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靖 《世纪桥》2009,(5):85-86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称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表现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实践观点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未来研究、发展、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是实践本体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娟 《理论学刊》2006,(11):47-48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丁素 《求实》2002,(4):18-20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灵魂 ,是哲学生命延续和活力再现的核心和精髓。思维创新是优化、改变其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 ;是哲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直接推动哲学变革的智慧先导。创新就是要突破原有思维关系结构的旧模式 ;创新就是用哲学特有的“问题意识”去发现新矛盾 ,建立新关系 ;创新就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反思和批判中“引爆”智慧潜能。  相似文献   

4.
李继武 《唯实》2010,(12):33-37
目前,学术界对哲学的定义仍然争论不一,原因在于哲学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但哲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是绝对的,随着实践和具体科学的发展,有些一致性的属性渐渐清晰起来。根据这些属性来定义哲学,哲学其实是高度反思的学说。哲学的反思,以自然、社会和思维提供的知识为基础,其反思内涵包括:后思、以思想为对象之思,终极性“寻根究底之思”,思维存在关系之思、批判之思,由经验思维到高度理论思维过程之思。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蕴涵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构建和谐社会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斗争哲学范式”到“和谐哲学范式”的转换;由“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向;由“主体性思维”到“主体间性思维”的凸显;由“统一性思维”到“尊重差异与协调多样思维”的发展;由“两极对立思维”到“共存共赢思维”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段保君 《探索》2003,(2):14-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实现了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破除原则先行的传统思维方式,确立了尊重现实生活的哲学思维方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将以往被动承受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完成了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主题的转换为最和谐思维的意义.和谐思维具有建设性的内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具有内在联系,构成其哲学基础.构建以和谐思维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现实路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是实践活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观念的统一,其中,实践活动是起点,实践思维方式是其理念内核,实践观念是实践活动和实践思维方式的中介。正是由于实践思维方式——实践观念——实践活动构成的多维、立体的“实践”范畴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了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根本超越和从抽象的人的世界到现实的人的世界的转变,实现了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目的的转向为表征的哲学功能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这早已成为哲学界的共识。但我认为它不是一般唯物论,而是领导唯物论。 一 实事求是之所以是领导唯物论而不是一般唯物论,首先是由其基本点和性质决定的。 就其基本点来讲,其基本出发点、基本问题、基本对象、任务和实践基础等,都同一般唯物论不同。实事求是的基本出发点是“实事”,一般唯物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物质”。“实事”与“物质”是两个相近而不相同的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266页),是第一性的东西。“实事”则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3卷第801页),它既包括“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第一性的物质的东西,也包括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内的非客观实在的第二性的精神的东西,如宗教、哲学、自然科  相似文献   

10.
摆脱哲学的危机--评现代西方"哲学危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从一些传统领域的退出是否意味着哲学的危机 ?当二十世纪以来 ,“哲学的危机”成了西方哲学界的热门话题时 ,差不多同样历史悠久的中国哲学 ,为什么未曾有“危机”感 ?本文认为 ,关键在于弄清楚什么是哲学 ?传统的观点是从“世界观”或“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规定哲学的范围 ,这会带来很多问题。“哲学”在本质上首先应该是一种反思 ,一种对世界 (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意识领域 )事物和现象的真、善、美的反思。哲学进入或退出某些具体科学领域都是反思的必然过程 ;哲学还应是一种对人类不惑性追求的满足 ,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哲学不存在失去对象的危机 ,问题在于研究对象的什么层次。只要世界在运动、发展 ,哲学就永远没有危机……  相似文献   

11.
《新视野》1986,(3)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第二,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即现实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 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现象,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一类是精神。  相似文献   

12.
何中华 《理论学刊》2006,17(11):36-40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3.
褚文渐 《理论学刊》2006,(11):40-42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4.
毛加兴 《理论学刊》2006,3(11):42-45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王小娟 《理论学刊》2006,1(11):45-47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所说的思维是指以概念为元素和工具的形象-逻辑思维活动。爱因斯坦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在他运用思维在把那些成功的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形象化"为自己的感觉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自由地发明和创造科学概念、构造关于实在的新的世界图像科学理论研究活动之中。在爱因斯坦所从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外在的和内心的自由是他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条件,在感觉经验材料与概念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是他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解世界的关键,对科学概念进行批判性考查是他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的哲学认识论根据,宇宙宗教感情是他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的内涵,根源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守静  李继武 《唯实》2000,(2):9-11
知识经济时代的前提是知识创新,只有用创新了的知识,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人们改造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然而,知识创新的基础又是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性思维,知识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对创造性思维的内涵、根源和特点作一番探讨非常必要。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哲学理解的思维的含义有三:一是指与感性认识相对的理性认识,即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的认识;二是指与非理性思维相对的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于一身的理性思维,也即认识;三是指与物质相对的集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于一身的意识,即人脑对物质或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守正创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思想遗产。如果只是从具体的实践层面来理解,必然会出现套语化、片面化、标签化的倾向。本质上,“守正创新”具有超越具体实践中“技”的层面而更为深刻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这既是把握世界的重要范畴和基本方式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阶段新成果。“守正创新”在哲学思维层面的发展:由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到实践辩证性思维方式,实践理性从“前提性”反思转向“价值性”反思。从思维方式层面把握守正创新实质内涵,也能更好地把握“守正创新”对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的马克思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哲学思维的这种实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的思维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是这一思维的最终理论成果,是这一思维的理论化、系统化,是这一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结晶。马克思的哲学思维的实践性,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实践性,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没有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史中与实体思维方式相颉颃的还有一种思维方式--过程思维方式,即以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的解释框架,其实质是辩证法,它实现了解释世界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向.传统过程思维拘泥于原子式地考察世界,从而使过程哲学成为"署名"的个体思辨,并未真正超拔出传统形而上学窠臼,最终沦为柏拉图哲学注脚.马克思实践过程思维方式超越了实体思维对世界的无限性解释,也拆穿了以纯粹思辨思维对世界过程抽象解释的虚假性,指出实践过程中思维与存在的对象性关系是不脱离具体内容的真理.实践过程思维方式的确立体现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