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  相似文献   

2.
安传香 《实践》2018,(4):54-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初心不忘,人民至上。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
《党建》2020,(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2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0,(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始终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要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奋斗。在当前国际关  相似文献   

5.
人民至上     
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不负人民",字字千钧,饱含深情,昭示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人民至上,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被写进共和国的宪法,成为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在人民主权理念里,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属于人民,权力也要用于人民。替人民行使公权,应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  相似文献   

6.
正"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  相似文献   

7.
正"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8.
正1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相似文献   

9.
《实践》2020,(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20,(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镌刻着共产党人的深挚情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落到我区的民生实处,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指标。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公平正义。不是消极防守底线,而是积极主动优化民生结构与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公正合理处理民生矛盾和问题。三是坚持全局考虑、统筹协同。民生  相似文献   

11.
梁明远 《党的建设》2008,(11):20-2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指出,政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总书记关于"三个至上"的重要论断,科学、鲜明地回答了人民法院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以及为了谁、相信谁、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六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本来想是让大家过个好年。现在疫情形势紧急,不得不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来研究部署这个问题。"习近平表情凝重地说,"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思想流露。正如他所强调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定位,坚定了人民至上的原则立场,展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遵循,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不渝坚守。一、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对党的宗旨矢志不渝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孙秋菊 《奋斗》2023,(2):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3万多字,“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报告23次提到“法治”,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至上是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事业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人民至上既是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在新时代从理论、实践、历史、文化四重维度深入审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对赓续党的人民性精神血脉和推进新时代人民至上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并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永恒初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中国共产党再次向全党和全世界庄严宣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相似文献   

17.
正策划导言"人民至上",2020年中国最响亮的词汇。这个春天,病毒肆虐。把人民生命看得重于泰山的中国共产党,不惜一切代价,不放弃每一个病患,带领14亿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人民至上"被重重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答卷上。这个夏天,洪水凶猛。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中国共产党,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担当,凝聚起打赢防汛救灾硬仗的磅礴力量,"人民至上"被深深刻在防汛救灾第一线。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0,(6)
正"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系统深入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治国理政、以人为本,悠悠万事、民生为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人民发展事业、民生保障事业置于突出位置,全篇体现为人民、保民生的宗旨内涵、时代内涵。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  相似文献   

19.
谢承新 《湘潮》2023,(12):22-23
<正>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扛牢政治责任,展现首倡之为。湖南人民充分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可喜变化,深切领略到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心怀百姓、为民强民的博大情怀。发出脱贫攻坚总动员令,凸显人民至上的人民史观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20,(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深刻阐述,突出了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回答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出发点""着力点""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