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脑死亡标准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 ,传统的死亡标准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更阻碍了有关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学者提出脑死亡概念 ,国外也有相关立法 ,我国脑死亡立法也已进入实质性程序。本文对脑死亡的概念、意义、标准及国外的规定作了初步的阐述 ,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文 《证据科学》2003,10(3):142-145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死亡标准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更阻碍了有关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学者提出脑死亡概念,国外也有相关立法,我国脑死亡立法也已进入实质性程序.本文对脑死亡的概念、意义、标准及国外的规定作了初步的阐述,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脑死亡立法体系应包括《脑死亡法》、《脑死亡判定标准》与《脑死亡管理条例》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我国脑死亡立法体系进行了简单设计,并就该体系中各项立法基本内容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脑死亡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悦 《科技与法律》2009,82(6):17-20
脑死亡是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理论新标准,也对法学、伦理学和社会学带来了重大冲击。通过对国际社会有关脑死亡的定义、分类和判定标准的比较研究,我国有必要进行脑死亡立法,可以采取分步走的立法策略,立法重点应包括确立脑死亡判定标准、技术规范及实施机构及主体等。  相似文献   

5.
脑死亡是由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死亡判定标准,该标准在立法中的确立给传统的刑事责任理论与制度都带来了挑战,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引发了很多争论.站在刑法学的立场上,我国有必要对脑死亡问题进行专门立法,但在脑死亡标准的采用上应坚持以更为严谨和慎重的全脑死亡标准为法定标准,且应在刑事责任领域统一单采脑死亡标准为唯一的死亡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丁唯一 《法制与社会》2010,(10):265-266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脑死亡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医学界、法学界争论较多的一个敏感话题,迄今为止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制定了脑死亡法,虽然在我国进行脑死亡立法存在很多顾虑和障碍,但其社会和法律价值重大。本文就我国进行脑死亡立法的必要性,以及脑死亡的具体立法模式、判定标准、执行程序、法律责任等操作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脑死亡是由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死亡判定标准,该标准在立法中的确立给传统的刑事责任理论与制度都带来了挑战,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引发了很多争论。站在刑法学的立场上,我国有必要对脑死亡问题进行专门立法,但在脑死亡标准的采用上应坚持以更为严谨和慎重的全脑死亡标准为法定标准,且应在刑事责任领域统一单采脑死亡标准为唯一的死亡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第一部对人体器官移植规范化管理的法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的公布,"脑死亡"立法的问题再次提到了前台.法国于1996年制定的关于"脑死亡"的法律规定中不仅包含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还明确规范了技术人员和其操作程序,体现了其立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有关立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上旬,一场车祸致使10岁的湖北男孩赵新(化名)不幸脑死亡,开明的父母捐出了他的双肾,使两个生命之花正渐渐枯萎的孩子获得了新生。这起全国首次正式将脑死亡、器官捐献同时付诸实践的经典个案诠释着爱心、奉献和生命的意义,但它却是在我国《脑死亡法》、《器官移植法》均未立法的情况下进行的。正确认识脑死亡,将对推动我国的脑死亡立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死亡是人类生命的自然归宿。现代医学与现行法律在死亡问题上的冲突,特别是脑死亡的提出,使死亡的概念、判断死亡的标准以及死亡需不需要立法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就确立脑死亡的现实意义和有关立法问题作一探讨。一、确立脑死亡的现实意义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原发于脑组织严重外伤或脑的原发性疾病,致使脑的全部机能不可逆地停止,最终导致人体死亡。脑死亡同心跳和呼吸停止一样,是人的生命现象的终止,是个体死亡的一种类型。脑死亡概念的最早提出见之于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死亡定义审查特别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从远古社会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人们都把心跳和  相似文献   

11.
In the article Mr. Smith considers the need for reform in the area of defining when death occurs and the various approaches that exist to define death. He then analyses th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various Australian jurisdictions and discusses the substantive content of the basic definition adopted and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any enactment.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concept of death should be legislatively enacted in relevant pieces of legislation which call for a resolution of the question at the present time and a more general separate statement defining death should be avoided at the moment. Conceptually death should be defined as the permanent and irreversible loss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individual as determined by irreversible cessation of the brain stem function. The actual operational criteria of death should form the subject of a circular published by the relevant statutory health authority for the guidance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 relation to the specific problems they face.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刑法中的死刑替代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铭暄 《河北法学》2008,26(2):18-21
死刑替代措施,是指基于限制死刑适用的目的,对于立法上特定性质的犯罪,司法中特殊情况下的罪犯,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代之以其他刑罚处罚方法。死刑替代措施是限制死刑中不可或缺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完善既有方式、探索新的途径入手,死刑替代措施包括死刑缓期执行;严格的无期徒刑;附赔偿的长期自由刑三种。当前,有必要在立法上对刑罚体系作进一步调整、修改、完善,以全面体现死刑替代措施;在司法中,注意发挥死刑替代措施在限制死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抢劫罪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传统犯罪,在我国死刑适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何控制抢劫罪的死刑,直接关涉死刑控制的力度与效果,因而是当前刑法理论必须直面并着力研究的问题。以比较研究为逻辑起点,结合我国的具体立法,力图着重从立法角度探索抢劫罪死刑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秉志 《河北法学》2007,25(12):13-17
当今中国进行的死刑制度改革,有其良好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和国际背景.中国死刑制度在立法和司法方面都已经有若干举措,并且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前景,仍然是立法改革和司法改革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5.
论死刑的立法限制--基于国际标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限制直至废除死刑的国际标准,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推广.限于我国实情,当前不能废除死刑.但应立足国际人权公约标准,严格限制我国死刑立法.死刑实体立法限制表现为科学削减死刑罪名,限缩死刑适用对象.死刑程序立法限制表现为完善面临死刑者的诉讼权利、死刑执行方式与死刑减刑制度,并增设死刑赦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远煌 《中国法学》2008,4(1):75-82
死刑对遏止严重犯罪最具威慑力,一向是国家保留死刑的最主要根据。事实上,无论是死刑立法还是死刑执行,都不可能产生人们所预期的特殊威慑效果。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惯常于从一般法理角度或从人权原理出发去进行应然性探讨,难免思辨有余而说服力不足。立足于对现有实证研究结论的正确解读和基于人性立场去伪存真地辨析,不仅有助于终结在死刑存在根据上的简单重复和无谓争辩,而且也有助于认清无论是死刑的废除还是保留皆具有其合理性的实质,从而明确国家在推进社会文明语境下控制死刑应该努力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死刑立法模式、死刑适用条件、死刑适用范围、死刑规定方式的控制以及死刑案件程序、死刑赦免、死刑执行的控制,还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死刑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的理念。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台湾地区死刑控制与我国大陆死刑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即对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犯罪绝对不适用死刑。此外,台湾地区死刑控制对我国大陆死刑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即将死刑适用的具体条件限定为危害生命或健康的严重犯罪;废除绝对死刑;提高无期徒刑的假释门槛、新增重罪累犯不得假释的规定、延长死刑追诉权期限;增设死刑案件强制上诉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8.
姚澜 《行政与法》2005,(9):66-67,69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死亡观越来越成熟。于是,安乐死这一观念也逐渐为人们所得知、理解与支持。面对我国安乐死呼声的日渐高涨,面对安乐死在实施中的混乱和滥用以及法律执行举步维艰的现实,本文呼吁应尽早立法,加快安乐死合法化进程,用法律来规范我国的安乐死实践,以加大对生命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侵占罪立法考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张影 《现代法学》2005,27(5):156-162
中国古代侵占罪的立法历史悠久,其产生与发展同一定社会形态的财产关系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商品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没有侵占罪罪状的悠久存在,就不会有盗窃与侵占行为的分离,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侵占罪罪名。从侵占罪立法的发展史上看,由于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封建统治者以“子为政焉用杀”为圣言,所以中国古代侵占罪的立法是以职务或公务侵占罪为重心的。侵占罪的刑罚呈现轻刑化趋势,是历史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