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6,(8)
正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常态下鄂尔多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市是新常态下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法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办法,通过完成"双牵头"改革任务,切实发挥好人大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5,(5)
法治"新常态"的营造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长期法治学习的重要成果,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法治的过程,也就是我国法治确立、法治实施、法治逐渐常态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到十八大前的法治学习为法治"新常态"的营造做了很好的铺垫。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法治学习使我国法治更加常态化、制度化。法治成为新常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以法治逻辑取代权力逻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未来的中国政治发展创造了新的政治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中信出版社2015-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读懂中国改革3:新常态下的变革与决策》一书是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权威解读之作,聚焦新常态下,我们如何谋划和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进入新常态:经济走势变轨、结构调整阵痛、法治面临新局面,新一轮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发展后进入的新阶段。我们在面对新常态时应抱以积极的心态。2015年,我们应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发现新常态下众多新的机遇。只要抓住了这些新机遇,我们就能够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标志着党对法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全面把握四中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循着法制化的轨道前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入反腐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求是》2015,(6)
<正>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牢牢把握发展大势,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新常态的九个趋势性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一、适应新常态的宏观调控格局正在形成两年多来,党中央全面认识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结合起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14,(11):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标志着党对法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全面把握四中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循着法制化的轨道前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入反腐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做出重要论述。8月22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上做了《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开放创新推动后发赶超全面小康新跨越》的讲话。"新常态"作为中央对我国经济整体面貌和未来趋势的重要研判,对今后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导向性的重要意义。机关党建工作者,更要按照省委领导的要求,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认识的突破、手段的创新,是法治里程碑、执政新革命、发展新起点。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紧贴贵州实际,作出依法治省重大决策,契合法治中国总进程,奏响法治贵州最强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主动适应法治建设新常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落实依法治省要求,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突出教育夯基弘扬法治精神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总结建国以来党的建设经验教训、借鉴国外政党从严治党的有益经验、应对和防范党的执政风险等因素的交互影响推动而形成的。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要求通过培育法治信仰、运用法治手段、倡导法治精神以构建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的改变,要求人们树立和强化与之相应的新思维,最主要的就是发展思维、战略思维、科技思维、法治思维、素质思维。我们只有运用这样的一些科学思维,才能抓住新常态的实质,科学引领和推进新常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顶层设计,由此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常态。全会提出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原则,是依法治国之本,是建设法治新常态的重要遵循,必须牢牢坚守。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5,(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尤其是全面停伐以后,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由开发利用到全面保护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我们要对大兴安岭的新常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一是发展方式要适应新常态。过去,漫山遍野都是木头,发展方式简单,就是砍木头,砍下来就能卖钱,不劳神、不费力。现在,突然全面停伐  相似文献   

14.
<正>县域法治以县域为焦点,是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具体化,也是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具体化,在县域发展呈现新常态的今天,县域法治建设需在探索中不断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分析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在新常态下更好推进县域法治建设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郡县治,天下安",推进县域法治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重点和关键。而县域作为法治中国的微观实践,必须在宏观与微观协调一致中探索推进。  相似文献   

15.
李逸浩 《唯实》2015,(4):67-68
当前,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进入以速度适宜、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法治加强、民生改善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新常态催生新机遇,新机遇呼唤新作为。滨海县把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洼地快崛起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省、市委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准确把握滨海发展阶段性特点、趋势性特征,更加自觉主动、科学理性地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抓法治、促和谐”各项工作,不断开拓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现代公立大学的特色制度安排,面对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必须始终坚持与完善这一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新常态要体现新时态,这是全面加强高校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大学依法治校、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全面促进高校转型升级的时代必然;新常态要呈现新生态,这是遵循与建构政治逻辑、管理逻辑、法治逻辑与大学逻辑的时代发展命题;新常态要展现新动态,这是将制度"建设"与效果"评估"的有机统一,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助推高等教育"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两会期间,"新东北现象"和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再度成为热点,辽宁作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更加备受关注。为了适应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挑战,早日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准确把握形势,激活内生动力,激发创业干劲,努力开创改革振兴发展的新局面,打赢事关全局的决胜之战。冷静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6,(5)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黑龙江全面振兴的号角,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嘹亮吹响。2003年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黑龙江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黑龙江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选择,创新驱动发展是基于国家创新体系而言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环境下更好地推动创新发展,必须遵循法治的路径,一是要树立法治思维。二是要强化法治方式。三是要树立风险意识。首先,要以法治思维审视和定位创新驱动。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底线思维,同时也是一种建构性思维,它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6,(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振兴,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法治化环境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特别是对我省来说,要实现法治化环境的不断优化,只有从加强日常法治教育入手,不断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文化、创新法治理论、形成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法,才能提高法治软实力,为龙江全面振兴营造良好法治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