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的人学意义董润明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哲学界对"实践"已经从本体论、认识论上进行了较深人的考察。笔者认为,从人学的角度来考察实践,揭示实践的人学意义,将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实践。一、实践是人的本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价值关系的确定者。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两者统一于实践活动之中。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出发,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真理和价值统一的原理,为我们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实践观点的引入、发展,直至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基础的正确的实践观点的建立,本身便是一个历史范畴。康德正式将实践引人哲学,并提出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概念,但他没有脱离伦理学的范畴。其后,费尔巴哈把实践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些有…  相似文献   

3.
张曙光 《理论视野》2007,(10):13-17
毛泽东的"两论"把握住了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矛盾法则,因而能够从哲学的高度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清醒地把握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我们今天重读"两论",就是要把实践的观点和矛盾法则放到今天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要求之中,给予新的理解和阐释,并由此把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提升到时代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郭明飞 《理论探讨》2008,9(3):46-50
"意识形态"既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一个政治学范畴,还是一个社会学范畴.自"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复杂的争议之中.由于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政治文化事实,它涉及到人们对主客体关系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内涵,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为统领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2)
南斯拉夫实践派脱离实践的认识论范畴而把实践视为人本主义和本体论的范畴,从而使实践哲学上升为一种社会批判哲学,它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人道主义化。分析实践派关于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和实践派主张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揭示其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背离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倾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理论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宁 《学理论》2014,(4):80-81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的,从人的生存方式去理解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实践哲学,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现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体性及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维荣  姚爱琴 《学理论》2013,(16):78-80
作为西方实践哲学创始人的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地着眼于实践来研究人的行为,使"实践"成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和实践哲学的主题。探讨了亚里士多德所确定的实践范畴,认为其范畴指向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自由性、向善性和活动自身目的性三个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实践"活动特点的缘起和其特点所具有的一定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使我们在了解研究亚里士多德实践观的基础上能更好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提供了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全新视野。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不仅标志着实践观发展中的革命变革,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标志着整个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毛泽东发展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仅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哲学理论,而且《实践论》成为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彼得洛维奇针对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垄断性"的解释进行了系统批判,认为斯大林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的。他从对"人"的理解、异化与扬弃异化、实践与自由以及社会主义与政治四个主要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重新解释,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彼得洛维奇实践哲学的建构打破了苏联教条主义模式,恢复了"人"的地位,但却没有完全正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走向了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底色,面向现实的实践指向一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达实践范式的路径,是在批判地吸收传统哲学同现实的矛盾运动中,实现革命性地突破。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对现实指导的"肯定",必须要对从社会历史中产生的传统哲学,为何不断形而上学地构建一个个体系化的理论实体,却被发展着、革命着的现实解构掉的否定历程,进行批判性地追溯和反思。通过回溯马克思主义哲学脱胎的"源"和"流",更好地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杨荣荣 《学理论》2010,(29):106-107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使我们对其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提出以后,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其形成了许多看法和评价.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许多精辟的理论观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解释和发挥,对于我们当代更好地认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主体与实践逻辑关系的系统梳理对于清晰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以及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差异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阐述对主体的理解与认识,确立了科学的主体观。鉴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在主体与实践关系理解上的偏差,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开始致力于从以主体性为核心的总体性原则出发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从逻辑关系看,其实践概念却是从主体范畴中推演出来的,并侧重从一种抽象的精神文化层面来揭示实践的内在机制。这一缺陷为西方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所洞察,由此他们提出了拒斥主体的结构主义范式。这两种思潮的交锋又催生出一种寻求主客体力量动态平衡以及从主体间性出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理论动向。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8,(10)
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学界给予了深切关注。因为这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前提。经过几十年的学术争鸣,学界形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三条路径: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实践唯物主义"、三是"历史唯物主义"。三条理解路径各有自己的理解特点,学界也针对各自所支持的理解路径进行了研究和论证。本文通过梳理这三种理解路径的典型观点,以展现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现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还是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呢?近年来哲学界争论不一。对此,肖前同志在3月12日《人民日报》上撰文认为:在确认实践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就是实践唯物主义,但不应当把它进一步看作是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他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范畴不仅具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的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不同路径出发论证了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整体性",提出各自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解读,并试图在超出机械决定论和简单还原论的基础上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统一;试图在本体论层面对"整体性"范畴作澄清,但最终陷入一种偶然性和异质性逻辑,并开启了对"整体性"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全面解构。这些讨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即要从实践纲领出发来理解马克思的"整体性"范畴,用一种辩证的"整体性"方法去研究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交互性和内在演化上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整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曲折发展过程。笔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发,简单地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阶段,理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发展轨迹,以此来指导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8.
杨耕 《理论视野》2011,(6):20-21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其精华往往集中体现在它的经典著作之中。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认识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当代世界的重大变化,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我不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大多写于19世纪,距今150年,已经"过时"。这是一种"傲慢与偏见"。我们不能依据某种学说创立及其经典著作写作的时间来判断它是否过时,是否具有真理性。"新"的未必就是真的,"老"的未必就是假  相似文献   

19.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之一。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把唯物史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从提出到不断丰富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认识论、辩证法到价值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群众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发展,详细了解和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内涵及其发展进程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何在?这是最近哲学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再认识的一个热点. 必须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区别开来,越来越多的哲学工作者开始认识到了这一点.过去,我们的哲学观念基本局限于从苏联引进的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观念,我们把它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准模式,从它那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观点.而教科书的哲学并不能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苏联引进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反映的是三十到五十年代苏联部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认识,其中有许多不符合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相悖的. 审视我国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