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玉平  刘慧军 《学理论》2014,(12):251-252
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从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心理人格、法律人格和智慧人格等多方面入手,分析和把握德育教师人格修养的内容,并探索通过理论素养、社会实践、师生联系、评价机制等途径,促进德育教师人格修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马秀玲 《学理论》2010,(17):272-272,278
初步探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体现人格教育,倡导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人格教育素材,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为了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道德人格.而现代化进程使传统伦理精神和道德体系被消解,教师道德人格的形成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继续完善.首先,要从基本建构上完善.  相似文献   

4.
教师幸福感一般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种精神满足,是从追求理想到实现理想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感不但与教育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要想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就必须研究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国外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得出许多结果,近期的比如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学校氛围、创造力、教师领导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5.
薛居英  张文彩 《学理论》2012,(18):279-280
道德人格是由社会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和道德责任心所构成的统一体,是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内在价值原则和价值观念主体所具有的,在社会与个人、内与外、知与行相统一的内在精神及其所反映出的外在行为、气质、性格、风度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道德人格可在学生中产生树标垂范效应,是使学生形成人格认同、促进道德"内化"的前提,可在学生中产生美育作用,也是弘扬时代文明精神的力量,同时还有调节自身行为、完善自身人格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舒琼 《学理论》2012,(21):256-257
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课堂以及课外的言行举止中展现出来的个人魅力和威言与诚信。它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崇拜的态度,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的威信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老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而这个威信,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以及细节中循序渐进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高宇阳 《学理论》2012,(3):167-168
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特点是重要的隐形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完善的性格、睿智的头脑、宽广的胸怀,对人生、情感和社会拥有透彻的领悟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人文情怀。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教书育人的能力,形成于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感悟,深厚的知识积累,多年磨砺的教学经验和表达形式。教师的人格和素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作用。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让作品人文的春风,吹开学生美好的心灵,让作品人文的细雨,浇开他们娇艳的心花,让作品人文的魅力,塑造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多层面地享受学习享受生命享受成功。  相似文献   

8.
梅思佳 《学理论》2012,(30):239-240
"90后"正处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占据受教育者的大部分,该群体呈现出来的新的特点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在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409名"90后"学生和462名"80后"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测查、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90后"学生的人格特征,构建更为有效的"学校(教师)——家长——朋辈"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鹏 《学理论》2009,(7):162-163
通过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现状特点,阐述当代高职学生的人格缺失表现,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一方面帮助高职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存在的人格缺陷,重塑成熟人格;另一方面,希望为高职学院提供参考意见,以便能采取更具体合理的方法来指导高职学生,增强高职学生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0.
安娜 《学理论》2013,(14):383-38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是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迫切需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潜力、创新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坚持以大学精神和校训凝聚校园文化,建立与创新型人才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机制,加强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的学术层次,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提出师生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论,目的是突破过去教育理论的局限性,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教育理论,以实现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这种理论认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教育教学不是单向传授、单向掌握,应是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师生应在引导与体验的互主体性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在民主、合作、平等对话中得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Recent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civic education improves the democratic capacity of students and that teachers who employ an ‘open classroom’ approach seem to perform better at accomplishing this goal. We build on behavioural literature suggesting that variation in personality traits across ideology may account for why liberal middle school teachers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foster an open classroom climate and as a result do a better job than their conservative counterparts at stimulating in their students’ political knowledg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democratic capacity. We estimate a series of quasi-experimental multilevel models using data from a survey of America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beral teachers tend to use an open classroom approach more frequently and that the students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political knowledge are in classes taught by liberal teachers. This effect holds up when controlling for individual-level predictors of studen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3.
论警体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合格人才的最重要标志是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检察院校应注重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警体教学与训练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警体教师应根据当前检察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和警体课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  相似文献   

14.
徐成芳  顾林 《学理论》2011,(32):217-218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手机依赖症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内因是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从众心理、心理诉求、特殊的人格特质和不稳定的情绪四个方面。因此,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三方面要形成合力,使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心理,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师生思想状况的跟踪调查已有多年,研究其变化的规律特点尚待深入。从10年问卷数据看,高校师生对当今中国发展状况高度认可,同时也显现出对个人权益发展空间的更多关注。从整个新时期跨度看,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获国人高度认可,但纷繁的学术思潮对中国的现实存在也有不同诠释,它们构成了高校师生思想变化的肯定否定交响曲。高校师生思想的互动及其与社会的互动,体现出存在决定意识基础上对学术和政治统一性的关注与追求。  相似文献   

16.
刘会 《学理论》2012,(22):170-171
以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为分析对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过程中"马太效应"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大学生自我评价出现偏差、人际交往能力两极分化,同时由于"马太效应"大学生也受到了各种不公平待遇。然后相应给出了大学教师应该如何应对的方法。以期为大学生更好认识自己、更好规划发展提供指导;为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保障学生在公平友善环境中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月冬 《学理论》2009,(5):157-158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格和谐在最终目标和整体要求上是一致的,二者都体现了个体人格走向真、善、美的发展趋势,旨在追求人类的自由、完整、和谐、完美。因此,构建大学生的和谐人格与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impact of an alternative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 Teach for America (TFA),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other outcomes. We found that TFA teacher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math achievement and no impact on reading achievement. The size of the impact on math scores was about 15 percent of a standard deviation, equivalent to about one month of instruction. The general conclusions did not differ substantially for subgroups of teachers, including novice teachers, or for subgroups of students. We found no impacts on other student outcomes such as attendance, promotion, or disciplinary incidents, but TFA teachers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problems with student behavior than were their peers. The findings contradict claims that such programs allowing teachers to bypass the traditional route to the classroom harm students. © 2006 by the Association for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刘海军 《学理论》2011,(11):354-355
由于高职高专实行大班英语教学,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导致师生关系疏远、课堂管理难度大等不足。分析了大班英语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内容以及几种了解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必须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掌握使用图书馆必要知识和技能,了解图书馆的整体情况和具体运作是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大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图书馆来扩充、更新知识,有利于完善组建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