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荣艳 《学理论》2012,(18):68-69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令人担忧的焦点问题。未成年犯是指在监狱服刑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罪犯。由于其未成年,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征,因此,在对未成年人犯的改造过程中,要探究其违法犯罪的原因,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改造对策,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唐瑞 《学理论》2014,(2):101-102
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致使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攀升,对此,必须引起国家的重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不能与成年人犯罪混为一谈,在刑事立法上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国家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加强保护未成年犯罪人权益的观念,努力达到惩罚与保护相平衡,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完善的刑法体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3)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难题之一,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社会稳定、法治哈尔滨建设及市民安全感的提升。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哈尔滨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以期对预防或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4,(10)
<正>随着宁夏自治区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加之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等诸多因素,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且已成为阻碍宁夏自治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所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部分规定过于笼统,权责不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因素;学校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长由于受  相似文献   

5.
《民主》2020,(6)
正对刑事责任年龄予以明确是世界各国通行做法,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我国现有法律对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以下简称低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缺乏完善且有力的惩戒制度设计,导致正义无法得到彰显,不仅给受害当事人带来极大的伤害,更引发了社会广泛质疑。我国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惩戒机制主要存在如下问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困扰社会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预防进行了很多有益的讨论和研究,但对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未成年人共同犯罪与未成年人单独犯罪有很大的区别,如犯罪目的容易实现、犯罪参与人的贪婪欲望强、危害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等,给社会、家庭带来更加不安定的因素和隐患。从多年来我们办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来看,共同犯罪案件占了极大的比例,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对英美国家妥善应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在英美国家的形成过程、最新发展及实践运行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本文认为,在应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时,不应片面强调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处遇的恢复性特征,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应为个体化差异留有余地。可以考虑针对特定犯罪适当降低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并在降低的年龄区间内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心智和生理都不健全,所以对未成年人犯罪承担的刑事责任必须区别成年人对待。本文从古代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刑罚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造成了巨大影响,使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多样化等趋势.这些趋势之形成除了网络环境不够完善之外,更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闲散的未成年人为社群所排斥和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必须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网络,积极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其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犯罪,历来是一件令社会及广大公众感到痛惜的事情,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无论源于何种原因的犯罪,都与未成年其自身所经历的早期社会化过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未成年的早期社会化是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延伸和发展的,这一社会化过程主要是在家庭中开始并完成的,父母承担了未成年社会化的重要职责,父母是未成年社会化的施教者、引导者和模仿者。关乎未成年早期社会化重任的家庭教育,在未成年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未成年社会化链条上极其关键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环节的任何缺失和错位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恐怖主义犯罪主体的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而且还对国家的反恐法律政策和防范治理机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在恐怖犯罪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表征和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犯罪参与的附随性、犯罪方式的隐蔽性、犯罪行为的极端性和袭击手段的自杀性。未成年人恐怖犯罪的出现,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征、暴力文化环境、挫败—攻击心理、文化教育缺失和恐怖组织的蛊惑拉拢等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国家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始终将未成年人的教育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把它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创新该工作体制对我国未成年人培养、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犯罪少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要,但人们较少关注.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联合回有关犯罪少年教育权保护的立法,以及西方国家在保护犯罪少年教育权问题上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以期对我国犯罪少年教育权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含之 《学理论》2013,(14):339-340
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们面临着传统道德观念向现代价值的转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未成年人道德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许多未成年人由于家庭的影响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缺乏良好的道德氛围,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走向正轨。对策是: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和精神世界;尊重未成年人的独立与自由;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沙莉 《学理论》2013,(7):111-112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在我国日益突出,成为我国社会生活备受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影响着单个家庭的幸福稳定,还会对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此我们应当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深入探析,进而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对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工业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从惩罚主义走向保护主义是各国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上通行的做法。刑事犹豫制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制度,有利于消除刑罚所带来的“烙印效应,”在报应与功利之间找到了较为恰当的结合点,在适当的惩罚的基础上为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寻找到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四川省部分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多发态势,给四川省的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结合调研情况,从金钱、道德、地域环境等原因分析,四川省未成年人犯罪除具有一般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外,还有自身显著的地域特点及发展趋势。应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为出发点,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和司法保护体系,健全家庭结构、营造和睦环境,优化校园环境、提升未成年人生存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建设现代法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未成年人的监护权缺失时,国家法律应给予有效的救济.通过阐述我国监护制度发展概况的基础,论述了监护制度缺失的危害及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谭春生 《学理论》2014,(4):133-134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除了其个体因素外,更多的是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影响有关,因此,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如何建立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成为我国许多学者和社会实践者探索、研究的内容。认识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发展状况,把握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影响,研究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中的基本原则、审判制度、犯罪防控体系和有益的司法实践,是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功能分化,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处遇的不同系统运作,从而不可避免产生系统理性的冲突。系统间的结构耦合机制可以弥合这种差异。但结构耦合不易形成,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福利主义政策失败便是例证。现有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裁与改造未成年人的社会政策存在系统冲突。未成年人犯罪处遇可以通过系统论进行分析并改造。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判断不能舍弃,但可引入具有未来事项判断的反思法模式和关系性程式,以弥合犯罪惩罚与犯罪人处遇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