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全球性的科技浪潮的兴起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民族的科学精神也在日益得到弘扬.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都十分强调了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这恰恰说明,目前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科学精神的弘扬,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需要科学精神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赵荃 《学理论》2010,(10):10-11
包含人文精神的现代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它把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其终极目标,贯穿于科学实践活动的始终。科学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密不可分,它是推进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支撑,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与完善。只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科学揭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蕴涵,阐明其时代要求、价值规定和目标定位三个前提性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既是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三个基本特征——时代性、价值性和目的性的积极回应,也有助于实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之间的现实勾连,是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要做实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的时代要求。弘扬劳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伟大奇迹的关键“钥匙”。从历史逻辑看,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体现了对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扬;从理论逻辑看,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的发展和升华;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是对现实问题和挑战的必然应对。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探讨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内在关系,有助于科学把握“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这一时代要求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5.
徐莉 《党政论坛》2009,(5):44-45
随着全球性的科技浪潮的兴起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民族的科学精神也在日益得到弘扬。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部十分强调了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实现科学发展观所谋求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必须使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具备一定的利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9)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办学理念、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它包含自由精神、独立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和启蒙精神等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独特性、创新性、批判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深刻把握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对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邓伟志 《民主》2012,(11):14-15
学一点科学知识不易,掌握科学方法更难,培养科学精神是难上难。可是再难也得努力培养和弘扬科学精神。因为,要科学地生活离不开科学精神,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也离不开科学精神,要科学发展更离不开科学精神。不仅如此,如果缺乏科学精神,所谓的"科学生活"不可能科学,所谓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不可能科学,所谓的"科学发展"也不可能科学。"科学"不是标签和广告。科学精神是科学事业,乃至各项事业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在辛亥革命之后、"五四"运动之前的1916年,中国第一个提  相似文献   

9.
施平 《瞭望》2000,(24)
6月 4日,新华社播发了江泽民同志为《院士科普书, 系》所作的序言,题目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 质》。 6月 5日,江泽民同志又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大会上作了长篇讲话,号召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兴起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提高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持续不断的呼声,几代先进的中国人都认识到这是中国振兴的必由之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更把科教兴国作为长期的国策。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在新的世纪中,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在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  相似文献   

10.
弘扬科学的批判精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保证.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这种批判精神的必然旨归.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的弘扬对提高我国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对民族精神进行了不断的探讨,本文对所涉及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内容、特征和培育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一些思考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1,(10):4-4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下午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金轩岩 《求知》2014,(7):29-29
<正>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河南省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一是充分认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大意义。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要  相似文献   

14.
姜素勤 《理论探讨》2005,(6):99-10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以法治为保障,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注重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过程,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人类文明大厦的顶梁柱。人类生活与科学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到全球经济、政治、外交,中及企业的决策、管理、经营,小至个人的衣、食、住、行,何处没有科学知识的应用?为了更有效地驾驭科学、运用科学,必须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迈向新世纪的中华民族更需要弘扬科学精神。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当然不是那些具  相似文献   

16.
那威 《学理论》2012,(19):260-261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所讲授的内容,更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寄寓和载体。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近现代史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拓宽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创新视野来分析,天府新区建设要从从营造优良的区域创新环境、培育弘扬科学精神的创新文化、积极开展创新主体间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中介组织网络化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而日趋紧密,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学生的精神生活陷入了异化危机,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缺失、道德认知和主体人格颠覆、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变异。科技与媒介共谋、资本与人性互构、理性与道德纠葛是大学生精神生活异化的主因。为此,必须从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规范广告媒体信息,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提高休闲生活质量,重视精神价值灌输三方面着手消弭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道路"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深入剖析"大别山道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联系,对科学探究"大别山道路"精神实质,进一步弘扬"大别山道路"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五四”精神的真谛是科学与民主。70年来,德先生因先天不足,赛先生因后天失调,两者均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期望值,科学民主的实践走了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因此,我们今天纪念“五四”运动,其主旋律仍然应该是弘扬科学精神,推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