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兰 《理论导刊》2007,(11):113-115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质量。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存在着文化底子薄、知识结构不合理;音乐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基本的伦理道德修养和文化礼仪修养等方面的缺陷。高校音乐教育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优化教学过程,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注重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音乐教育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沈俊花  张媛丽 《学理论》2010,(16):206-206
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但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导致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物质化、学科设置的不合理等,使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因此我们必须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师素质、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重构大学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层次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职教育中存在着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现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越来越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这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会造成很大的隐患.能否注重个体的丰富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能否将人文教育始终如一地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注重培养职业技能与知识,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通过对黑龙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来探索黑龙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鸿雁  张维维 《学理论》2011,(2):278-279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场宗教复兴的热潮。促使宗教复兴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以"爱"的教育为理念、以人文关怀为原则的宗教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启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发扬民族精神在信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弘扬"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注重对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行政体制改革需要一定人文条件,也受到一定人文因素制约。而如何为行政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人文条件,乃是解决行政体制改革精神动力的当务之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人文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巨大发展三大方面;而与此同时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影响和行政道德建设滞后构成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人文阻力。发挥和提升既有动力作用,化人文阻力为人为动力,积极为行政体制改革创造全面而又充分的人文条件,这是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就当前大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的举措如下: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创造交叉互融的教育空间;培养开拓进取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而素质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各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缺失现象明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定期开展人文讲座;注重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7)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近些来其发展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高等职业教育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全面改革,即不能一味地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养成而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造成两者的失衡,而是要建立二者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就现代教育体系下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以及意义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以什么来统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还存在着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的差异。党的十七大为高校科学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践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科学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赵志坚 《学理论》2012,(19):216-217
人文理念不但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社会对体育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人文理念不但符合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认识提高的基本规律,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利的。从教学的人文性角度讲,人文理念是教学发展的核心和精髓。人文理念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基本原则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2.
刘勇 《理论导刊》2006,(8):84-86
通识教育实质是人文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美德和教育青年热爱生活,使教育不仅训练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人的情感、尊严、心理感受、理性的价值复归。同时,根据我国现实社会发展要求,也要重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我国真正走上科教兴国之路。  相似文献   

13.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以什么来统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还存在着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的差异.党的十七大为高校科学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践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科学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1)
人文关怀的研究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需求以及大学生成才和成长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出发,着重探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世界高教理论界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大学职能的共识。本文仅从现代大学具备的三大职能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大学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问题。首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其次,创新性的科学研究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最后,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繁荣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7)
思想政治教育以具有多层次规定性的人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关注人、教育人、发展人的特殊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特殊性,要求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并未对人文关怀有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等方面全面提高人文关怀的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片面的科学教育的局限性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历史上的矛盾与冲突,揭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1)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科学文化也日益繁荣,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虽然科学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但其仍游离在以人文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之外,发展程度较低且存在一定的误区。鉴于此种状况,明确两种文化的发展趋势、发展途径如下:打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元结构;改革教育模式,文理并重;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9.
符俊  袁晓辉 《学理论》2010,(16):75-76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塑造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就必须彰显和倡导人文关怀。伴随着现代化所需要的个体主体性的高扬,对个体价值的重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人为关怀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提供了理论基石,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体育精神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普遍价值之所在,所以体育学习不仅是技能技巧训练,更是一种体育文化学习和教育。本文旨在阐述人文和人文教育的内涵,结合《纲要》分析高师体育课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探究体育课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促进高师体育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