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日常案件调查中,经常会发生违纪嫌疑人翻供的现象,特别是在贿赂等违纪案件中,由于多为“一对一”形式,翻供现象较为普遍。一、违纪嫌疑人翻供的原因1.违纪嫌疑人具有逃避打击的侥幸心理贿赂违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有的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通常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虽然在初期谈话过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被迫交代了收受贿赂的违纪事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紧张心理逐渐消除,“趋利避害”的本能使其抗拒心理不断强化,他们认为自己的受贿行为诡秘,纪检监察机关并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受社会上“抗拒到底,回家过年”…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时,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把案子办“夹生”的情况难免发生。继续办这样的案子,难度较大。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体会,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找疑点,选准突破口多数“夹生案”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违法违纪的问题给“平正”了,乍看起来天衣无缝,或虽有破绽也是若明若暗,似是而非。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更加广泛地收集线索,从诸多线索中找到疑点,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做为突破口。如我市有一个大二型企业,有40多人联名反映这个单位领导的经济问题。有关部门组成联合…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相当一部分地方、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各种查处不到位的现象。 一是以罚代法(纪),以钱代法(纪)从轻处理。一些地方的执纪执法机关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时,只重视追缴违纪违法金额或罚款,不重视对违纪违法人员的处理,有的该移送的没有移送,该立案的没有立案,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没有给予处分,该追究法律责任的没有追究,或者大错小处,重罪轻判,案子查过之后,违纪违法依然如故。 二是办案不敢碰硬。一些执纪执法机关在办案对象的选择上,存在“专拣软的捏”的现象。对于有来头、有实权的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窝案、串案呈上升趋势,案件性质也以贪污、受贿等经济类案件居多。窝案、串案对社会危害较大,查处起来也有很大的困难。这里我结合办案实践,谈谈查处窝案、串案的体会。 一、深挖细查,滚动发展   办案人员在查办案件时,既要着眼于本案,又要着眼于案中案,案外案。这种方法首先要求办案人员在对涉案嫌疑人进行审查时,不能轻易地把已查证掌握的事实抛出去,使嫌疑人摸到我们的底细而就事实交代事实,要在嫌疑人心理防线即将崩溃的时候,巧妙发问,出其不意,弄清其违纪违法的全部事实,并在细节上、过程上问细、问透,以便从中…  相似文献   

5.
在办案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外界的阻力、干扰太大,使调查工作被迫中止;或者因为策略不当,贻误战机,造成明知有问题却无法获取关键性的证据,进退两难,以致变成“夹生”案。办这样的案子,比从头办一个新案子更难。近几年来,我们就协助甘肃、青海等省纪委突破了几起“夹生”案。甘肃省公安厅原厅长贺明保的问题,是从1994年初开始着手调查的,初查情况表明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但随后查了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而让反调查能力很强的对手基本上了解了我们所调查的主要内容,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有的甚至被追究了刑事责任。但是,其中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处理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给反腐败斗争带来了消极影响。山东省纪委、监察厅案件审理室马国柱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首先深刻理解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必要性。紧迫性,深刻认识对违纪违法问题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危害性。其次,要认真学习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熟悉掌握其具体内容,把有法必依…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河北省邯郸市供销社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切入点,狠抓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两年来全系统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94件,党纪政纪处理76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人、开除党籍9人、开除公职12人,通过办案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4.3万元。 领导重视支持 市社党委、理事会、监事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市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王致学多次强调:“那些坑害企业的害群之马不除,企业的各项…  相似文献   

8.
企业不改革就不能生存,而企业的改革必须有廉洁的环境做保证。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认真解决好的紧迫问题。最近,我们平煤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组成调查组,深入基层单位对1998年至2000年6月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了专题调查。 企业违纪违法案 件的主要特点及产生 原因 调查表明,企业违纪违法案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集体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虚报冒领截留克扣职工工资、贪污侵占三种案件突出。1998年初至2000年6月,在立案查处的144件违纪违法案件中,集…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对湖南省株洲市农村干部集体违纪违法问题作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近几年农村干部集体违纪违法问题比较严重,且有发展蔓延趋势,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过硬、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 一、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 集体违纪违法,是一个单位组织中的多人或这个单位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合谋违纪违法、中饱私囊的腐败行径。从调查情况分析,这类问题主要有四个特点: l、案件数量逐年递增。1995年前的十年间,株洲市每年查处的农村干部集体违纪违法案件在农村于部违纪违法案件中,仅占16%左右。而近几年来,这…  相似文献   

10.
耿文清 《中国监察》2009,(13):54-57
(二)关于严格依纪依法收集和使用证据问题 收集、鉴别、运用证据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是纪检机关查办案件的核心问题。办案工作中的一切调查活动,各种手段和方法的运用,都是围绕证据这个核心来进行的。查处案件所经过的受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审理、处分等每一道程序都离不开对证据的收集、鉴别和运用。同时,收集到确实、充分的证据,是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是促使违纪人员承认违纪事实的有力武器,是维护被调查人合法权利的重要保证,是进行党纪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证据对纪检机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去年市工业纪工委对1993年8月以来工业系统19个总公司(局)下属企业45起“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 这45起案件中,属于经济类的36件,主要有贪污、受贿、违反财经纪律、违反廉政准则、以权谋私等;属于失职类的6件,其它类3件。 这些案件有3个突出特点: 1.多数案件违纪违法金额大,造成损失大。45件案件中经济类案件和失职类案件占总数93%,给造成企业近8000万元损失。失职案件6件,给企业造成1490余万元的损失。 2.一把手经济上违纪违法受到查处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99…  相似文献   

12.
初查是案件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案件检查的成败。初查工作做好了,就能真实掌握检查对象的部分或者全部违纪违法事实,为立案打下坚实基础,对迅速突破全案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初查工作中,必须做到“三准”:一、摸准案外情。初查时我们特别注重弄清初查对象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明确“依靠谁,调查谁,回避谁,争取谁,保护谁”,解决“查什么”和“怎样查”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防止“关系网”的干扰,排除各方面的阻力,又能够目标明确地控制重要涉案人员,防止串供、逃匿等行为的发生。如我们在查处某局原局长王某一案时,因…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战斗在反腐败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多年的查办案件经验一再告诫我们,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必须用心。用心办案不仅要严格依纪依法,严肃惩处腐败行为,而且必须实事求是,切实保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提高办案质量、增强办案效果,让涉案当事人心服口服的必然要求。我经手查办过大大小小几十件案子,有个办案情节至今记忆犹新,特别能说明用心办案的重要性。当时,我负责调查某省工商局局长马某涉嫌收受贿赂的案件。掌握具体线索后,找他谈话  相似文献   

14.
宁夏区:关口前移减少盲区 不久前,宁夏自治区纪委就全区纪检监察机关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好务提出要求。一是加强监督,确保政令畅通。对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西部大开发重大决策的部署贯彻情况加强监督检查,要深入到经济建设前沿,扩大监督范围,减少监督“盲区”。二是查处大案要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重查处在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生态环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及资金、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及时查处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建设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挪用、贪污建设资金的案件。三是严格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5.
长期的办案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与违纪人员谈话时,正确恰当地运用好谈话技巧,对于突破案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是我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谈话技巧的一些粗浅心得。引而不发,攻其不备有些时候,由于外围调查时间较长或其他原因,违纪人员对组织上掌握事实的程度也比较知情,故事先思想上已有了较充分的准备,这给我们查处案件带来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找违纪人员谈话,“引而不发”往往是上策。原因是我们在找违纪人员谈话时,他们往往先大谈特谈预先准备好的一大套言辞来搪塞自己的问题,对付办案人员。这时,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16.
目前,查处责任追究案件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主要问题有:一是不愿追究。有的对责任追究案件视而不见,没有组织力量予以调查,上级督办也故意回避,甚至还捂着、盖着。二是不敢追究。有的地方和部门没有很好地进行责任分解,责任不明确,到出了问题要追究责任时,不好确定对谁进行追究。有的党委(党组)“一把手”本身有问题,担心被追究者受到追究之后给自己捅娄子。三是混淆概念。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当成一个“筐”,明明不是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却硬要按责任制规定进行追究,把责任追究混同于对违纪违规当事人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陈国华 《中国监察》2008,(19):26-27
近年来,违纪违法案件逐渐呈现出作案主体多元化、手段智能化、行为隐蔽化、定性复杂化等特点,调查与反调查较量日益激烈,案件查办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008年3月27日至28日,江苏省泰州市纪委、监察局举办了违纪违法案件证据收集研讨活动,以转变办案观念,拓展办案思路,刨新办案方式,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案件调查报告是调查组通过调查收集证据,查明违纪事实,起草形成的反映经查证、拟认定的整个案件事实并提出定性和处理建议的书面综合材料,是案件调查阶段最重要的内部文书,也是案件检查部门审核后、移送案件审理部门审理的必备材料和主要内容。写好案件调查报告对准确把握案情、正确处理案件具有重要意义,须审真对待。调查报告的标题调查报告标题的格式一般为"关于(被调查人职务)×××(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调查报告"。其中:"被调查人职务"部分,可只写被调查人担任的主要职务,如已退休  相似文献   

19.
查办案件人员可能都有这种痛苦经历,明明就是违纪违法行为,但调查处理起来却有诸多障碍:程序法规给案件查办人员的手脚戴上了枷锁,使其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干,有力使不上;实体法规总不能把我们所认为的所有违纪行为都包括其中,而是给案件查办人员一张百密一疏甚至挂一漏万的大网。面对这种尴尬局面,对法规的责难和非议油然而生,更有一种突破那僵硬、无力条规的冲动。如按照现有党纪政纪规定,案件检查部门查办案件的基本步骤是受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移送审理。但有的同志主张,案件经过初步核实后,存在违纪违法事实并需要追究责任的,则可以不经过立案环节而直接进入调查阶段。他们认为,仅就一个立案问题履行一次烦琐的审批程序,既容易丧失办案时机,又显得多此一举、没有必要,完全可以在案件调查、审理完结后,提交纪委常委会议或监察机关领导办公会议讨论处理时补办立案手续。如在这个时候还大谈特谈程序合法就显得有些迂腐,案件查办人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程序上的变通。  相似文献   

20.
办案,最苦恼的就是案子看起来无从下手,其实,违纪违法案件都有其薄弱之处和破绽所在,关键是办案人员能否发现它、抓住它。一、察言观色,破译话中话谈话是纪检监察机关最基本最常见的办案手段,似乎人人都会,其实不然。只有优秀的办案人员,才能在谈话过程中捕捉到违纪人员谈话时偶尔露出的稍纵即逝的破绽,并由此实现全案的突破。某单位负责人涉嫌与会计合伙私分公款,当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两规”对该负责人进行调查问话时,他有意东拉西扯,又是表功又是诉苦,就是不正面回答问题。但调查人员不愠不火,耐心地等待时机,捕捉破绽。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