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两种资源,赓续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两种基因。既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课题,也回答了怎样认识和赓续红色文化这一重大问题,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对于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在多种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前进的。精神文化动力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步伐,必须从以厂几个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建设有中国待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只有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才有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我…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鲜明特征及价值取向,都有着重要的浸润滋养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之外,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脉作用,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自信,并坚持走好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言,我们当前强调的文化自信其实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锤炼、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护和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等多个方面来践行。  相似文献   

5.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区的建设和实践过程。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继承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与时俱进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正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这一客观要求,通过不断强化和提高我区文化建设的民族性、科学性、开放性、现代性和创新性等优秀品质,使其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锚定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同时,这四大着力点中蕴涵的文化建设理念、维度、视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经济理论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突出地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党的十五大的精神,我们深入学习实践邓小平经济理论,就是从经济方面高举这面伟大旗帜。一、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涵盖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外交、法制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其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的“和”、“中”,“解放思想”与“经权之道”等都有着紧密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继承与吸收。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吸取、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相似文献   

9.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也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  相似文献   

10.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建设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之一,在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弘扬医德、铸造师魂,激发文化自信与自觉从而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与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类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活动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文化的特色,也就是人们生产实践活动的特色。我国文化的特色,首先取决于我们党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我们党所要建设的文化不仅有别于一切非社会主义文化,也截然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必须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和各国优秀文化遗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培育起来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应是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的文化。  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新型文化观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研究文化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对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科学总结和创新发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对国外文化的开放性之高度统一,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到全新境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发展繁荣中愈益彰显其真理品格与历史意义。这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也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志良 《理论建设》2012,(2):102-10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具有珍贵价值的优秀遗产,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也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治国体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在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努力建立与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碧薇  金京艺 《党建》2023,(7):46-4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河南,如何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并要求全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报告中,江总书记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内容、环境等都作了详细说明和深刻阐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到F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的精神支柱是邓…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世纪最伟大的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辩证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提升到普遍性,找出它们的辩证规律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则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国建设事业服务的中介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社会主义辩证法的中介,变为我国改革和开放的现实过程。21世纪将随着我国的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一论断科学地说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任务,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是由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必然发生研究主题、研究重心、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理论形态的转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展开,作为这一实践过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发生主题的转换,即由斗争哲学向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转换。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提出这一任务,而是建设这种哲学。我们有丰富的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建设哲学,但大量存在的是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我们需要建构的是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和规律的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建构,关键是实现由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向叙述形态建设哲学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必然发生研究主题、研究重心、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理论形态的转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展开,作为这一实践过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发生主题的转换,即由斗争哲学向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转换.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提出这一任务,而是建设这种哲学.我们有丰富的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建设哲学,但大量存在的是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我们需要建构的是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和规律的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建构,关键是实现由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向叙述形态建设哲学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