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18):80-81
存在,还是不存在,萦绕在科学家心头将近半个世纪的"上帝粒子"悬疑或许今年年内就能揭晓答案。存在,还是不存在,萦绕在科学家心头将近半个世纪的"上帝粒子"悬疑或许今年年内就能揭晓答案。"到了年底,根据所掌握的数据,我们将能判断希格斯玻色子是否存在,或者‘标准模型’是否正确。"瑞士物理学家彼得·詹  相似文献   

2.
刘小英 《法国研究》2005,(1):195-203
一、伏尔泰等老一辈启蒙思想家的自然神论思想 18世纪风靡欧洲的启蒙运动最初肇始于法国,而伏尔泰无疑堪称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将和精神领袖.这位享誉欧洲的启蒙思想领袖对法国的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一方面认为任何宗教都是愚昧、欺骗、狂热和偏执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强调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必须假定一个上帝的存在(他的一句名言是:"即使没有上帝,也必须捏造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基督教信仰中,上帝是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上帝作为万能、至善、永恒和完美的神圣存在者,创造了世界,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上帝不仅是造物主,而且还是拯救者,因为他道成肉身,派他的独生子耶稣以无罪之身承担了全世界的罪恶并拯救了世人。上帝是基督徒信仰、崇拜和热爱的对象,也是很多西方哲学家和神学家思辨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别尔嘉耶夫(1874~1948)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始终关注末世论问题。他反对《圣经》传统对末世论的消极理解,而是坚持一种积极的末世论,这主要体现在其关于历史终结,战胜死亡,摆脱地狱之苦、创造天堂之美等诸多思想中。而在别尔嘉耶夫积极的末世论中,又蕴含着人本主义的上帝观,即坚持上帝的人性化特征,反对把上帝看作是强力、全能者和政权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5.
张仕颖 《德国研究》2011,(3):72-78,80
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神识人的过程中,"上帝之义"概念一直困扰着他,构成了其精神困苦的根源。通过对其发现"上帝之义"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帝之义"的希伯来文原义在古希腊罗马文化背景下的扭曲变迁才是路德精神困苦的实质所在,只要将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的理性分配正义观应用到"上帝之义"的讨论之中,并将义解释为按照人所有的属分进行分配,就会产生这样的精神困苦。  相似文献   

6.
……他(指莫里亚克)有一天写道:小说家与他的创造物的关系有如上帝与他的创造物(注:即人类)的关系那样,而他所有的写作技巧的奇特之处,可以解释为他是以上帝的身分在对待他的人物的:上帝看得见内部和外部,灵魂深处和肉体,上帝同时看得见一切。同样,莫里亚克先生对于涉及他的小天地里的一切无所不知;他对于他的人物所作的安排都是不可置疑的;他解释他们,将他们分类,并无可挽回地给他们判决。如果有人问他:“您从哪儿  相似文献   

7.
《新民周刊》2017,(35):111-111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  相似文献   

8.
张生 《新民周刊》2012,(50):66-67
尽管在美国的每一枚分币和每一张纸币上都写上了"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的"国家格言"(the motto of the United States),可真正调节人们日常生活的却是被打上了这个口号的每一个硬币和每一张钞票。生活在格子里的蜜蜂尽管洛杉矶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但是它的族裔却比...  相似文献   

9.
重言与无语     
程静 《法国研究》2010,(3):96-98
老子《道德经》中的世界起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令人耳熟能详,《圣经·创世纪》里描述的上帝创造世界也是家喻户晓。作为创世思想起源,这两个文本无疑蕴含着中国与西方两种文化思维模式的最初原型。我们从这二者之中发掘出大致相同的创世模式。但同时也注意到,在创世过程中,西方"重言"而中国"无语"。对这一差异,本文紧贴《道德经》与《圣经》文本,着重从文学与哲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正灵魂之剑信仰之盾:美国战争与外交中的宗教[美]安德鲁·普雷斯顿著罗辉译徐以骅校东方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本书是一部美国学者研究自16世纪末北美殖民地建立至今400多年来宗教因素如何影响美国战争行为和外交政策的学术著作。书中的"灵魂之剑"喻指隐藏在美国历史上以上帝之名进行的战争,以及充斥宗教辞令的外交活动背后的基督教"天定命运"的理念和实践;"信仰之盾"则指美国历史上源于宗教信仰的和平主义、反干涉主义和  相似文献   

11.
文化因素与美国对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国对外政策中,文化因素,特别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美国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上帝选择的"使命观"和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具有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从18世纪开始交往以来的二百多年历史中,这些特征在美国对华外交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熹认为孔子的"天"是理,具有超越性、根源性、主宰性。并以此为基础解释孔子的"天命"是天理流行而赋予事物的本性。而丁若镛认为孔子的"天"与《诗经》中的"上帝"一脉相承,是外在于天地、万物和人的造化者和灵明主宰者,据此主张孔子的"天命"为天的命令。然而他的这一诠释不是为了把儒学改造成宗教,相反,是为法律不健全且执行力低下的朝鲜王朝建立实用型道德秩序,以批判掌权者之间的明争暗斗和牧民官对百姓的剥削。丁若镛主张天对人有两个命令,第一命令是"仁",即"天"命令人在人事上尽人之本分,以实践"人伦之德"成为君子。第二命令是"中庸",即命令君子至诚无息地走在"仁"的道路上,最终与天合德成为圣人。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上帝想听歌,带走了杰克逊;现在,上帝想听合唱,带走了惠特妮。又一颗歌坛巨星陨落。美国当地时问11日,48岁的惠特妮·休斯顿在比弗利山希尔顿酒店一间客房内死亡,死因暂时不明,疑是药物与酒精中毒。这种突然与叹惋的感觉似曾相识,让我想到51岁离世的迈克尔·杰克逊。  相似文献   

14.
以"东北人"为主的华人新移民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华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法国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华人新移民的访谈调查,笔者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侨乡移民,华人新移民陆续进入法国社会,不能用单一的经济或政治因素来解释,而应该更多地考察其背后隐含的深刻的社会性因素。这种迁移选择可以被看成是"城市中年一代"的生存压力和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社会现实作出的直接的、积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新帝国论"--21世纪美国全球称霸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强的综合实力和较好的历史机遇,是"新帝国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是"新帝国论"的理论支点;军事、经济、文化是"新帝国大厦"的三块基石.作为美国的新全球战略构想,"新帝国论"标志着美国国家战略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由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张期.它将对世界战略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海清 《法国研究》2010,(4):35-39,34
加缪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缔造了一个"沉默"的世界,由此演绎了荒诞与反荒诞的人生哲学。"沉默"并非意味着被动、封闭的缄默,而是洞开了一个自动、开放、对话与反思交织的多维空间,为创造爱与光明的世界提供了给养。透过母与子、自然与人、上帝与弱势群体等多重"沉默"的关系,他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孤独、苦难、流放、衰老、死亡等有关人类生存的基本主题,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困惑与道德良知,试图找到人类走向幸福和尊严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新欧亚主义源于多种思想流派,其中俄罗斯当代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不断从西方政治思想和俄罗斯传统思想中获取他所需要的反自由主义成分,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新欧亚主义,其新欧亚主义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思想。进入21世纪,杜金将其新欧亚主义赋予了"后现代"色彩。杜金的所谓"多极世界理论",接续他的新欧亚主义大陆地缘政治思想的主旨,即"大陆-海洋"两种文明之间的对立,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全球化时代的新国际秩序设想。帝国模式是杜金给俄罗斯自我认同的定位,也是其"欧亚联盟"设想的组织模式和"多极世界"理论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杜金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想是一种谋求世界霸权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簇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鼓励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创造。其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语出儒家经典《大学》。这是古人描绘君子追求梦想,不断完善自己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  相似文献   

19.
党外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这"四个建设"和"五个能力",是中共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对党派组织的新要求,也是对党外干部的新期望。  相似文献   

20.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从这一战略部署出发,调整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事实上,之所以强调双循环,本质上还是一个外部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化解中国经济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目前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基于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分析的基础,通过考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外部性的新现实和新挑战,文章认为,只有推动中国经济外交实现从"单循环"到"双循环"的转型,才能实现中国"双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