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牟定县城东北60里外的蟠猫乡,有个彝族小山村叫梅子树.梅子树有个47岁的彝族汉子叫王光金,有一手做月琴的绝活,做出的月琴外观漂亮,音质纯美,因此他被当地彝族群众称为"月琴王".  相似文献   

2.
王洪伟 《今日民族》2005,(7):i003-i004,F003
烟盒舞,是石屏县彝族的民间舞蹈,早年间流传于个旧、建水、石屏、通海、元江等地,因跳舞时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制的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彝族人称烟盒舞为“跳弦”、“跳乐”、“跳三步弦”等,而跳烟盒舞必须要用四弦琴(月琴)伴奏,便有着“听见四弦琴,脚杆就发痒”的民谚。跳烟盒舞时原拍掌伴舞,后来用的烟盒是彝族民间用牛皮做的烟盒。男人们在抽烟筒时用来盛刀烟丝。据说在烟草未传入云南之前,当地彝族同胞的烟草是一种野生植物火草叶。火草叶为草本植物、叶片密布白色纤维绒毛,开黄色小  相似文献   

3.
位于滇东南的丘北县境内彝族民间,流传着一种古老神奇的祭祀舞蹈———羊皮鼓舞。这种舞蹈一般只在办丧事时围棺而跳,送葬时在棺前引路而舞。据当地彝族老人的推算,羊皮鼓舞大约已经流传了三百多年,以前曾在很多彝族村寨都跳,现在,只有该县八道哨乡姑租村流传着这种舞蹈。羊皮鼓舞,又称“跳鼓”,彝语叫“冉姆比”。舞蹈的动作多数是模仿动物,有引路、绕花、吃草豆、喜雀走路、猴子嬉戏等,舞姿独特,别具一格。既潇洒自如,又刚健有力,颇受群众喜爱。跳舞时,由一人在前吹牛角引路,第二人敲鼓,第三人打锣,其余的人空手跟在后面,随着锣鼓的节奏,…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中纪委监察部机关扶贫工作由河南省转移到四川省。带着中纪委监察部领导和机关干部的重托,陈国仕来到凉山州甘洛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专门从事扶贫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全县28个乡镇和数十个偏远贫困山村,从群众最关心、最焦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竭尽全力为贫困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做了大量暧人心、得人心的实事,解决了许多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他的真情感动着彝族人民,彝族老乡亲切地称陈国仕是“凉山彝族同胞的贴心人”。民情就是责任挂职扶贫前,虽然已经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  相似文献   

5.
“三月会”里跳“左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定古称茅阳,被誉为“左脚舞之乡”。而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会”既是“左脚舞之乡”的重要标志,又把牟定彝族同胞一年的快乐推到了极致。 康熙41年(1702 年) 修的《定远县志》载:“三月二十八日,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彝曲……环围跳左脚至更余方散。”算得上是三月会最早的文字记载。 “三月会”为什么要跳左脚舞?关于这个问题民间传说甚多,流传甚广的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牟定坝子芦苇丛生,人烟稀少,坝子中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引发洪水危害百姓。彝族小伙阿里和彝族姑娘阿罗是…  相似文献   

6.
彝族月琴     
月琴是彝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早在宋代《乐书》中就有记载。月琴又称“腔资”、“杰猜”、“弦子”等。由于月琴在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月琴的制作特别注重选料和装饰。月琴选用上好楠木制成,它的顶端雕有含珠龙头,龙角向上高高矗起,龙嘴上挂有龙须并饰以五彩绒球,整个龙头显得特别庄重、峥嵘,龙头下左右各分布有两只木制的调弦在琴腰上,可以调节琴弦的松紧。根据不同音调的需要,琴弦分为多段,在不同段上可分别弹出由低到高的各种音调,音乐有的清脆明亮,有的低沉委婉。月琴琴箱一般呈圆形,也有的呈六角…  相似文献   

7.
在罗平县的少数民族村寨,无人不晓这位年近花甲的彝族干部──罗平县民委主任毛金昌,人们都叫他“老毛”。提起老毛,说他是汗洒少数民族村寨的人,是丝毫没有夸张的。确定民族地区发展项目有他;在民族地区解决“热点”问题也有他。他在任民委副主任到民委主任的13年中,足迹遍布160多个少数民族相应聚居的村寨,调查过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为协调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奔忙,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辛勤耕耘。县领导说他是个老实人,部门干部说他是个老直人,单位职工说他是个忠厚人。他确是一个老实、耿直、忠…  相似文献   

8.
翻过一重又一重的高山,坐了近15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我终于来到了肖永正工作的地方。这是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高原滇川交界处,是一个国定贫困县。1997年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的肖永正,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怀疑中回到了他贫困的家乡宁蒗县蝉战河乡。6年过去了,这个30岁的年轻人如何面对他的选择?肖永正是彝族,他的彝族名字叫阿西木嘎,“阿西”是姓,“木嘎”是最好、最优秀的意思。阿西从小生活在一个叫万格梁子的山梁里,这里一个家庭年均收入不到300元,常年种粮食,却从来吃不饱。阿西是村里唯一一个每天步行10多公里、…  相似文献   

9.
忠诚的公安战士赵祚令,张宜峰群众说:“俺县出了个好干部”。干警说:“我们有位好局长”他自己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公安战士应该做的事。”他的名字叫张太学。河南省太康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太学同志1993在6月兼任县公安局长,一年多时间,就赢得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彝族有很多支系,至今各个支系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跳歹是富源彝族丧葬场中一项重要仪式。其特点是在葬礼中加进一些载歌载舞的活动内容,使彝家的丧葬场面显得明快、活泼而不沉闷。富源彝族称跳歹为“转场”或“跳得儿”,是丧葬场中比较隆重的一件大事。居住在富源县墨红、竹园、营上等地的彝族,过去老人去世,亲友要拉牛上祭并转场“跳得儿”,葬礼办得很隆重,常弄得家境衰败,故有“死人不吃饭,家当要一半”的说法。现在虽然拉牛、抬猪上祭的习俗已经少见,但“跳得儿”这一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却愈来愈热烈,成了当地进行歌舞比…  相似文献   

11.
杨国锋,男,34岁,山西人,北京盾辉宾馆总经理。 许多人都叫他杨总,从员工到客人,从官场到生意场。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一个打工者。 三百多万元的投资,前后四年的折腾,到如今,换来的就是这么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宾馆。 资金不全是自己的,有积蓄,有银行的贷款,还有吓人的高利贷。 压力很大,希望也很大。 杨以前在家乡开过歌舞厅。家乡的生意不好做,消费低,钱自然赚得慢。治安环境不好,也影响生意。歌舞厅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吃了喝了唱了跳了不给钱,还欺负坐台小姐,这还不算可怕,要命的是那些收保护费的,成群结伙、…  相似文献   

12.
被南国的骄阳暴晒,脸上黑里透红的彝族小伙子蒋文武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雅口乡人,他的家住在澜沧江畔的猛矿村。这是一座位于澜沧江畔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山间延绵起伏的翠竹林青翠欲滴,山下江水滚滚,江面上不时可以看到轻舞的小燕子在呢喃飞翔。山里的景色虽然美丽,但滔滔的江水使猛矿村成为一座远离现代文明的小山村。蒋文武说,他从小是看着澜沧江长大的。在澜沧江里学游泳、捕鱼,是澜沧江的惊涛骇浪练就了他的一身硬朗身骨。 澜沧江水从“天”来。陡峭的悬岩峭壁,波涛滚滚的江水多少年来隔断了两岸的交往。竹筏、独木舟成了两岸交…  相似文献   

13.
婚恋悲歌     
因怀疑女友要跟自己“吹灯”,他便残忍地将其姐妹俩同时杀害。作案后,他走上了亡命天涯路。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还未逃出两天,就被火眼金睛的铁警擒获。 “姐妹花”双双凋谢   2月 3日是蛇年的正月十一,这天早晨,东阿陀村一队的女主人郑翠兰起了个大早,里里外外忙着收拾头天晚上宴请亲朋而留下的杯盘。洗刷完毕,郑翠兰从桌子上拿了钥匙打开了大门后,便习惯性地把视线投向了西屋。   西屋内住着她的两个宝贝女儿:大的叫赵辉,今年 22岁;小的叫赵菲,今年 20岁。姐妹俩从小乖巧,深得父母宠爱,赵辉、赵菲十七八岁时,…  相似文献   

14.
生于古巴,父亲是位成功的庄园主,童年生活过得快乐无忧。上世纪60年代的一场革命,使他家失去了一切,流亡美国,当时他6岁。从15岁起他跟随父亲打工,后被引荐到家乐氏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临走时父亲对他说:“我们祖上有一遗训。叫‘日行一善’。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5.
李玲 《思想工作》2008,(11):27-27
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有个叫梅林营子的小山村。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里只要一提起“张淑华”这个名字,淳朴的村民们没有不翘起大拇指叫上一声好的。因为正是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妇,硬生生地用肩头扛起了一个“瘫痪”之家……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绝活     
父亲有两手绝活:用我们最古老的彝族文字书写春联;用家乡特产的苦竹、雪麻和香叶擀制香条。 父亲的这两手绝活,都是叫生活给逼出来的。 父亲小的时候,家境极为贫寒,又遇上连年兵荒马乱,匪患不绝。爷爷和奶奶不堪生活的重负,只好把六岁的父亲送到寨子里的神庙去当香灯客,跟着大毕摩(祭师)学习古老的彝族文字。做香灯客是民间一种光彩的说法,其实说穿了就是在神庙里当伙计和下人。好在父亲人虽老实本分,但十分勤奋刻苦。使用古老的彝族文字为寨子里的乡邻们书写春联的绝活,就是父亲在神庙里做伙计的那几年学到手的本领。 因为父…  相似文献   

17.
彭晓侠 《今日民族》2009,(8):65-66,F0003
我始终相信,在云南的任何一个彝族小山村。都会有大的故事。 乌栖,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邑乡的一个行政村,距下关32公里,地处大理境内哀牢山北端,民居顺坡而建,坐南朝北,与苍山西坡相望。这里海拔有2890米。所以雨季来临时。村子多半时间都被锁在云雾中。全村国土面积30.54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218户963人,全部为彝族。李姓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富民政策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运。太行山下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叫赵福运的农民,虽然他只有一条好腿,也走上了致富路。后来,他成了村里的领头人,他和村民们一起艰苦奋斗出一个村的福运。  相似文献   

19.
毛燕 《人民论坛》2012,(26):236-237
四川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每年有很多彝族群众进城务工。彝族务工人员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很快地融入城市。文章以成都市彝族进城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时事报告》2013,(1):5-5
我觉得你们是在给我出难题,把我捧得太高,人家说——中国话嘛,一个叫“捧杀”,一个叫“棒杀”,正好这两个字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木字旁。我一个朋友办了个公司,他有一次跟我讲,他说我公司这些小青年在背后议论被他不巧听到了,说咱们这个董事长净喜欢听好话,咱们就把他捧晕,捧晕了他就好办了。所以说实话,生命难以承受其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