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佛教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逐渐发生了转变,谭嗣同等将消极、避世、涅磐的佛教哲学阐释成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蔑视黑暗现实、奋不顾身、不计功利、“勇猛精进”和“大无畏”的富有战斗性的思想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团结了趋新之士大夫,摇撼了统治意识形态,鼓荡了仁人献身、志士奋笔的时代氛围,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谭嗣同对佛教思想的阐释也是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2.
苟世祥  胡东力 《重庆行政》2010,12(3):97-100
达摩禅系在中国传到第六代祖师慧能时,慧能对禅宗进行了重大改革,形成了被称为中国佛教的南宗禅。自六祖慧能后禅宗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新局面。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六祖革命如何使禅宗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在中国社会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瑞军 《传承》2012,(6):70-71
印度佛教史籍由藏传佛教觉囊派学者多罗那他(又名庆喜藏)著于1608年,张建树译于1963年。以王朝的更迭和佛教著名大师的传承为线,记述自释迦牟尼去世后,直到印度波罗、斯那两王朝覆灭时,佛教在印度流传及盛衰演变情况。在叙述佛教在曲折发展过程中,多罗那他大师运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因而佛教的神通也成了该书的一大亮点。试从印度佛教史绪事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神话故事例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卓越 《求索》2008,(12):203-207
唐代是佛教中国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统治者从国家治理的高度,结合佛教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巩固政治需求、发展封建经济、加强思想控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佛教政策;同时亦适时地调整了对佛教的管理方式,如在寺院建造、僧尼隶属、试经制度、病坊管理等方面皆设有新规。这些政策以及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唐代佛教发展的中国化进程,使这一时期的佛教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徐长安  耿军 《台声》2006,(5):75-75
今年是台湾佛光山开山四十周年,亦是佛光山开山宗师星云大师八十华诞。由符芝瑛撰写的星云新传《云水日月》四月十一日在台北发布。莅临发布会的星云大师现场弘法,与信徒互动,一展这位“人间佛教”创始人僧家伽蓝的精彩人生。“还是做个地球人吧”书中记载,八十年前,星云出生在江苏一个贫困农村。没有上过学的他十二岁出家,后自学钻研佛法、勤学苦练,成为禅门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一九四九年,星云渡海传灯,“身无长物、言语不通、人地生疏”,但基于对佛教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矢志不移,在台湾默默传教,开创佛光山一派。发布会上,有朋友以“…  相似文献   

6.
日据时期的台湾佛教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控制,被迫接受“皇国一体”等日本佛教思想。光复以来,台湾佛教在大陆赴台僧侣的主导下,开启了“祖国化”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体现在恢复传统汉传佛教制度、建设人间佛教的种种努力上。“四大道场”兴起后,台湾人间佛教思潮又出现了与“中国化佛教”禅宗合流的现象。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发展历程延续至今,由此亦可见“台湾佛教主体性”一类说法的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7.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同时,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佛教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佛教越来越中国化,佛教中国化的最直观表现就是佛教造像,而佛教造像中国化最明显的是观音像,因此,考察观音形象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向阳 《前沿》2010,(9):96-99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为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实现佛教的中国化,分别从义理、形式与政治三个方面来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即在义理上从格义走向自创,在形式上从纯粹的学术走向大众化的佛教,在政治上从不敬王者到以王法匡佛法,并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9.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6,(6):72-72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举行台湾星云大师等100多位佛教人士参加论坛,台湾工商界川渝经贸考察团来蓉考察,全国台联组团到商丘市梁园区考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中国佛教女性研究的缘起和发展,并从佛教的女性观、佛教女性主体两个方面,对该领域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人间佛教是20世纪佛教发展的主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大陆,赵朴初先生对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建设作出了独特贡献:在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方针上,他主张“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在佛教的社会本质上,他认为“佛教‘人间净土’的思想同社会主义不矛盾”;在佛教的文化本质上,他坚持“佛教是文化而不是迷信”。进而,促使佛教成为当今中国先进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石洪斌 《前沿》2013,(2):123-125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中国古代佛教寺额命名的主体、缘起进行研究,分析了寺额命名的特点,揭示了佛教繁荣与政权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佛教传播的策略、佛教义学思想发展的轨迹、佛教信仰重心的演变,指出佛教寺额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佛教不断自我调适,融入中国本土化的过程,是佛教在中国两千年发展兴衰的缩影和风向标.  相似文献   

13.
佛教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宗教,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如文学、思想、艺术、建筑、天文、医药等.佛教自进入中国以来,译经最多的地方就是中原地区.由于佛经在中原地区的广泛流行,并且融合进入中原地区的本土文化之中,因此,它对中原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哲学在当代社会,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如果有,又有什么样的现代价值?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应当回答的问题。传统只有经过价值重建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又需要通过怎样的现代转换工作,以建构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在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的当今中国,进而发挥其现代作用?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现代价值应该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维群 《人权》2005,(5):4-6
7月15日至21日,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在香港举办了“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周”活动。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藏传佛教活佛高僧代表团与香港佛教联合会于7月16日下午举办了“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座谈会,来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活佛高僧与香港的佛教高僧、佛学研究者等,就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汉藏佛教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现将讲话内容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受中国本土的文化模式影响,佛塔、石窟、寺庙、佛像和观音菩萨都发生了汉化。同时,佛教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道德和生活,在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印度佛教在中国的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南佛教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冲 《思想战线》2000,26(5):53-57
西南地区的佛教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三种,另外云南还曾流行过阿阇梨教.西南因其濒临佛教发祥地,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首经之地,其向西南渗入并拓展的过程,即是佛教中国化、民族化的过程.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以西南为最典型.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吃素就已经盛行。古时吃素,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这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有详细记载。但主要原因还是老庄清静无为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和尚可不可以吃肉,不能一概而论。佛教引入  相似文献   

19.
论《西游记》的佛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佛学的神魔小说。它的故事是佛教的 ,表现了唐僧西天取佛经求佛法 ;它的人物是佛教的 ,表现了孙悟空从顽空到真空再到无空的渐修渐悟过程 ;它的主题是佛教的 ,表现了追求人生的圆满与价值、明心见性的佛学观。  相似文献   

20.
三大语系(汉语、藏语、巴利语)佛教皆源于印度佛教而各有分异,不但教义、教律、佛理上有差别,更重要的是形成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风貌迥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