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依据实际调查的资料,分析广东省南海市采取以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带动产业更新、经济发展的“超越式”思路对青年成长与团工作变革的影响,提出新的对策建议。“超越式”发展体现在农村信息产业兴起、高新科技产业兴旺、传统行业的新项目出现、传统项目的新技术应用等,使得农村青年的成长环境、背景发生很大变化。农村团组织为“超越式”发展作贡献的建议主要有:农村团建多样化,为增强基层活力作探索;配合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农村青年素质转变;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发挥青年积极性与潜能;开展义工服务,稳定人心与稳定社会;将农村团工作纳入党政工作考核系列。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末期,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农村地区就业创业市场的稳定发展。为应对就业压力,“十四五”规划应将“稳就业、促创业”作为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点目标,按照“充分发挥第一产业就业‘稳定器’作用,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增强农村创业环境吸引力,稳定农民工就业"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新局面。为支撑“十四五”农村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应将提高农村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创业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多样化以及吸引优秀人才、社会资本下乡等作为政策着力点,让农村地区成为全国新增就业的“蓄水池”。  相似文献   

3.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近年来农村青年结社活动与发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农村社团兴起与青年参与,对农村社会经济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共青团组织在促进青年社团建设、协会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基层团组织的“三建”、“三抓”、“三会”措施具有实效,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网事微评     
《农村青年》2014,(12):1-2
“小村官大硕鼠”暴露农村治理困局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开“村官”违纪违法案件171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千万的案件有12起,涉案总金额高达22亿。统计发现,“千万级村官”大多来自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中国约60万的行政村里有数百万农村基层干部,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小村官、大腐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听说有这么件事儿:有个农村小学生作文考试得了零分,因为作文的题目叫“儿童乐园”,而这位农村孩子根本就没见过什么儿童乐园。孩子的母亲愤而把孩子带到城里上学,就是为了让孩子见识见识什么是“儿童乐园”,从而“不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6.
乡村学校是乡村的文化中心,是一个村庄的未来所在。留住乡村学校,就能留住农村教育的根、农村现代化的希望,就能留住乡村文化的灵魂。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学校和农民的“疏离感”在加剧。最具杀伤力的,就是在全国进行“撤点并校”。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农村小学数量减少52.1%,初中数量下降26.19%。在中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2010,(12):35-38
“十一五”成就巡礼一 农村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民生,“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沼气工程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8.
徐锐 《农村青年》2008,(4):48-4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使农村市场日益活跃,给广大商家和农村个体经商户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但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家、企业和个人,打着“送货下乡”“低价处理”“文化下乡”的幌子,把一些长期积压、过期变质、报废处理的商品拉到乡下集市向农民销售,发不义之财。例如,保温瓶不保温、旧衣服、翻新的家电;  相似文献   

9.
随着“家电下乡”和随后而来的“电脑下乡”、“汽车下乡”,以前只有“城里人“才享用得起的现代生活的若干“大件”,就都在乡下“报了到”,算是基本“聚齐”了。“硬件”到齐之后,“软件”也不甘示弱。最近听说,电信企业也高度看好农村市场,认为未来3G的主要市场在农村。或许不久之后,保不齐还会出来个“电信服务下乡”或者“3G网络下乡”什么的。  相似文献   

10.
耿银平 《农村青年》2014,(12):50-50
一项调查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农村老人自杀率越来越高,部分地区农村老人自杀开始被视为“正常”甚至“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被媒体反复解读为:农家子弟有望真正得到一根“改变人生”的“救命稻草”。但是事实上,“高校馅饼”很难砸到农村娃头上。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乡言 《农村青年》2010,(12):1-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杜甫这一宏伟的美好愿景,如今在中国农村大地上,似乎正在成为现实。一座座时尚现代的华屋广厦,仿佛天上的馅饼一样,稀里哗啦地往农民头上掉,想不被砸到都难。奇怪的是,被这些广厦所“庇”的“寒士”们,好像脸上并没有什么“欢颜”,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4,(1):55-55
特别健忘 俩农村男人聊天,甲:“我老婆可能到更年期了,特别健忘,经常提着菜刀找菜刀。”乙:“那比我老婆好多了,我老婆经常提着菜刀找我!”  相似文献   

14.
云帆 《农村青年》2007,(6):21-24
一位目不识丁的七旬老太,偶然拿起小孙女的蜡笔信手涂鸦,居然一鸣惊人,被人们誉为中国农村的“梵高奶奶”!她在新浪开博客,又在网络上一炮走红。这位“梵高奶奶”不仅拥有了数十万忠实“粉丝”,还两次走进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2007年初,她在香港举办了个人画展,  相似文献   

15.
刘福利 《农村青年》2014,(10):33-34
俗话说“一分钱蹩倒英雄汉”。在农村,有很多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人从中学甚至是大学回到了农村,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他们有心自主创业,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在自己的家乡创出一份业绩来。只是由于缺少资金阻碍了他们这一理想与抱负的实现。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小额贷款”的大量投放有效缓解了他们在资金需求方面的困难,使他们在家乡创业的愿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谭立独 《工友》2011,(6):4-5
农村合作基金会,十年“夭折” 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与清理债权债务等同等重要的就是人员的妥菩安置。然而,今年已经64岁、曾经在红安县当了十年乡镇基金会主要负责人的刘克宏,至今还在为养老问题而奔波发愁。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因为上大学要花很多钱,毕业了在城里又找不到工作,很容易导致农民家庭因此“返贫”。如果单从当前教育费用高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尴尬的生活处境来看,这番言论倒也不失为一种良言相劝。  相似文献   

18.
《工友》2011,(3):27-27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9.
时周 《工友》2013,(12):16-18
不要叫我“农民工”!作为一名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90后”,叶忠林非常讨厌这三个字。这位23岁的小伙子认为,“农民工”是带有强烈歧视色彩的字眼,他希望废除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本文从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