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从次序角度观察康德哲学是如何把握现象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的,从而获得一些关于康德哲学特点的认识,并努力从中分析出一些对今天有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哲学界有关康德哲学体系中“自在之物”的评论纷芸杂陈 ,褒贬不一。该文从“自在之物”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其在康德三大批判的理论建构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这三个维度来对“自在之物”作一番综合的省察 ,指出 :“自在之物”乃康德为传统形而上学走出困境而独特运思的范畴 ;是其理论建构的基石 ;是后世哲学发展的生长点。总之 ,其积极意义远过于其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是什么"是康德全部哲学思想的最高问题,康德思想的各个方面始终贯穿着"人"的主体性.康德哲学实现了神学的人学化,使人为自身立法,并开了人本主义美学的先河.从宗教、道德和审美三个维度重新解读康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德在<雅舍本逻辑学>道论第三节以苏格拉底为典范,指出作为学术面相的哲学,与历史、数学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哲学家还有透过实践通向爱智慧的精神面相.因此,哲学与哲学家在康德心中有崇高的地位与价值.牟宗三先生在其<五十自述>第四章<架构的思辨>中以康德为典范,一方面指出西方哲学架构思辨的殊胜,一方面对比出中国实践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哲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在其哲学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革命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重大影响,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立场具有本体论与人性的二重性,受其影响,康德的自由观中也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绝对自由与人学意义上的有限自由的张力.因此,全面理解康德的自由概念的发展需要考虑两个相关的角度或线索:一是具形而上学或本体意义的传统理性主义至善观点,即认为实体、神作为无条件者是“自因”、“充足理由”的观点,所成就的是一种本体论和神学的自由建构;二是体现了康德人学立场上的有限性思想和批判精神,它更为强调人的有限的自由意志以及这种有限的自由意志在现实和历史中的实现问题.只有重视这两个角度和线索的相关性才能理解康德自由的复杂性,理解为什么康德的自由思想构成以后不同取向的自由理论的共同资源.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认为上帝问题是康德哲学隐蔽的刺激,驱使着《纯粹理性批判》的全部思想,并推动着康德此后的主要著作。由此可见,上帝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的重要性。康德在批判传统意义上帝观的同时,完成了对宗教理性根基的内在转换,使其由以知识论为基础转换为以道德论为基础,进而在宗教批判的领域中,引发了一场伦理意义的“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概念萌发于苏格拉底经笛卡尔至康德手中形成为一本体论概念。马克思的贡献在于合理地指出了自我意识的根源和实质。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性的哲学概念和基本的思想原则,是哲学思考的精神动力。失去它,哲学就是无根的浮萍。  相似文献   

9.
新康德主义对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心理学界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作为现代人本心理学的主要哲学基础,很少注意到新康德主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康德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阐明它对现代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启蒙:康德哲学的起点和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其根本的特征就是启蒙。从某种意义上说,启蒙是理解康德哲学奥秘的钥匙,启蒙是康德哲学的起点和归宿。康德的启蒙分认识、道德和宗教三个方面进行,康德从"批判的"认识启蒙开始,经过道德启蒙和宗教启蒙,最终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个哲学总问题,实现了西方历史上对人精神自由的最彻底、最全面的开启和引领。  相似文献   

11.
牟宗三认为康德哲学中的“智性直观”这个概念可以作为康德哲学甚至西方哲学向中国哲学过渡的桥梁。但是,牟宗三对康德的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准确的,而且他从康德的这一概念过渡到中国哲学的立场也是不合法的,实际上这是从康德的批判的高度退回到了非批判的独断的陷阱。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认为,康德哲学中的“智性直观”这个概念可以作为康德哲学甚至西方哲学向中国哲学过渡的桥梁。但是牟宗三对康德的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准确的,而且他从康德的这一概念过渡到中国哲学的立场也是不合法的,实际上这是从康德的批判的高度退回到了非批判的独断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问题的实质涉及法哲学中一对基本价值———正义与安全———的二律背反。本文认为 ,在此问题上 ,法官透过当事人的表面行为探究其内心真意的做法是必要和合理的 ,即个别正义的价值在这个问题上具有优先性。在规避外国法行为效力的问题上 ,通过对法律规避行为的本质 ,其与公共秩序保留的关系及一些实际操作中具体问题的分析 ,得出结论 ,规避外国法和规避国内法的行为一样构成法律规避 ,应受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康德历史哲学的地位和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处在争论当中。以历史理性批判问题为线索,康德的历史哲学相关文本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理性的现象史、判断力的反思史和道德理性的建构史。道德理性的建构史代表了康德后期关于历史哲学的成熟思考,实践理性批判因此可以看作为康德历史哲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私法性质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私法的性质,即其为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争论之中.这对国际私法的理论研究以及司法实践是不利的.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世界的规律,同样可以用来分析国际私法.国际私法在当前主要是国内法,但将来随着科技及全球化的发展,也一定会演变为主要是国际法性质,并最终过渡到完全是国际法性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内涵进行解剖,明晰了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了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 ,国际代理在国际商事领域的地位日趋重要。本文试从代理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国际代理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1993年修订本 (简称UCP5 0 0 )是国际商会为规范各国跟单信用证业务而颁布的国际惯例 ,较之以前版本有了许多改进 ,但未涉及司法管辖权与准据法 ,不利于维持并增强统一惯例的权威性 ,本文对其改进的特点作了分析 ,并对司法管辖权有关问题作了探讨 ,此外还对有关信用证修改的问题作了一些浅显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体系建设应充分关注国际性资源与本土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法制现代化模式类型入题 ,从历史与现实、经济法自身特点及入世要求来论证我国经济法应关注国际性资源的原因 ,进而分析经济法国际性资源及启示 ;紧接着从法律的实践性、经济法回应性及中国问题特殊性来论证我国经济法应关注本土性资源 ,进而论述本土性资源及启示 ;最后尝试着对我国经济法体系建构提出主张。  相似文献   

20.
国际私法的法典化主要通过两种进路 :一种是国际私法的专门化立法 ,另一种是国际私法法律适用规范的重述 ,前者以欧洲大陆法系奥地利、瑞士等国际私法立法为代表 ,后者以美国的两次冲突法重述为代表。欧洲大陆国际私法法典化体现的是建构理性和分析主义法哲学观 ,而美国的国际私法法典化体现的是演进理性和实用主义法哲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