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职场人,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觉得因工作而感到非常疲惫,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觉得工作毫无意义,完全无法从中得到成就感?觉得在工作中失去了自我,变得对周遭漠不关心、随波逐流?如果以上几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是个人与工作的心理距离加巨,或对工作感到消极或厌倦。事实上,很少有职场人未经历过“职业倦怠”感。面对不同阶段的“职场倦怠”,是即刻逃离,还是再继续坚持,或是有其他更好的解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工作需要我会义不容辞加班,因为工作对于我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我所从事的职业更是我所喜欢的,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但同时我也会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班. 对于现代职场来说,可以说,加班是个敏感话题.我和朋友也常常在聊天中谈起这些.我们都比较倾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定,但不要为了加班而加班.”所以,这也要看每个公司的不同状况,以及工作内容和性质.而是否需要加班,如何加班?在我看来,这个和职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职业发展、绩效发展计划、生涯规划……这些管理名词听来都不错,然而职场并不总是会按照你自己的意志发展的.坦率地讲,在公司这个名利场里,炒人和被人炒这个事情,你都得要有准备.常在职场漂,哪有不被炒的,除非你是拿铁饭碗的公务员. 别以为努力工作就是保住工作的不二法门,根据我的经验,"政治立场"不稳被炒的几率大大高于绩效不好的,前者可能还是后者的好几倍,它还并不因为你在外企或内企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这个夏天,有约909万高校毕业生进入新的人生阶段。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休假、加班、津贴、工伤……一系列职场词汇将进入自己的生活。对于法律"小白"来说,步入职场,一些关系自身权益的法律知识必须要提前了解。  相似文献   

5.
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谁的学习力强,谁创造的价值就多,谁的职场竞争力就强.话虽这么说,但对于职场新人而言,在单位里,又应该如何提高学习力呢? 咨询公司"汉世方元"的资深培训师周渲智在做一个培训课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发现在众多受训学员中有一位职场新手,处处都非常拘谨和小心,却经常与其他组员之间开始产生分歧和矛盾,相较其他组员也表现出更多的沮丧和孤立.  相似文献   

6.
正国学精髓宽广而伟大,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运用到,在竞争的职场上,国学也帮我在职场中确立了正确的思想,在工作中起到了激励作用。职场中"君子坦荡荡"对于我们这些平常百姓来说,国学的影响必离不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且息息相关,潜移默化,无处不在。上班之初,我在一家铁路站段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因文章多有发表、获奖,故经常受邀参加路局报社组织的外  相似文献   

7.
相信几乎所有的办公室新人在刚刚坐到自己的办公桌旁时,都有难以言喻的兴奋.于是很想大展一番拳脚的职场新人们开始积极表现,自愿承担了办公室里众多的份外之事,却不料遭到了同事的非议和冷眼.职场新人不禁疑问:我到底该怎么做? 智联招聘南京分公司猎头部雷经理说:"办公室的微妙人际关系是一面三棱镜,你希望出现的形象与他人看到的形象常常是不一致的.要及时绕开某些欲速则不达的‘表现陷阱’."  相似文献   

8.
张丽,燕山星城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 曾有过这样一则寓言,小猪问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猪试着咬自己的尾巴.过了几天,小猪又问:“妈妈,为什么我抓不住幸福呢?”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着,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坚守,无私的奉献一定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正工作重要还是孩子成长重要?生活,难就难在了这里。特别是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许多"职场妈妈"有了"二宝"。身为女人,有天然的母性意识,她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而身处职场,只有职位的不同,没有性别的区分,并且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妈妈是世上最特殊的工作,又到母亲节,"职场妈妈"话题升温。她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如何,特别是家有两个宝宝的"职场妈妈",她们的真实现状又是怎样?本刊记者采访了4位这  相似文献   

10.
正职场上最纠结、敏感的年龄是多少?大概是35岁——35岁意味着什么?35岁意味着,你在大公司也有被清理掉的危险;35岁意味着,人到中年的你可能竞争不过职场20来岁精力旺盛的年轻人;35岁意味着,你在投递简历时会被用人单位以"年龄不符合要求"婉拒;……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都要重视你的中年职场危机!曾经在微信朋友圈一篇题为"从30岁到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的文章被网友疯转,引发了80后的集体共鸣。职场打拼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2,(21):70-71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这个吉利数字一出,工作上竟真的有了变化。93年我接手"有  相似文献   

12.
正累死了、烦不烦啊、他们怎么这样啊、老天为什么这么对我、为什么我总遇不到好心的同事、你就不能对我好一点、你毛病怎么这么多啊、你为什么总不听我的……一项有关"职场状态"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五千余人中,65.7%的人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之间,13.8%的入每天抱怨6~10次,3.7%的人每天抱怨11~15次,还有4.8%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每天抱怨次数甚至高达20  相似文献   

13.
巴老,你知道吗?人生,真有很多事不能如己心愿。尽管,你再三说不喜欢过生日,可是年年,你的生日过得最张扬。甚至,人们把这一天称为"中国文坛的节日"。尽管,你最怕出名,可是在人们心里,你是"一代文学巨匠"、"人民作家"。尽管,你不想惊动大家,静静地离去,可是你却震动了文坛,震动了全国。自从你去世后,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等,天天都刊登怀念你的文章。巴老,26年了,我与你相识、相交,尽管也写过许许多多关于你的文章,但是直到今天,我觉得我还是没有走进你的心灵。尤其是我的笨拙的笔,无法准确、完整表达你的心路,你的品质,你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深情的你又要步洋越海仿佛中国才是你的梦想美丽的富士山和现代化的东京都不能阻隔我们热烈的相望我知道—你深爱着我的祖国胜似自己的家乡我曾愤慨描述军国主义的暴行我曾奏演八年浴血杭战的乐章在你那厚厚的论文中似乎并没有这沉痛的一页从此你便称呼我—老师但我毕竟习惯了你以往的见面语还是叫声大哥吧还是叫声大哥吧——致日本友人古田训子@李凤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春节的"指日可待",职场人上班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欢快。年终到来,对于部分职场人来说加班、休假、跳槽、奖金……也总有那么些烦心事绕也绕不开。若春节休假,想跟年休假合起来一块休可以吗?与此同时,被企业"末位淘汰"制殃及的职场小伙伴又能否起身维权,安然过个春节?春节休年假利用年假延长休假时间须经公司批准年休假确实是职工的法定权利,《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相似文献   

16.
假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接触过假币。当您由于种种原因手中有了假币以后,您会怎么做呢?是自认倒霉扔在一边;还是心存侥幸偷偷花出去;还是送到银行上交给国家……看了下面的案例或许您会有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04,(4)
自己"危改"不行?在北京房地产开发界最时髦的词语就是"危改"。听起来这似乎是一件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好事。对于居民来说,政府把你的危房给改了,再把你"合理安置"到新房,应该感恩戴德才对。而真实的"危改"是怎样的呢?看个例子吧,有这样一处四合院,如果你和我一样见过照片,一定会感叹,多漂亮的房子呀!干净漂亮的灰瓦房,透着古朴的气息,宽敞的院落,种植着树木花草,养着金鱼,住在里面多惬意呀!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职场人来说,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不仅保障了物质上的需求,还吸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可又有谁知道在光鲜的外表下,他们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和苦楚?曾经的理想,却被现实吞噬。面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既不能对单位的同事诉说,也不能增添家人的烦恼,此时,职场人选择了"有事自己扛"。同时,情绪焦虑、失眠、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接  相似文献   

19.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平时行动独来独往,在工作场合总是很闷,不愿意和任何人多说话,这是"职场自闭症"的表现.有调查显示,职场中有将近60%的人,因环境、压力等原因,而产生"职场自闭症". 感觉跟他们不是"一拨的"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了."小林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性格比较内向,总是不太习惯与别人打交道.小林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办公室里的"透明人"了.  相似文献   

20.
正职场上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职场生活不可能一切都顺心如意,工作中肯定会有情绪,只不过是正面和负面的区别。当遭遇生气、委屈、失落等负面情绪时,是忍耐还是直接表达职场人很难掌握这个度,特别是刚踏入社会的职场小白最容易充当职场受气包的角色。只有学会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职场角色才会更加鲜明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