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桔缘     
在地处川中丘陵的资阳市雁江区.有一位老共产党员四十年如一日在山乡默默地耕耘,当地的群众都亲切地叫他“黄牛”。他就是与柑桔结下不解之缘的雁江区优秀共产党员、原农办副主任、柑办主任黄清贵。  相似文献   

2.
骑“大灰狼”的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数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去看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位朋友敲门,许久未开。这位朋友正在纳闷,门开了。原来他们夫妻正爬在地上做“大灰狼”,让儿子骑呢! 这对夫妇后来曾经辗转调动过几次工作,孩子也先后在不同的学校就学。但是,在哪一所学校都处不好。老师和同学都难以忍受他那种惟我独尊、盛气凌人的架势,也不可能接受他的指挥。孩子到处碰壁,也很苦恼,觉得别人都对他不好。 最后,听说这孩子终于得了精神病。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3,(7):50-5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总是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和普通群众亲密相处的动人故事。1983年2月11日,小平同志来到杭州灵隐寺,不少游客认出了他,人群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平同志向人们挥手致意,还不时地握握游客的手。当他看见一位小女孩在大人的怀抱中拍着可爱的小手欢迎他时,就笑着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说:“这娃娃长得好胖啊!叫什么名字?”从南京来杭探亲的孩子父母激动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地教孩子快叫“邓爷爷好”。  相似文献   

4.
1.让孩子珍藏梦想。巴金说,一个人应该有幻想,幻想不但鼓舞人上进,还可以安慰人的心灵。马克思的小女儿艾琳娜一天问父亲:“我想做一位船长,我是否能扮成一个男孩儿,偷偷地逃去租一艘军舰?”马克思悄声地对她说:“这自然是可以的,不过在计划未实现之前,不能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他没有批评女儿的想法不切实际,而是认真地赞同并保护了孩子美好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高才亮 《支部生活》2009,(12):36-36
盛夏里,一场暴雨刚过,会泽县老厂乡播落卡村一条涨满洪水的山沟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伯正吃力地将一位80有余的老人背过山沟。过沟后那位银须飘飘的老人感激地说:“谢谢你,你要活一百岁。”被称赞的这位老伯就是闻名老厂山乡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赵文才,这次出诊途中背老人过河只是他为善一生、济世一方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6.
一位朋友谈起他的小孩在体校学游泳的故事,说那是一个足令家长担惊受怕的过程,所以体校是一定不许家长在场的。家长在场,孩子有依赖,教师受干扰,终是难学成。这位朋友没有在那个时候让“父爱”起作用,孩子竟是大有进益,如今已是可以“拿名次”的泳坛好手了。这使我想起了这些年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游泳”的乡镇企业和国营大中型企业。  相似文献   

7.
情系山乡 党叫干啥就干啥 李兆全出生在平昌县元山乡一个农民家庭。家庭的贫寒,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勤奋好学的精神。1981年从达县农学院毕业分配时,由于学业优秀、表现突出,组织上意欲留他在县城工作。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区乡更需要我。”于是他怀着满腔热情,毅然来到了坦溪乡工作。  相似文献   

8.
朱学方老人被朱镕基亲切地称为“满伯”。《“满伯”眼中的朱镕基》是一个懂事、勤奋的孩子,也是一位有情有义、廉洁奉公的共和国栋梁。他为我们讲叙的朱镕基的故事,肯定会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印象。  相似文献   

9.
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母亲是普通的农家妇女,父亲是村里的“土秀才”,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相似文献   

10.
迟开的花蕾     
人们把老师比作母亲,比作园丁,那我们就应该像母亲那样悉心地爱护孩子,像园丁那样精心培育幼苗。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正如一位师者在其文章中写道:“真情兮,煦煦春风胜母爱;师魂兮,浩荡日月齐放彩。”  相似文献   

11.
1.适当越位:以免偷走了孩子的梦许多年前.一个十岁的男孩一直梦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回到家后.他伤心地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了这一切.母亲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男孩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母亲的那句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想到她的儿子能成为名人,也许她根本没有指望过靠自己的三言两语去改变儿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他人无错     
鲍河扬 《廉政瞭望》2011,(24):37-37
我的一位朋友要我写一幅鼓励他孩子上进的字,我的书法很平常,只是朋友喜欢我的语言。这难为了我,不能用现成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不能“难得糊涂”,于是我想了许久,终于有了,写下“他人无错”。朋友看后茫然,我便与他细说这几个字。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位小学校长告诉我的故事。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独生子,平时在家里被娇生惯养,什么事都不会做。一天,妈妈生病,勉强做了饭,实在做不动了,就让孩子收拾一下屋子,扫扫地。孩子答应了,可就是不动手。妈妈催了几次,无效,便批评了他。孩子不服,同妈妈顶嘴。妈妈生气了,更严厉批评了他。孩子不高兴了,说“不在你们家呆着了”,摔门出走。孩子出走,并没有思想准备。走着走着,天快黑了,肚子也饿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他看到路边有个馄饨摊,热腾腾的馄饨诱惑力挺强,他站在那里走不动了。馄饨摊主说:“小朋友,吃一碗馄饨吧。”孩子挺老实,…  相似文献   

14.
集安市麻线乡党委书记董玉国,已年近半百,多年来,他以对老百姓的拳拳之心,默默奉献之行,把昔日贫穷的山乡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符合小康标准的新农村。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相继荣获了“集安市模范干部”、“通化市优秀党务工作标兵”、“通化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通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农民群众称他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相似文献   

15.
芥茉 《党课》2014,(15):115-116
近听一位老同志说,当年他在机关当“小于事”时,老婆想带刚过“满月”的孩子回老家看看,不意被地委书记知道了,就在去省委开会时接上他的老婆孩子顺道送回了家。在另一场合,还听一位老同志讲起一件往事,说当年他背着铺盖干粮步行去县城上学,有位骑自行车的中年人看到他年少吃力,停下问明情况,就把他的铺盖干粮送到了学校,后来才知道那个骑车的人是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16.
他出身于中医世家,为了山区乡亲们的健康,自参加工作起,毫无怨言地在一所条件艰苦、设备落后的山乡卫生院工作了30多年;他并非科班出身,但数十年执着的追求,使之成为这所医院响当当的全科医生,乡亲们心目中的“神医”;他积劳成疾,甚至换掉了一个肾,面对疾病的折磨,仍然坚持坐诊行医,常常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属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大亏。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一位澳大利亚邻居见我把孩子包裹得像一个“棉花团”时所说的话。事实的确如此,就是在最冷的月份,也很少见哪一位澳大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7):112-113
替你分忧 一个星期天,“三T公司”的负责人牧子外出购物,在商场的大门口见到高中时的一位女同学,只见她手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孩子一个劲儿地吵闹,非让妈妈抱不可。老同学分别多年相见倍感亲切,便兴奋地聊起来,聊来聊去最后聊到孩子教育问题:“你看到了吗,这孩子懒极了,吃饭等喂、起床等穿、出门等抱,带个孩子累死了。你认识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吗?教教我如何培养一个勤快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19.
余梅 《廉政瞭望》2012,(19):56-57
“我们只做了自己能做的,但力量终归太小了。”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发烧已经两天的何忠云在哽咽。一次余震,让震区中王胜美老人刚送给他的一小袋核桃散落一地,他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个个重新捡起来,眼泪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计划生育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当今中国,谁不承认一个家庭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这宝贝疙瘩被父母捧若掌上明珠,人们把孩子称做“小皇帝”。可就在这些孩子顶着“小皇帝”桂冠的同时,人们是否注意到,当这些“小皇帝”一进入学龄,就背上了沉重的担子,一面在物质生活中顶着“小皇帝”的桂冠,一面又在学习上压着“小奴隶”的重担。因此有人疑惑:当今中国儿童——皇帝乎?奴隶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