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安乐死”,也称无痛致死,是指对于患了绝症、濒临死亡的病人,由于难以忍受肉体的痛苦,本人或其家属要求让其安乐地死去时,医生为减少病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采取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使其安乐死去的行为。对“安乐死”问题的争论,在欧美从三十年代开始,一直进行着激烈的辩沦。主要存在肯定论和否定论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Euthansic)一语,源自于希腊语“美丽之死(Euthanlos)”,又称“安死术”它是指危重病人已濒临死亡且受疾病折磨,异常痛苦,显然已无法救愈,出于怜悯心,为减除其痛苦,应其请求缩短其生命或提前死亡,使病人“安乐”地脱离痛苦。根据学者们的分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下五种:1、生存无价值生命的毁灭型“安乐死”.2、以提早死期为手段,也称杀害型“安乐死”3、不采用延长生命,也称不作为型“安乐死”.4、治疗型“安乐死”.5、纯正的“安乐死”.上述五种类型的“安乐死”,最后一种即纯正  相似文献   

3.
类似安乐死的现象最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是强迫的即抛弃老年人、身体有缺陷人的一种习俗。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拟定了强迫“安乐死”的纲领,使20多万人死于纳粹帝国的“安乐死中心”里,尤其是犹太人。这是以“安乐死”之名,行种族灭绝之实,是完全违背死者意愿的。 1938年,美国一个牧师组织了“自原安乐死合法化协会”,企图使对畸形儿和低智能儿的强迫“安乐死”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在借鉴荷兰"婴儿安乐死"立法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加紧我国"婴儿安乐死"的立法举措,以期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行为能否成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一个长期争论,并引起愈来愈多的国家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感到,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徒劳地抢救一个已经无法避免行将死亡的人是不适当的。这种抢救,对垂危者本人也仅仅只是加深和延长苦痛而已。而他本人的意愿则是安逸地、痛苦愈少愈好地死去。那么,从刑法学的角度,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法律性质呢?本人拟就此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所谓“安乐死”,是指病人所患疾病无法治疗,且濒临死亡,为减轻其死亡前的痛苦,基于人道主义的善良动机,促其提早死亡的行为。按其行为的方  相似文献   

6.
《商务与法律》2006,(3):53-53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2006年6月7日作出裁决,要求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处理与客户关系时必须遵守《消费者保护法》。巴西《消费者保护法》于1990年生效,禁止企业在合同中强加“霸王条款”。2001年,代表银行界的巴西全国金融体系联合会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在银行业实施《消费者保护法》,并要求根据宪法另外制定规范银行业的法律。该案2002年开始审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对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安乐死"一词出现以来,伴随它的争议也不断激烈化,安乐死究竟该不该立法,也是众人争议的焦点所在。本文从安乐死的定义、我国的安乐死立法的争议及合理性,实施安乐死的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合法化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乐死是当今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存在争议最多、认识分歧最大的领域。本文围绕这个问题,从安乐死的概念、分类及其法律实践入手,提出安乐死的两种立法纷争,分析我国目前安乐死合法化的必要性,对安乐死的立法构想提出了一些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9.
应为“安乐死”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关于安乐死,有这样一组统计数字: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对313名不同人群的调查显示:93.6%的人赞成实施安乐死,其中医务人员赞成者为98.4%,法学界人士赞成者占90%,一般人群为90.1%。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从一开始出现就一直备受争议。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的死亡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对待安乐死已从过去的禁止、反对,逐步转变为立法管理。安乐死涉及伦理学、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牵涉医生、病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在我国由于安乐死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合法化,一些医院或绝症患者只能采取"自然死亡法"即停止治疗,这实质上就是采取消极安乐死,而此举并不受反对,但对患者造成了痛苦与折磨,对社会和亲属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现代文明社会应尊重患者的生命权与个人选择自由,对患者以临终关怀。安乐死有其法理上的立法依据,安乐死的实施从刑法角度分析也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法律不应回避安乐死,安乐死应该有自己合法的地位。本文拟从安乐死的立法建议,安乐死的立法设想,安乐死的形式和实施方法,安乐死的实施程序,以及安乐死的法律责任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尽孝心",老电工电击老母 2001年5月31日午后,上海市闵行区银都路3118弄一间简陋的民房里上演了一幕人间惨剧:67岁的老电工梁万山用电击的方式为其92岁的老母实施"安乐死".  相似文献   

12.
汪哲民 《法制与社会》2010,(13):251-252
安乐死从诞生之时起就充满了争议,它是一个涉及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尤其是对其是否应合法化的问题争论非常激烈。本丈从安乐死的由来及历史的变迁出发,论述了安乐死自古到今,从世界到我国的历史发展及发展现状;以便于更准确地进行安乐死在法律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博弈;最后,文中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传统价值观出发,得出立法探究。  相似文献   

13.
刘鑫 《江淮法治》2009,(18):36-37
爱妻患重病模范丈夫不离不弃精心照料 1995年,家住河北保定市某中学的外语教师倪雨经人介绍,与同一个小区姑娘唐芳结婚。唐芳在一家私立幼儿园做教师,长得小巧玲珑,温柔贤惠,十分善解人意。小两口日子过得平静美满。婚后第三年,他们有了一个健康的男孩——东东。  相似文献   

14.
谢萌 《法制与社会》2013,(15):288-289
中国对于安乐死的讨论已经有超过20年的时间,安乐死也越来越被我们的社会所接受.本文从安乐死的概念角度入手,讨论探析当今发达社会对于“安乐死”的理解和各个国家对于安乐死的法案整理与不同层度的推进,正确认识安乐死这种优化的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15.
源于希腊文的“安乐死”,意思是“幸福的死亡”,也就是指对身患绝症、临近死亡且处于极度痛苦之中而无法救治的病人采取停止治疗或使用相关药物等方式,使之有尊严、无痛苦地迅速死去。目前在国际上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安乐死必须符合多个条件,除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极端痛苦而不堪忍受外,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在英国的法律焦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国在法律和政策上对安乐死问题始终十分谨慎。因为它涉及人类拥有的最基本的两种权利,即生存权和对自己身体的处置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患者对生死问题有自治的权利,那势必会扩展到残疾人自杀性的自愿安乐死。如果我们在道德上允许安乐死合法化,在事实上会导致道德上不允许的安乐死实施。因此从道德而言,我们不应使安乐死合法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安乐死的以下法律问题:一、安乐死的法律定义,应当具有四个特有属性:二、安乐死的适用对象,应当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三、安乐死的权利,包括两个方面,应当属于安乐死的适用对象;四、安乐死的法律性质,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与故意杀人有着本质区别。并在上述探讨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被动安乐死、植物人,非自愿安乐死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是不是伊索寓言?"医德誓言"不仅属于历史可以有新构想吗……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中都是十分重视医德间题的。因为,医德高尚与否,不仅关系到患者  相似文献   

19.
杨文浩 《检察风云》2010,(18):35-35
年近80岁的曾婆婆因瘫痪在床,不想连累后人,于是想到自杀。邻居宋万元老汉起了同情心,帮她买回了农药,结果曾婆婆服药自杀身亡。8月4日,记者从开县法院获悉,宋万元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近日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重庆商报》8月5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