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义实学经历了以“经世致用”、“崇实黜虚”、“实事求是”为代表性口号的阶段,同时也把这三个口号凝聚成代表实学本质的三大主题。与之相对应,实学分成实学倾向、实学思潮和实学精神三种状态。中国实学的特点是“去本体化”、“非学脉化”,以此思考未来实学的发展方向和建构方法,可以得出一点认识:新实学应当是儒学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新实学的构建应当继承古代实学家“躬行践履”的实践精神,除了关注实学理论的建设外,更应当注重儒学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实学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形态。实学文化的精神内核为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心学是指宋明理学中主张以人的心性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学术流派。实学与心学既有交融,也有背离。  相似文献   

3.
北宋以降,实学兴起,许多思想家提倡“崇实黜虚”,反对空谈心性,穷经无以致用。范仲淹(989年~1052年),是北宋前期实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名思想家,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的局面,他力主改革。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九月奏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全面提出革新方案。宋仁宗“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宋史·范仲淹传》)。这便是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行”论,以及“爱人之诚心,亲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5.
岳天雷 《学习论坛》2006,22(9):50-54
高拱的实政哲学作为以实学为根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是在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由盛渐衰和实学思潮蓬勃兴起的学术氛围中形成的。实政哲学的形成可分为奠基、发展、实践和构建体系四个时期。实政哲学的内涵可以从宇宙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视角概括为元气实体论、经世实学论和实政改革论。实政哲学蕴涵着务实、求是、实践、批判和改革等可资借鉴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6.
对"新实学"概念的界定,至少应注意到两点:一是新实学之"新",也就是充分体现"新实学"与"旧实学"的本质区别;二是新实学之"实",也就是充分体现"新实学"的实学本质,亦即它与"旧实学"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拟应把"新实学"界定为:秉持传统实学的崇实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和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以科学方法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对问题的理论体系。前者突出强调了"新实学"与"旧实学"的内在联系,后者突出强调了"新实学"与"旧实学"的区别,亦即它是以科学方法、为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对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实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伊论,以及"爱人之诚心,素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8.
“虚其心,实其腹”,是老子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充满哲理的千古名言。老子讲的“虚其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内心物我两忘,虚旷无垠,能容得下江河湖海,容得下崇山峻岭,容得下天地宇宙。而“实其腹”呢,则指的是在“虚其心”状态下的另一种安然,是一种精神得到满足后的慰藉,正可谓抚实若虚,处有若无。实是以虚为前提为条件的。虚,是一种状态;实,是一种结果。“虚”到极处,方可“实”到好处。虚与实,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之际,学术之风转向"崇实黜虚",人们将视线从超越形上的世界重新放在现实的社会人生。浙东潘平格契合时代大势,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求仁"思想体系。其中他对人性论的分析,展示了其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陈廷敬学宗程朱,尤精于经学.其学崇实心实理之道,倡引经制事之理,论实理实学之用.认为物之理即实体于心之理,此谓实心,亦即主观真实反映的物之理,故此理又谓实理;由实心而得实理,由实理而致循理,此之谓治学之大道.其学意在针砭空谈义理之学风,促进经世致用理论之发展,曾对清初学术思想产生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国文 《新湘评论》2008,(12):28-29
认识事物,主要是认识事物的个性,了解事物的特点,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去我们讲如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什么总是强调“虚功实做”,就是因为宣传思想工作的确具有“虚”的特征、“虚”的特性、“虚”的特点,而把“虚”字做活、做实,正是这一矛盾特殊性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秦国文 《学习导报》2008,(12):28-29
认识事物,主要是认识事物的个性,了解事物的特点,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去我们讲如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什么总是强调“虚功实做”,就是因为宣传思想工作的确具有“虚”的特征、“虚”的特性、“虚”的特点,而把“虚”字做活、做实,正是这一矛盾特殊性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陈德  叶再春 《前线》2012,(2):8-11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认真传达学习了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特别强调要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要求,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态度和行为上的问题。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吕锡文同志就着眼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功夫提出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的要求和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本刊从哲学层面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初步论析,与读者一起学习、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杰 《理论学刊》2003,3(3):147-151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从学风、学术上呈现出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从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人文启蒙思潮是与经世实学思潮同时兴起的.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明清之际,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路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缺口,它使中国知识界在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一些新知识、新思想,扩大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创立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既是明代中叶以来社会思潮由虚向实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顾炎武对时代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筚路蓝缕调研思考的精华.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观、"明道救世,博学于文"的治学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政绩观、"行己有耻,激浊扬清"的廉耻观是其实学思想的核心,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是一种划时代的飞跃,而且更为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的“实心实学”是通过对王阳明心学的修正与转型而出现的进步社会思潮。它不仅以“良知”释“心”,还进一步以“情欲”“私利”“快活”和“真心”释“心”,而且将“实心”与“实学”紧密结合起来,构成明清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明清之际市民阶层启蒙精神的集中表现与反映。今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企业必须以“务实”为本,不必重视“务虚”;“务虚”就是“舞虚”,舞弄花架子,走走形式就可以了。这种观点失之偏颇。笔者认为,“务虚”并非“舞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来建设。 “务虚”不“虚”,“虚”可转化为实。充分的“务虚”可以兴旺企业的“人气”,升华企业的精神,维系企业的价值观念,可以将思想精神凝聚为强大的能源和活力。当代西方国家的企业已十分注重“务虚”,日本尤为突出,而日本的上中下“三结合”的团队精神却正是借鉴了我国企业管理的传统经验。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企业全部工作的有力保证”(中宣部、经贸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必须摒弃意识形态工作的"为虚论""无为论""无关论",突出"实",力戒"虚",做实做新做强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实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夯实宣传思想队伍建设,筑实民生民情民心基石,不断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习惯中,常常把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视为“实”的,把非实物形态的、理性的东西视为“虚”的。于是就有了“基层单位工作实,领导机关工作虚”,“经济行政工作实,宣传思想工作虚”的说法。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的同志一定会注意到,近十年来,宣传部门的工作越来越由“虚”变“实”了。当年那些只需在理论指导、政策诠释、思想动员等方面“务虚”的事,如今成为必须由省市级宣传部门直接操作的具体活动了。这种情况带有普遍性。许多宣传工作者为此感到充实:“我们不再是光耍嘴皮子、玩虚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的务虚与务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务实是务虚的归宿.务虚是由物质到精神,务实是由精神到物质;两者虽着眼点不同,但异曲同工.其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虚带实,以实促虚,相辅相成.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既务虚又务实,只有两者合理结合,才能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