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印尼华侨史》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广州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杰勤教授主编的《东南亚华侨史丛书》中之一部。由该校历史系和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李学民及黄昆章执笔撰写。全书共30万字左右。两位作者都是印尼归侨。他们在广泛搜集中外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这部学术专著。全书共分七章。上溯秦汉,下限断在1949年。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越南华侨史的时候,首先必须确定其上限。过去,中外不少学者,将秦汉时期内地人民移居交趾地区当作华侨移居越南来看待。近年来,国内仍然有一些同志认为,“我国民族向越南移居可以追溯到二千年以前”。与此同时,另一些同志则提出,在公元十世纪越南立国之后,到越南定居的中国人才开始具有华侨的身份。因此,越南华侨史的上限,应当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柬埔寨历史、以及中柬关系史的研究领域中,“华侨”是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同是炎黄子孙,我们对柬埔寨华侨史的研究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又具备许多有利条件。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包括柬埔寨华侨史在内的整个华侨史研究将逐渐加  相似文献   

4.
华侨史的研究在国内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迄今对“华侨”一词的来源与应用尚无统一的认识,以至对华侨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华侨史研究的对象,分期以及现代华侨问题的研究都有影响。本文探讨“华侨”一词的起源与作用,仅为个人意见,就教于华侨史研究的同仁。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陈碧笙教授承受原教育部高校文科教材办的重托,历经多年心血撰写的《世界华侨华人简史》,近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已往同类华侨史书比较,明显具有三个优点. 第一,它不是国别史、地区史,而是以世界范围的华侨华人整体及其发展过程为对象的专业史,这是国内首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华侨华人历史.  相似文献   

6.
广西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南宁举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仁、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独峰,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方雄普同志专程从北京前来参加。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区各地的教授、学者以及热心于侨史研究的人士近七十人。会议收到论文与资料三十三篇。在大会上作学术发言的有十三人,他们就侨史研究与侨务工作、国内外研究华侨史的概况、广西华侨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二次大战以后华侨、华人社  相似文献   

7.
林金枝同志的专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终于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蒙见赠一册,我怀着喜悦心情一口气拜读完,下面说一些读后感。“概论”是建立在对华侨国内投资的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这是“概论”的可贵之处。作者于1959——1961年间,在华侨投资重点的广东、福建和上海,参预了对万余户侨办企业的普查工作;尔后便一头扎入了调查资料堆中,整理研究,锲而不舍,埋头苦干,陆续编写出资料选辑和大量论文,终于使自己成长为国内研究华侨投资的专家之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代华侨的历史发展阶段,历来众说纷纭。首先,中外有关华侨史的著作,对华侨史应始于何时即什么时候出现第一代华侨的问题,就有下列各种观点:(1)华侨始于商周说。台北出版的《华侨志·总志》认为:《商颂》长发篇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二语,可见殷人已发展至海外;并认为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以前,那里就有华侨。另外,该书还根据《论语》公冶长记孔子之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这句话断言,孔子及其得意门生子路都有志去当华侨,不幸而未实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华侨史学界对如何编写华侨史及进行华侨问题的研究、它们的研究方向、目的和作用等曾进行一些探讨,也引起一些争论。这对于促进华侨史学术界的繁荣、提高研究质量,使它在整个社会科学学术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更好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都很有好处。下面就笔者接触到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大家。(一)华侨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华侨史研究应该不应该有一个指导思想,它应包含那些内容,这是值得探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华侨、历史学科组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变化发展及其趋势。参加本学科讨论的所内外的同志有35人,提交论文22篇。其中论述战后华侨、华人问题的文章有11篇,论述东南亚华侨史其它问题的文章有10篇,涉及华侨史料的文章有一篇。围绕着中心议题,与会者着重讨论了下列几个问题:一、关于对战后华侨、华人变化发展特点和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往事如烟,南洋研究所建立三十周年了。当时我是第一批进所的研究人员之一,任务是搜集华侨史资料。1956—57年为了要调查资料,我们曾经走出校门,走进泉州侨乡,借阅各侨乡的华侨族谱。我们应用了八十二部“华侨族谱”,写过了一篇《福建晋江专区华侨史调查报告》,综结出本专区华侨史的六个问题——出国的时间地点,出国原因,出国路径,出国后生活,出国后与祖国关系,和出国的人口数字问题。当时我们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亚德雷大学(Univessity of Adelaide,Australia)历史系高级讲师颜清湟先生于1983年11月2日至10日到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在访问期间他和该所华侨研究室、历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开了座谈会,进行了有关华侨史方面的学术交流,并作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1912年以前)新加坡、马来亚华侨社会史研究的一些问题》的学术报告。现将其报告整理如下,供华侨史研究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所孙小迎、张宁、胡彩芬、傅慧明、罗梅5位妇女学者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南亚妇女》一书,是广西5位女学者献给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一份别致礼物,也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东南亚妇女问题的专著。在我国,妇女学研究文献众多,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不少,但由中国女学者对世界特定地区的妇女现状进行研究的著作目前尚不多见,这不能不感谢作者的开拓胆识与出版者的服务精神。在我看来,《东南亚妇女》一书有自  相似文献   

14.
本底国考     
本底国是十七至十八世纪在现今越南河仙一带由华侨建立的一个自治体,历时一百余年。因其国小与历史短,素为史家所忽略。其实,无论从华侨史、中外交通史、或东南亚史的角度看,本底国都颇具研究价值。本文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危机概述》,是一部论述拉美资本主义的专著,共四百一十四页,1983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维·沃尔斯基教授主编,作者都是苏联国内知名的拉美问题学者。本书是在苏联拉美所就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举行过数次国内外讨论会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是近年来苏联拉美研究所研究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华侨史》已于1987年12月出版,并在国内各地新华书店销售。全书38万字,分15章,主要论述自明代至第二次大战期间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发展变化,华侨在侨居地的境遇,他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他们与当地人民的友好关系及在反对殖民统治者、外国侵略者的共同斗争中结成的战斗情谊,华侨社会民族意识发生发展,以及对国内革命斗争、爱国运动、抗日救国运动的贡献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过有关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同志多次联合讨论,大家对于编写华侨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看法:一、华侨既然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人数又不少,移居国外的历史又那么悠久,他们在国外的活动又直接或间接给祖国带来影响,因此,写一部中华民族史,如果不把华侨的活动写进去,就显得不够完整。二、华侨同居住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当地社会物质文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苏振兴等同志编著的《巴西经济》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3月出版。这本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和好评,认为这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在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第一本比较系统地,全面地介绍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概况的著作,为我国在四化建设中借鉴外国经验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庄为玑编著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是一部研究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企业投资的大型历史资料性丛书。《选辑》(广东卷)一书是《选辑》全书的第二部份,已于1989年10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并由新华书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选辑》(广东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大部分属第一手原始资料。该书系作者到广东主要侨乡广州、汕头、潮安、普宁、梅县、江门、台山、新会、开平、恩平、佛山、南海、中山、顺  相似文献   

20.
刘稚 《东南亚》2005,(3):62-64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们共同体,华侨华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渐成“显学”。然而纵览现有相关成果,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缺憾:这些成果大都是对汉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而对构成华侨华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虽有一些论文、报告和专著涉及到这一问题,但仅限于某个民族或某一地区,鲜有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论著。而广西社会科学院赵和曼研究员的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正是一部在这一领域勇于探索、多有创见,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