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廖仲恺是受到孙中山委托参与黄埔军校筹备与创建第一人,从参与筹措到与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协商确定在广州创办党义军官学校并主持建校,代理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后任黄埔军校首任党代表以及所有驻广东各军总党代表,全力支持孙中山先生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积极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他与中国共  相似文献   

2.
曹景滇 《黄埔》2012,(6):66-68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建立的军事政治学校,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中共在黄埔军校设有支部、特别支部和党团领导小组,由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在军校的中共组织不公开,除少数领导干部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外,大多数中共党员的身份是秘密的。在黄埔军校工作学习的党员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都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在黄埔军校和在校军、国民革命军中各级党代表多数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担任。  相似文献   

3.
冯惠 《传承》2013,(2):92-93,96
“三民主义”作为黄埔军校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支撑点;“以党治军、以军固党”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指导原则;“以俄为师”,在军队中设立党代表制度是孙中山建军思想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突破;“武力与国民相结合,又要为国民之武力”是他建军思想的最高峰,这些为我党创建人民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廖仲恺遇刺     
贾晓明 《黄埔》2012,(4):60-61
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坚决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建设黄埔军校等事情上日夜操劳。为了巩固革命政府,统一广东,廖仲恺主持制定了军政统一、财政统一、禁烟禁赌等一系列革命措施。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后,廖仲恺担任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工人部长、农民部长、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财政厅长、广东省省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14个职务,深受苏联顾问、共产党人、工农大众及党军的拥护和支持而声望日著。但也因此遭到了失去既得利益者的反对甚至仇视。据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回一忆:  相似文献   

5.
统战史上的5月黄埔军校第一期新生入学1924年5月5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黄埔军校第一期新生入学。孙中山兼任该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肖楚女先后在军校担任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下设政治...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7,(5)
正汪兆铭以政治家、党务活动家见载于民国历史,历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及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等要职。其军事任职因起源于黄埔军校,坊间一般认为其军事崛起于黄埔军校,忽略了汪兆铭与孙中山之间,有着比许多党国元老更为长久深厚的关系,汪兆铭在中国国民党内崛起,离不开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与推崇。他  相似文献   

7.
刘朝阳 《传承》2012,(10):8-9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军队所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建立政治部、设立党代表制度以及建立学生社团和开展军政训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把黄埔军校办成革命者和军事人才的摇篮,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林上元 《黄埔》2014,(3):4-4
岁在甲午,仲夏之初,我们迎来了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九十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毅然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其、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9.
李岚 《黄埔》2006,(6):38-41
苏联顾问是黄埔军校中一个特殊的教官群体。黄埔军校从筹建、成长到壮大,无不凝聚着苏联顾问的心血和汗水。在他们指导下创建的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制度,军事和政治并重的原则,使黄埔军校从一开始就与旧式的军事学校有了本质的区别。1923年1月,波利亚夫、格尔曼、捷列沙托夫、切  相似文献   

10.
黄埔军校官生整队到下关车站迎接灵柩1925年8月20日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刺杀后,其灵柩暂厝在东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内。迨至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始决定于1935年迎至南京天堡城山下、明孝陵右侧正式国葬。1935年我已考入黄埔军校第十期学生总队受训。3月11日晚点名时,值星官、区队长莫御(黄埔五期)向同学们宣布说:明晨起床时,都穿上呢子军服,着黄皮鞋,带白手套,准备迎接廖党代表的灵柩来京安葬。对廖党代表,我们虽未亲聆教益,但在课堂学习或休息时,经常听前期同学讲到他从事革命的一些故事。同时,在校部总理铜像,即在大…  相似文献   

11.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7,(4)
正黄埔军校第1期军医部主任李其芳委任状套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黄埔军校第1期教官委任状,为展示黄埔军校早期的情况提供了珍贵的物证。本文拟从这封委任状出发,还原李其芳与孙中山、蒋介石等国民党领袖交往的珍贵历史片段。2010年,经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何季元会长热心牵线,美籍华人、著名美国医学专家  相似文献   

13.
李岚 《黄埔》2006,(5):46-48
教导团是黄埔军校建立的一支新式武装,其组织编制和党代表制度在后来的国民革命军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复制。在平定商团、二次东征中,教导团几乎无役不从,取得显赫的功绩。本文拟对黄埔军校教导团的组织、编制、人事制度做一简要探讨,叙述的时间范围从1924年8月教导团在沪招兵到  相似文献   

14.
吴昌华 《黄埔》2006,(3):42-45
第七章虎落华阳 陈赓冒死救校长 蒋介石借“廖案”替汪精卫清除“代帅”胡汉民,又得到汪默许,礼送许崇智出境,汪蒋之间关系更加密切。1925年9月14日,由汪精卫继廖仲恺出任黄埔军校党代表。从此汪蒋在党、政、军方面进入最高权力决策阶层,他俩的话一言九鼎,连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张继也不得不让三分。  相似文献   

15.
孙桂珍 《传承》2009,(12):80-81
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是中国近代军队的一个显著特点,学术界对于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阐述了其演变及特点,对于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考察学术界对于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国民党军事史的研究及其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研究尽管取得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是中国近代军队的一个显著特点,学术界对于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阐述了其演变及特点,对于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考察学术界对于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国民党军事史的研究及其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研究尽管取得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广大黄埔同学自己的组织,是团结联络国内外黄埔同学的社会团体,是党和国家联系国内外黄埔校友,联系并做好原国民党海、空军起义人员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其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政治和军事干部的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故取名黄埔军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撼了中国大地,使当时正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孙中山,从屡遭失败和挫折的痛苦中得到了启示。1924年,孙中山先生确定了“联…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7,(4)
正叶剑英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他早年投效的援闽粤军,是孙中山先生掌握的第一支军事力量,也是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所仰仗的重要武力。他的军事生涯源自粤军,在粤军中历经艰险成为将校,黄埔军校创建初期,他参与筹备并发挥过重要影响与作用,在大革命危难关头,以国民党中央军"黄埔嫡系将领"  相似文献   

19.
正曾购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两本《读党史》小册子。第一辑是《从望志路到南湖》,第二辑是《国共早期军事人才的摇篮——黄埔军校》。其中,第二辑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生的事情。而且说,当年的毛泽东,就是黄埔军校的"招生办主任"。我到图书馆查阅了一些其他资料,证明确有其事。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20.
新文治主义思潮、现实武装斗争、外部政治势力是推动国民党确立党军体制的三个主要因素.新文治主义思潮为国民党"党军"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体制基础;从推翻帝制到打倒军阀的新型武装斗争实践,推动着孙中山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中国特点的建军之路;苏俄介入中国革命并向国民党输出其"治党"和"治军"体制,促使孙中山决心以俄为师,通过建立黄埔军校,最终确立起"党军"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