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中村”原住居民的城市融入是目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借鉴西方学者对移民问题的分析范式,基于在山东省日照市的实地调研,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制度融入、文化心理融入等维度建构“城中村”原住居民的城市融入分析框架,得出结论:必须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积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居民自身需要主动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方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以(?)滩为例,分析了“城中村”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兰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以期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环节,同时,在住宅商品化的改革中,公共租赁房建设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但在“城中村”改造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二者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困境,受到资金压力、社会矛盾等多方限制。通过对宜居、经济、保障、民本、创新、超前等原则的把握,推动实施以公共租赁房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构建以物质空间、人员安置、资金筹集和政策支持为特征的改造模式,在现有条件上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城市改造和居民住房改善的双赢,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可概括为:一是“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城中村”改造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三是“城中村”改造中维稳的思路与对策.“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只有本着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稳定一起抓,坚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才能将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遏制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各地的具体情况有差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也不同,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土地经营资本化并且将城中村居民现在的生活与日后的生活进行平衡考虑。城中村居民市民化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拆迁补偿、稳定就业、自主创业、全方位提高。期间城中村居民的代际差异很突出。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城中村改造不能整齐划一,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等多层面入手探索创新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聚各方合力推动其发展,政府在其中无疑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抉择,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和局限,特别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体现提出了更高诉求,迫切要求政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城市有条不紊、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问题作为都市化过程中的产物,严重阻碍着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对“城中村”的整治与改造已成为政府持久的沉重负担。本文通过对南宁市“鹧鸪禄”村向“城中村”转型过程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机理,并以“防”重于“治”为出发点,探索从“城中村”形成之初就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遏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常明 《理论前沿》2009,(14):43-44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其主要存在土地利用粗放,管理体制不顺,拆迁难度大等问题。要通过加大修编力度,制定区域标准;强化法制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保障体系,全力维护民利等方式加快改造“城中村”。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作为我国当前国情下的一种独特现象,集中反映了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的尖锐冲突。文章以昆明市“城中村”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我国“城中村”的形成机制,辩证地指出了“城中村”的危害性和积极作用,并对“城中村”改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厦门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遍布岛内外各区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城中村"是城乡二元体制在城市的缩影。既是农民工的聚集地,又是小产权房的密集区。"城中村"是城市转型不到位的产物,是土地城镇化超越人口城镇化的表现。由于"城中村"村民户籍含金量明显超过一般市民户籍含金量,要把"城中村"村民转变为市民,比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艰难得多。改造"城中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各处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实质上是城中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实现和保障城中村居民的就业权,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本文在实地调查黄石市下陆区占爱宇村的基础上,以法社会学的视角从就业权的内涵出发分析城中村居民的就业权实现及保障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或城乡结合部,没有或者保有少量农用地.由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混居,容易产生各种治安问题,需要由公安机关进行重点控制的地区。城中村是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存在。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城中村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时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推行“管制——服务”并举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城市化与村民市民化紧密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根本。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体利益矛盾,失地农民保障,养老状况堪忧,补偿标准过低,身份转化困难。城中村改造的关键在于村民失地后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为市民,但事实表明城中村改造后的居民虽然不再是农民但并没有能够融入到城市进而成为市民,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变为城市边缘人。村民变市民需要多管齐下:拆迁政策需配套,民宅与城市同步,农民需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是随着一个地区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区或着是工业园区建设而产生的。“城中村”的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却保留了原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目前,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征地农转非"居民的安置与城市生活融入问题成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重庆市嘉兴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征地农转非社区,社区转非居民普遍面临着身份认同、职业选择、角色失调、生活方式适应、社会交往局限等融入困难。该社区于2013年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服务,通过培养居民领袖、组建居民志愿者团队、激发居民自治、开展社区服务,引导和激励"征地农转非"居民积极融入社区。  相似文献   

16.
对昆明主城“城中村”现状、问题和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城市包围村庄,造成了村民土地资源流失无法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长期以来“城中村”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社会各界反映很大,逐步改造昆明市的“城中村”已成为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城市化是中国社会转型最主要的形式,“城中村”则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怪胎,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亦非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在城市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对象,作为城管执法重点的执法区域,“城中村”的村民则是主要的执法对象,“城中村”的现状造成了城管执法的诸多困境,故使得城管执法如此无奈。  相似文献   

18.
罗家墩村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一路至古田三路解放大道以南的汉江沿线,现有村民171户,党员37名。村党支部下设公司、企业、退休人员3个党小组,是武汉市第一批“城中村”改造试点单位之一。自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们紧密联系村里的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城中村”改造实际,采取“三全三性”措施,扎实推进先进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每一个经历过的城市基本上都存在"城中村"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郑州开始对其城市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造和优化,其中就包括城中村改造。而改造模式的选择对于城中村改造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在此主要结合调研情况对城中村改造模式进行探讨,并且比较其各自优缺点,分析比对,最终求得一种较为合理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产物,是适应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城中村改造中引入公众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中存在制度缺失、参与层次较低等问题,通过转变观念,提供制度保障,发展社区组织等措施,消解公众参与中的问题,提升公众参与水平,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公平的博弈卓台,实现和谐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