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区的现代民族文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形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改革开放之后,文化事业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09,(16):9-10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等几个方面。60年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新疆今后文化事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红梅 《实践》2015,(2):48-49
<正>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产业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至强区战略以来,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此间,内蒙古广播要适应自治区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坚定不移地以草原文化为根,全力打造中国的"草原之声"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偏低、草畜平衡被打破等诸多问题。要从整体规划、健全制度、更新观念等方面加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回族文化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回族文化实现了保护发展与创新,这与党政领导的重视、民族文化工作体系的不断健全是分不开的,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7.
王雯洁 《当代贵州》2010,(20):46-46
<正>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中,黔南州要立足国情、省情和州情,着力发扬民族文化,增强地方文化特色与魅力,按照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推动民族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激发创造激情,让民族文化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推动黔南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孟志诚 《共产党人》2009,(15):39-40
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历来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从1998年建区起,就坚持通过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文艺活动,带动文化活动蓬勃发展。2004年12月,开发区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成立,开发区文化事业渐渐步入正轨。2006年1月,宣传文化体育中心和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合并,成立了开发区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中心,文化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促进。  相似文献   

9.
何泽中 《学习导报》2012,(19):21-22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对民族地区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促进民族的大团结大进步,进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范周 《前线》2011,(2):24-2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并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也为"十二五"时期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赵继伦 《新长征》2011,(2):11-1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这表明,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战略问题。探索具有中国内涵的软实力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爱平  张利 《实践》2011,(5):41-41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和灵魂,也是激发地区活力的源泉。近年来,察右后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紧紧围绕弘扬和传承察哈尔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旗的总体战略目标,全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张丽新 《世纪桥》2013,(7):86-88
作为一项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涉及诸多因素。本文对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新时期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分类管理区别分析,着重对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立足本土、政府主导及多元参与提出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首府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过程中,坚持以精品战略为龙头,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活动为依托,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打造品牌文化活动为重点,社会文化、专业艺术、文化市场、文博事业等文化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塑造了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有力地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建禄 《实践》2007,(5):8-10
200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总结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60年的基本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把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问题来抓。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王庆  莫晓琴 《当代贵州》2008,(21):I0002-I0002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民族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保障和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稳定、团结、和谐的贵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家界市委、市政府着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着力加强文化发展,打造民族文化强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游客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优势,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推动全市旅游经济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哲里木盟,历来有“歌海”、“舞乡”、“曲艺摇篮”的美称,历代蒙古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指引下,哲里木盟的文化艺术生产力得到解放,文化艺术事业出现了历史性的繁荣和发展。早在1946年春天哲里木盟第一次解放时,就给文化事业带来了生机,通辽、开普等地有数十支秧歌队上街演出,军民联欢,庆祝解放。不久,人民音乐家麦新来到哲盟,创作、传播了《农会会歌》等革命歌曲,有力地推动了土改斗争。1947年5月自治区政府成立后,…  相似文献   

19.
宁夏是个小省区,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580万。近年来,我们不囿于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入挖掘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吸引各方关注宁夏、支持宁夏,促进了宁夏三个文明的协商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区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2007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区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