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就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历史上,封建时期"以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有其一定的进步意义.这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当然,也应看到其严重的历史局限.总结一下中国历史上"法制"的发生、发展及其得失,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有着历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这句话渐渐的被人们当做陈规陋习推进历史的垃圾堆.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唤、向往"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因此,本文提出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园"这句古话不应忘记,而应"扬弃"它,发展它,以促使我国管理体制的规范化,更好地迎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探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有利于推进当今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改革开放进程.本文着力阐释了马克思"世界历史"范畴的含义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是特指18-19世纪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1)社会主义是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向世界市场全方位开放的发展;(3)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须通过与世界市场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制度认同,是公民对国家存在的合法性承认,亦是对国家优势的基本认可与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从奋斗争取中得来的,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认可.认同视域中,我国制度生成具有三方面优势:"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制度生成的赋值优势,增强了人民幸福感认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制度生成的赋权优势,增强了人民安全感认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制度生成的赋能优势,增强了人民获得感认同.这三个优势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回顾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我党我国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演变阶段.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我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新确立了这条思想路线,把它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了这条思想路线,把它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坚决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6.
我国2001年修改了婚姻法,其中关于"离婚条件"的内容曾在全国引起争议.本文对其中的一些条款及其立法思想提出质疑.从理论、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并对婚姻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专制统治的克星,是人类进步的旗帜,"人权"入宪既是人类宪政运动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重大突破;人权是人类思想、理念的精髓,是现代人类政治法律制度的中心构架,是宪政建设的灵魂,"人权"入宪,将使我国现行宪法由对公民权利的一般性规定上升为人权原则,这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一个升华;"人权"入宪将使我国现行宪法及其他单行法律关于公民权利内容的规定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和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1989年李大钊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的报告全面肯定了大钊同志的社会历史地位,阐明了其思想品格特点,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李大钊的思想和品格,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引向新的更大的胜利.胡乔木、胡绳等百余名专家学者撰文深刻地阐明了李大钊的历史功绩,这是"李大钊逝世60多年后,第一次隆重的纪念大会."胡乔木代表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在发言中明确指出:"像李大钊这样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历史本身,就是党的历史的一部分."这说明中共中央对于李大钊思想、业绩、品德、精神是一贯重视的.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大钊精神,加强对李大钊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刑事法律缺乏对"原因自由行为"这一重要理论的研究和运用,这不利于我国刑事法制的完善.因此,在对"原因自由行为"所针对情形之可罚性理论的历史演变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借鉴大陆法系的"原因中自由的行为"这一法理,并对客观主义三种学说进行比较分析,以"归责原则视角 犯罪论体系视角 结构性视角"这一综合性视角来研究"原因自由行为"的观点,原因自由行为的相关理念可以为解决醉酒犯罪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具有光荣历史的政党.他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 [1].但是,各民主党派前进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也曾出现政治上的分野,其中的极少数右翼分子极力鼓吹所谓的中间路线,幻想走上"第三条道路".随着国民党当局对中间党派的镇压和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中间路线最终破产.因此,对中间路线这一历史产物作一简析,以澄清一些历史误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入阐述和准确概括新中国建立后20年间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回顾和论述毛泽东从“一边倒”到反帝反霸国际战略实践的转变,全面总结毛泽东反帝、反霸国际战略的践行及其成效。深入探讨、准确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外交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抉择"和平崛起"之路,昭示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宣言。中国的"和平崛起",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崭新的大国崛起的模式。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新思维的主要内容有: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确立"和而不同"的外交新理念;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争取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平崛起"的中国外交要正确把握发展、主权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致力于国际机制化生存和发展;要正确把握与处理中美关系;要正确把握"和平崛起"与祖国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与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调整了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冷战结束后,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战略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斌 《外交评论》2007,1(1):86-93
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的缘起十分复杂,既有历史远因,也有现实动因和石油诱因。伊拉克战败后,美国在中东具有了绝对的地缘优势地位,战后的伊拉克就是美国插在阿拉伯世界的“战略支柱”。目前美国在伊拉克面临着政治认同困境、部族主义对抗国家主义以及民主政治文化结构性缺失等诸多难题。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的深层结构性难题正在逐渐显露,徘徊于“退出”与“驻留”的战略两难境地将导致美国陷入霸权诱惑与越南式战争泥潭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人才思想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精要地突出了人才问题的时代性,这是我们党人才理念的重大创新,成为新时期我们党人才思想的主导理念。邓小平以尊重劳动为着力点,肯定知识分子和人才的政治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了人才标准的新价值和人才开发的新战略,奠定了我国新世纪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思路,成为科学人才观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建设和谐世界"新理念的基础,全面准确地判断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地发展对内对外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等三个方面论述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新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该新理念是我国今后外交实践的指导方针,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外交决策和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8.
黄金祺 《外交评论》2005,(3):100-104
《世界外交大辞典》“外交”条目提供了外交新定义,是在外交学中国化方面所作的尝试。新定义有如下理论特色:1.以中国的立场和观点来研究和表述一般外交学的普遍学理;2.突出主权和外交的关系;3.把“维护本国利益”和“实现对外政策”并列为外交的两大使命;4.把外交采用的方式限定为和平方式;5.兼容“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下的外交;此外还列举了不同含义外交所具有的共同特性。  相似文献   

19.
出版“走出去”战略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出版物走出国门的比例很小,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落实出版“走出去”战略,把我国出版物推向国际市场,推动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0.
合理应用“宽带薪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薪酬设计”是一种正逐渐被导入我国企业的新型的薪酬管理模式,企业应以整体战略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并根据组织结构以及不同层次人员需求的多样化来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薪酬模式,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进行“宽带薪酬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