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单婷婷  史安娜 《求索》2013,(12):233-235
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演化博弈模型为分析框架,论证了区域旅游深度协作中的各种经济效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是影响双方合作最根本的合作因素。区域发展要在旅游合作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深化合作层次、保护博弈劣势一方和防止合作收益差距过大等措施,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地方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应该做好区域经济品牌的营销工作.并努力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塑造区域良好的旅游形象.以获较高的旅游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部六省旅游区域合作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合作是当今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强化旅游区域合作是中国建设旅游强国,增强旅游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中部地区旅游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维护本区域利益出发,还是从顺应旅游市场竞争发展态势出发,从实现“中部崛起”,促进中部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中部六省区区域旅游合作都十分重要。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目标应该分为三个层面:立足中部,以区域毗邻重要旅游城市的次区域合作为突破口,加速六省区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进程;发挥区位优势,谋求与东部或西部地区形成全国范围内旅游区域或次区域旅游合作;面向世界,构筑全球旅游区域合作网络。在合作模式选择上要强调多元重心与多层次性,采取不同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同时并举、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顺应潮流,实现由单一重心模式向多元重心模式发展的转变;推动开放式的旅游区域合作形式,探寻共同利益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共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的研究普遍认为,“共生”不是简单的“和平共处”,而是同类生物或不同生物间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在相邻国家之间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共生理论的逻辑框架,在滇越国际旅游合作中,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共建、利益均衡、决策共商四大机制,在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域范围内构建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旅游要素之间能够达成一种平衡状态,以各要素在区域范围内群体联合的能力来拓展滇越国际旅游区域的合作发展空间,实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毅武 《新东方》2010,(6):29-34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简称“9+2”)是新时期新阶段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深入研究与探讨“9+2”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性,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9+2”的正常、健康、顺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亚萍  唐燕勤 《前沿》2011,(14):19-22
泛北部湾经济区被视之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四极经济区,各方都很看好该区域的合作发展。从2006年7月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构想以来,区域成员各方就区内经济合作展开激烈的讨论,并一致把旅游合作作为该区域合作的重点之一和先行启动的项目。在发展区内旅游合作的同时,应该建立旅游环境保护的合作机制,这样才可能遏制该区域环境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保护区域旅游及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通过层层分析论证,阐述泛北部湾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其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律 《传承》2011,(31):64-65,83
湖南与澳门文化遗产旅游是在两种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旅游合作,它是我国区域旅游的创新和突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我们有必要在研究湖南与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发展的优势、机遇、劣势和威胁的基础上,提出湖南与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合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鲁明勇 《求索》2011,(2):46-47
以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交集,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帕累托改进博弈模型:短期来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解决合作成本分摊问题,改进区域交通条件、增强旅游资源的差异度和互补性等约束性因素提升旅游合作绩效;长期来看,提升旅游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是合作帕累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7,(1)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海南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准确定位与积极改善对海南省旅游的未来发展非常关键。利用专家调查问卷以及IPA分析法,了解海南省区域旅游合作在各方面的表现及其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性程度,可以找出海南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已经由景点竞争、项目竞争和线路竞争发展到区域体育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联合竞争阶段。因此,发展区域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合作各方多赢的必然选择。湖北体育旅游产业资源丰富,发展势头良好。政府应努力使圈内各地区放弃门户之见,打破行政区域分割,建立开放、统一、繁荣、有序的充满活力的旅游大市场。以资金、品牌为纽带,在圈内实行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企业,并以此支撑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共生理论强调共生单元的协同与合作,在协同中激活各方,在合作中进化发展,为旅游共生体的打造提供了理论基础。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山水旅游走廊"是一个覆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四县市的区域旅游共生系统,具备良好的共生关系构成条件,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以树立共生观念为主导,以加强旅游资源多元化整合为核心,以培育共生机制和优化共生环境为两个基本点,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1.
赵凌冰 《长白学刊》2009,(3):158-158
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崛起,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代表着旅游产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旅游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这一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启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及全面合作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是达成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的依据和核心。本文立足四川区域旅游现状,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三个阶段"互动实践、"一个贯穿"校园专业活动进行实践体验、三个递进式实训环境为支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培养出符合四川旅游行业需求,服务于四川区域旅游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对东北振兴的支持效应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对东北振兴具有经济、开放、吸纳劳动力、创造品牌的支持效应.东北旅游发展的有利因素是资源独特而丰富,交通便捷;不利因素是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区域旅游合作的广度不够,同质化旅游产品竞争激烈.发挥东北旅游效应的思路是扩展区域旅游合作,培育旅游品牌,深度挖掘东北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在影响因素、合作模式、阶段划分、措施与途径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存在着忽视欠发达地区经济合作研究、忽视区域边缘经济合作研究、忽视合作机制和协调组织研究、忽视定量研究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要加强欠发达和区域边缘地区研究、加强对起重要推动作用因素的研究、加强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以及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共赢思维"是构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格局的关键。建议:1.加强政府导向,引导市场流向。加强各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协调管理机制,实行区域旅游合作政府宏观指导,打破各城市行政区的禁锢,探索建立各城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旅游经济协商制度。2.建立具有规划权和仲裁权的旅游合作机构。合作机构要有完整的合作章程,依法签订各种合作协议来保证政府行为,对一体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利益冲突行使仲裁权。同时,将旅游资源视为区域的共有财富,平等互利,共享发展,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6.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离不开"9+2"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在泛珠三角区域各领域的合作中,旅游合作一直处于合作前沿,也是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17.
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与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北部湾地区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滨海旅游资源,构建和完善区域滨海旅游体系,是环北部湾地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建丽 《中国发展》2009,9(4):81-84
现代旅游业竞争已经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为区域旅游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以城市旅游资源整合为纽带发展区域旅游,符合国际流行趋势,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为双方的区域合作旅游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已经初步完成了合作旅游开发,形成了以北部湾为中心,覆盖两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泛北部湾旅游圈,双方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大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20.
邝雨 《桂海论丛》2007,23(5):86-89
通过SWOT分析,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应加强旅游规划,打造旅游精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交通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推进,探索建立有效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面向东盟游客开展"寻根游"、"民族风情游",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