3~ 6个月内蔓延至全群。一般发病率达 75 % ,死亡率达 5 0 % ,羔羊死亡率达 10 0 %。2 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