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宣而判”的做法应当纠正编辑同志:目前,个别基层法院对一些民事案件开庭审理后宣布另定日期宣判,过后却不经宣判直接将判决书发给当事人。笔者认为这种“不宣而判”的做法是违背法律规定的。宣判,即宣告判决,系指人民法院向当事人宣告对案件的处理决定。宣判的方...  相似文献   

2.
廖双河 《政府法制》2013,(32):40-40
一些干部总有这样的感觉:上级领导来榆查,不招待一下,不多敬几杯洒,不送点小礼物.于“礼”不合,不妥。如果拒绝这些“礼”.便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不近人情,就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审判活动中,因送达不能导致诉讼迟延,效率低下是困扰我国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送这难主要是由受送达人的送达地址不明确造成的,诉前地址确认制度能有效解决“送达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路走来     
苏贤益 《中国监察》2010,(19):62-62
到港澳学习考察,途经广州即将离开羊城的前夜,我们一行来自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在羊城街头,品尝着广州的小吃,唱着云南民歌,在五羊山下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这一夜,最让我难忘的是与一个同行者的交谈。他是一个年轻的处级干部。他对我说:“不管别人认为现在这个社会有多复杂,官场有多复杂,在我自己身上,我体会到的仍然是公平公正。有人说,不跑不送,升不了官,发不了财,我自己从来没有给他人送过礼、请过客,但我觉得自己一直都受到了重用。”  相似文献   

5.
有些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在每年人代会上,审议习惯靠后坐,发言总以“没啥说”相推脱,有时勉强讲两句,脸红气也短,似乎感觉很不好意思。笔者认为,满腔正义、仗义执言、敢讲真话,是人大代表的素质要求。如何做到有自信心,笔者认为一是要有正确的认识。身为基层代表,切不可形象自我矮化,权力自我弱化;二是来自于充分的准备。只有广泛联系选民,积极开展视察活动,才能见多识广;  相似文献   

6.
话说民谣     
民谣,就是民间歌谣,是一种人民群众创作的民间口头文字,多数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主要是老百姓以他们心中的标准,针对一些社会现象,或嬉笑怒骂,或讽刺挖苦,借以针贬时弊,反映社会的不公,反映群众的心声和不平之气。让我们随手拈来几则民谣:“吃饭基本有人请,喝酒基本有人送,工资基本不用,老婆基本不动。”“送上金钱推着办,送上美女马上办,无钱无女靠边站。”“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歪门邪道好办事,送上女人办大事,正儿八经难办事。”这些民谣说的是多么的形象与生动,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些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7.
“今年三月,郭玉峰同志任魏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开始了他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任职。务实、亲民、有魄力等字眼,是魏县人对这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的评价。”李相云代表说,“作为一名老人大代表,我十几年前就跟郭玉峰同志有了接触,当时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廉洁是为官者应有的品格。纵观我国古今政坛,大凡廉洁奉公的为官者,总是从小处严以律己,做到俭朴无私,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明朝的海瑞是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廉洁、俭朴。海瑞一出任,就明令严禁学生给自己送礼。本来,学生给先生送点礼物,是人之常情,微不足道,但是这个“微”也被海瑞堵住了。清康熙年间,张清恪因政绩斐然被提升为督抚。亲朋好友听说后,纷纷提着礼物前来拜见。张清恪认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亲朋好友送的礼物一概拒而不收。海瑞和张清恪的做法似乎不近人情,实际上他们深知“防…  相似文献   

9.
于谦(公元1398—1457年)字延益,浙江钱塘人。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历任河南、山西、江西等地巡抚。他每次京都议事,于谦总是“空囊以入”,使得那些惯于受贿的达官显贵大失所望。有人劝于谦:你不送银两,不送贵品,就是随便捎点土特产也好啊。于谦哈哈一笑,举起两袖说:“带有清风”。并作一诗:“手帕麻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代宗朱祁钰在西华门附近赏赐给他一所大宅第,他说:“国难当头,臣岂敢自安”,坚决辞让不受。在他被害后,官兵去抄他的…  相似文献   

10.
谈谈“另案处理”编辑同志:在法律文书中,常见到对同案的有关人犯使用“另案处理”一词。“另案处理”即指另作他案处理,叙述案件使用这一词显得简洁、明确。但是,笔者认为使用“另案处理”一词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使用“另案处理”应有依据。有的判决书使用“另案...  相似文献   

11.
《史记·循吏列传》中有鲁国宰相公仪休拒鱼的故事。公仪休非常爱吃鱼,当了宰相之后,有很多人送鱼给他,但他都拒绝不要。人们不解其故,公仪休说:“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落下徇私受贿之罪名,到时候职位不保,反而不能常常有鱼吃。如果我廉洁奉公,安享俸禄,就能长期有钱买鱼吃。两相比较之下,还是不要别人的鱼为好。”可见,公仪休很懂得权衡利弊,是一个很会算“大账”的人。由此想到当今一些贪官“算账”的故事。据报载,江苏某乡原党委书记冯某,因受贿、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检察人员提审他时,他算了一笔账…  相似文献   

12.
三、公仆热“助”大款张新民的“理论”:“人家求我办事,我就给办。办事不收人家的钱就得罪人。为了不得罪人,我就只好收下。”他由此演变成信钱信权信关系,唯独模糊的是党纪与法律。据省委机关一位同志讲,张新民确实很忙,找他办事的人确实很多。而在求他办事的人中,搞房地产开友的经理、“大款”们又占多数。一个省委机关的领导干部,身边总围着一群经理、个体老板,出问题是必然的。事实确实如此,张新民收受这些人的贿赂占他受贿总金额的80%以上。有位个体老板开服装店精品屋挣了不少钱。自从与张新民相识后,他开始向张新民“…  相似文献   

13.
近来。在基层人大广泛流传着这样一段“精典论述”:人大工作“干多了没意思,一点不干不好意思,少于一点意思意思!”更有“圈内高人”在上述三个“意思”的后面,“意味深长”地“总结”一句“干那么多你是什么意思!?”如果仅把这些“意思”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调侃,倒也不必大惊小怪.问题是有些同志不仅嘴上津津乐道,而且影响到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次在基层,问及老百姓对工作的意见,一工人说:“咦!那是挂在空档上转哩。”我闻言一惊。空档者,发动机只转不做功,只闻其声不见其动,轰轰隆隆白费油。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我曾带一支由六辆大卡车组成的扶贫车队,在十月初秋风乍起时为当地去送冬衣。在移交现场锣鼓喧天,县长的讲话简直是在背一篇社论,可谓激昂热烈。到十二月,已是冬雪纷纷,这位县长来京办事,我随口问一句:“给群众的冬衣发下去了吧?”他却说:“还在库房里。”“为什么?”“等春节慰问时再发送”。我不由拍案大怒:“我们全机关争分夺秒,在秋凉前捐了六卡车…  相似文献   

15.
法官庭审要讲“法言法语”最近,笔者旁听了某法院公开审理的一起经济纠纷案件。开庭时,审判人员不注意使用法律语言,显得很不严肃。如:把原告人、被告人叫成“某厂长、某同志”,把双方当事人的辩论说成“打嘴仗”等等。笔者认为,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注意语言的规...  相似文献   

16.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政权建设中,尽管它处于承上启下、直接联系人民的重要位置,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但为什么它不像县以上人大发展得那么快?至今难以“大”起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在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巅峰。可惜,生活中莎士比亚自己后来也沦为金钱的“奴隶”。他像夏洛克一样放起了“高利贷”,后来,他经常将那些还不起债的借钱人送上法庭。  相似文献   

18.
过去有句老话:“官不打送礼的。”为何不打?究其原因是“礼”可饱私囊。所以“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时至当今,送礼者仍未断绝,所送礼品从烟、酒、土特产品到现金、有价证券等等,日趋见重。而我们也确有少数领导干部,见礼眼开,欣然笑纳,尔后就为送礼者大开方便之门。   据《中国监察》 2001年第 2期《权钱交易终受惩,法庭狡辩亦枉然》一文报道,河南省新乡市原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王德水在任职期间,先后收受 28人的款物,受贿折合人民币 26万余元,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王德水身…  相似文献   

19.
年过半百的刘保才被人冠以“抠门儿”的绰号,实在有点儿冤。但他自己却认为这是同志们对他工作的肯定,欣然受之。原先刘保才并不抠,只是在老河口市薛集镇作了十几年的财委助理,也就是镇机关的“大会计”,才逐渐养成了这“抠”的习惯。刘保才的“抠门儿”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知名度,是因为有点异乎寻常的举动。按说,领导签批过单据,会计没什么好拒绝的,而刘保才却有点“不识时务”,凡是不符合财务制度的,他都给挡了驾。有一次,机关一位同志拿着领导已经签字准予报销的票据来他这里报销,可刘助理发现该票据不符合财务管理规定,硬是…  相似文献   

20.
陈吉 《政府法制》2014,(32):29-29
汉桓帝时期,宦官张让权势滔天,很多人想巴结张让,张让手下有个管事,是陕西扶风人。扶风富豪孟陀就刻意和这位管事结交,经常给他送礼:管事对孟陀很感激,就问他:“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孟陀回答:“我只希望有一天我去张府拜访的时候.你能带着仆役恭敬地迎接我。”管事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