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之一的消费是"跛脚";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在资源、生产要素供给、市场、环境等方面是不可持续的。湖北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错位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通过消费的较快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但依靠过高的投资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存在着不可持续的难题;过分依赖净出口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剧烈的波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在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要想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加快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一个消费型的社会,依靠内需的增加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启动内需的又一亮点:民间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就投资而言,涉及到一个投资主体及资金来源问题。现在国家投资上升得很快,但民间投资却没有怎么起来,象中国这样的大国,仅靠财政是背不动的,更何况象1998年那样大规模的财政注入是可一不可再的。可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已成为启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民间投资正当其时宪法对私有经济的肯定,为加大民间投资力度营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不畅的原因之一是储蓄不能顺利转化为投资。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动态平衡的一个条件就是储…  相似文献   

4.
张立群 《政策》2008,(1):27-29
·2007年。我国投资、消费、出口三项需求呈现高位趋稳或略有降低的态势。2007年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不是总供求失衡的表现,也不是经济过热的标志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趋缓,但不会出现全面持续的萧条。从需求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则仍会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 ·2008年,将是社会经济总供求关系发生转变的一年:从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供给不足。转变为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产能过剩,总量状态决定了不可能出现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5.
“上门经济”的兴起,既反映了消费习惯的转变、生活品质的跃迁,也体现了我国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缩影。当前,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消费能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仍不稳定、市场投资信心较为不足、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应尚需完善等,是服务性消费需求扩张的制约因素。因此,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发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战略来刺激消费需求,进而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12年,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与内部需求持续萎缩下,台湾经济形势恶化,外贸出口衰退,投资不足,消费不旺,经济增长下滑。经济改革推进艰难,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收效不大。2013年,尽管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从去年底以来内外经济形势与趋势观察,外部经济环境总体上有所好转,内部投资与消费会有所改善,台湾经济有望呈现恢复性的中低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林宏 《政策瞭望》2006,(3):35-37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投资和消费是引领经济发展最积极的因素, 其互动关系对能否形成经济的自主增长机制至关重要。浙江要实现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就必须保持合理的投资和消费增长速度及比例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培育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8.
朱镕基总理在去年底为首都各届所作的经济形势报告会上提出,在新的一年里,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保持投资与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两个良性循环”。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深刻把握和对下一步经济工作方向的准确描述。 “两个良性循环”指的是通过扩大投资,鼓励居民消费,建立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机制,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提出“两个良性循环”的依据是什么 ?在经济学一般原理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一同被认为是拉动一个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关于财政政策的思想来自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即把财政政策看成是调节总需求的一种手段。这样一种政策设计并没有涉及经济社会的总供给,也没有考虑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它所关心的只是经济的短期波动或商业周期。然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必然是中国政府所追求的目标,而增长必然离不开供给。  相似文献   

10.
徐连仲 《政策》2000,(1):19-21
在国家增加投入、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作用下,1999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外贸出口出现了恢复性高速增长,全年基本上可以实现甚至超过预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但从发展上看,经济运行中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其突出表现是消费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物价持续下跌、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不足,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在1999年第三季度以后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现象。2000年经济增长将主要由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仍将以扩张的取向为主,并且扩张力度可能大于199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