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富文 《先锋队》2011,(1):39-41
“干部廉不廉,不妨看过年”,这是时下坊问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谣。在我国,历来有过年长辈给小辈发“红包”的习俗,寓意让小辈来年平安、发财、高升.而如今,这一习俗在官场上已被演绎成为一种交易的手段: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着国人崇尚礼尚往来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正"元旦"含义的变迁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年和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年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这一个多月里,青年、老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事要做,每天要干什么,都有一张清单。这才是中国的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立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因此,把春节放到过年是不对的。从古到今在中国习俗里,年与节不同,只有过大年才能称为"年",其他时间庆祝都只能称为  相似文献   

3.
正过年吃饺子,这是北方人的习俗。传说这种食物最早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这是他赐药的一种形式。后来是怎么变成食物的不得而知,反正这东西有历史了,而且很隆重地被放在过年的时候吃。在两年的交界点,更岁交子之际,吃饺子代表交子。饺子长得很像元宝,吃了它,寓意来年发财。煮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名堂。开店  相似文献   

4.
社会脉动     
热词·新知过年感现在人们生活里遇到值得庆祝的事都会大呼:"过年了!"比如,在奥运赛场上看到奥运健儿夺冠,人们都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感觉像过年"!而每次网络购物"买买买"时,也给人一种"过年"的感觉。在过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听到的好消息、收到的红包,已成了如今平常生活的"标配",这也从侧面说明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称作"钱饺子",初一谁吃到,就意味着会有一年的福气。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便是这顿仪式感满满的饺子。年三十下午,大人们在厨房忙活,我也坐不住,隔一会儿就跑过去一趟,问"钱饺子"包好了没?初一一大早,也不用大人喊,半睡半醒间听到勺子碰锅沿,立马就从床上爬起来,坐在桌旁拿着筷子眼巴巴地等着。  相似文献   

6.
正画稿、刻制、染色……春节前夕,蔚县南张庄剪纸小镇"剪纸侯"艺术馆里,剪纸艺人们正在用一双双巧手细致地制作剪纸作品,分工明确,技术娴熟。蔚县剪纸又叫窗花。蔚县很早就有过年贴窗花的习俗,民间有"宁可少吃斤肉,也得贴窗花"的说法。一幅幅寓意吉祥的窗花贴上,蔚县的浓浓年味儿就从窗户上透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人来说,“家”是一生难舍的情结,过年回家团聚是干百年来不变的习俗。然而,对有一群人来说,传统家园的迁移给他们的生存状态带来了重大改变。他们是如何过年的?且看广元市元坝区虎跳镇南斗村移民自建安置点“新春新乐活”……  相似文献   

8.
年后说过年     
过年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最多的还是怎么过好年的问题。人们在欢度春节的同时,普遍认为传统的中国年应改变某些旧的方式,赋予新的内容,让年过得更有意义。习俗不应是庸俗春节对中国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庆祝节日的方式和习惯。但传统的过年方式也留下了一些陋习,应该改革。过去,中国人盼着过年,是因为生活贫困,过年时能吃上好东西。人们在过年时大摆酒宴、犒劳自己一年来的辛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人逐渐富裕起来,平时生活也过得不错,过年时大摆酒宴也就没有…  相似文献   

9.
李枫 《当代贵州》2007,(3):58-58
中华民族“团圆过年”的习俗已延续了数千年。按五行学说.五行中的“金”60年轮回一次,加上十二生肖中的“猪”,就构成了2007年“金猪年”。随着春节的来临,省城贵阳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小商场人头攒动,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郁。在被各种小商品占据了每一寸空间的市西商业城.在各种年货琳琅满目的沃尔玛超市,  相似文献   

10.
<正>过年,是岁月更替的标志,是一个烙上了中华民族印记的节日,是一个充分展示民风民俗的橱窗。贴年画、写春联、请福字、剪窗花、放鞭炮,过年染上了喜庆的红色;买年货、穿新衣、包饺子、团圆饭,过年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逛庙会、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过年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几千年,中国人的年就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一路走来。多年来,我收藏了40多幅规格不一的反映春节习俗的黑白老照片,它默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节,鞭炮声消停多了,空气质量与往年比也好很多,晚上也能休息好."这是春节期间记者亲朋好友一个普遍的直观感受. 蛇年春节,记者回到老家宁夏银川市过年.爆竹声中辞旧岁,过年放炮是少不了的"年味".但是记者今年回到家中往阳台上一看,不见往年堆放如小山的炮竹,只有两挂鞭炮和几只烟花炮.家人告诉我,这是响应号召,环保过年.  相似文献   

12.
送银水     
渝东北一带人家吃团年饭,不一定非得在农历腊月三十这天,腊月二十以后选一个空闲点的日子就成,太早了没过年的气氛。但团年的具体时间,以前的人却很讲究。小时候,与我同街的一户梁姓人家,腊月三十凌晨,天黑漆漆的时候开始团年,一直吃到天亮,意为"越团越亮"。听梁家老人摆龙门阵,其祖先是"湖广填四川"时迁移而来,起程那天正是腊月三十,天没亮就吃饭上路。为纪念这个日子,梁家凌晨开始团年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13.
徐朝 《奋斗》2020,(2):74-75
“先贴门笺次挂钱,撒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束攒前帚,扫房糊窗算过年。”过春节,贴春联、粘挂钱,这是北方地区民间的一大习俗。挂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人们追求美好愿望,祈福纳安,希望丰衣足食,喜庆吉祥,避瘟驱邪之物。  相似文献   

14.
2011年贵州电网公司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启动"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至今,共投入3186万元对迤那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投入100多万元帮助迤那实施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养猪不赚钱,养猪为过年。"两年前,迤那人何明学和其他人一样,养猪只为过年。两年后,何明学办了一个养殖场,养了60头猪。何明学说:一年赚了几万块,这让他"想  相似文献   

15.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裹挟着寒风 ,穿过夜雾 ,越过高墙 ,响在我的耳边 ,震颤我的心房。过年了 !提起过年 ,人们自然会想到贴对联 ,穿新衣 ,吃年饭 ,串亲友 ,看电视 ,搓麻将……乐陶陶 ,喜盈盈。然而 ,过年对我这个失去自由 ,长年生活在大墙内的囚子来说 ,却是那样陌生和遥远。按习俗大年三十晚上 ,狱管干部组织我们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节目。节目异彩纷呈 ,抓人提神 ,但我没有一点兴趣 ,思想老抛锚 ,眼前不停地浮现和父母妻子女儿过年一起看电视的往事。狱管干部看我心不在焉 ,愁眉紧锁 ,担心我胡思乱想钻牛角 ,关心地…  相似文献   

16.
宁欣 《奋斗》2021,(3):78-78
辛丑春节将至,按照传统习俗,进了腊月就要"忙年",然而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春节假期又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就地过年、减少出行"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必要之举,这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爱心和暖意让"就地过年"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家的感觉。春节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团圆祥和的节日,那些身在异乡的游子,只有在春节返乡的时候才能释放心中浓郁的思乡情结。  相似文献   

17.
"廉不廉,看过年",这句反映干部在"年关"能否把住 "廉关"的民谣在社会上流传已久。因此,每逢春节来临之前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明文禁止各机关单位突击花钱搞进贡,拉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18.
山乡年味浓     
过年,正规的称呼应该叫过春节,但民间还是叫过年,叫得亲切。有一句俗话:"高兴得像过年似的。"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大事,一件高兴的事,一件热闹的事,一件喜庆的事,一件团圆的事。春节,每年都过。但每年的春节,却都是那样地令人期待,令人盼望。孩子如此,大人也是如此;在家的人如此,在外的人更是如此。春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成为溶化在中国人血液中的一种浓浓的情结。  相似文献   

19.
张翼 《实践》2007,(10):16-16
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少不得,而衣食住行又实实在在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水准和精神面貌。近些年来,人们感受最深的"道路宽了,绿地多了。环境好了,人们的心气高了,生活越来越好了……"这一切似乎在不经意间"忽如一夜春风来"。百姓餐桌多美食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常听老辈人这样对小辈人感叹:"我们小时候,每天就吃红薯片、野菜.后来解放了,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好多年也是凭粮本买粮,粗粮多细粮少,哪像现在想吃什  相似文献   

20.
新年来临,向亲友寄赠贺卡拜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只是古代不叫贺卡,而是叫做"刺"。刺,又称"谒"。古代没有发明纸时,把竹木削成条刺,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身份连同祝词便成了拜年帖,由人或步行或骑马投送。当官的派公差,商贾地主差仆人,文人学士遣书童,平民百姓中的户主也有将此事交与小辈的。宋人周辉《清波杂志》载:"正旦交贺,多不亲往,令人每至一门,喊数声,而留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