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十九届五中全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蓝图。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具体到湖南,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湖南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2021,(3):83-90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方位的新概括。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必须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客观依据、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新发展阶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而迈上新台阶的新定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入新征程而实现的新起步、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发生重要变化而作出的新判断。新发展阶段起始于"十四五",开启了新时代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之后的新征程,根本任务是实现2035年和2049年两个战略目标。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来看,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来看,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成熟并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来看,新发展阶段是党的初心使命得到历史验证、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历史性巩固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许海娇 《学理论》2023,(1):81-8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完整表述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该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由“内循环”主体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初步跨越阶段;二是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与实施“扩大内需”相结合阶段;三是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向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转变阶段。该理论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适应了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指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强调了在新阶段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强科技创新为统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境界;积极回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精辟揭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行政改革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向是践行“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是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而进行政府改革和行政创新的必然产物。作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物,“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治理变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运作方式和过程等方面对行政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它对西方行政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西方行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模式来探析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论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新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协调各阶层利益,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以公平公正为宗旨,关注新兴阶层与特殊群体,创新社会保障体制;以“安定有序”为目标,防范社会生活重大风险,建立新型的、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体现“生活质量”原则,重视微观上公民心理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主义系统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深刻回答三个基础性问题: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看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其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在当代中国出场?其出场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其三,在当代中国出场的新文明何以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对“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如何创造这种新文明形态”的思考与解答,构成他们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条清晰线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出场,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因素决定的,其经过从崇尚“社会进化论”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学习借鉴苏联式现代化到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重大历史过渡,最终在新的时代方位隆重出场。中国创造的新文明之所以一经出场就能够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当今时代大变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更是这种新文明的本质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8.
“两新”党组织发展公民福利的社会效应,主要体现在解决两新组织内部党员的发展所需,使党组织获得归属感;提升“两新”组织领导人的政治地位,使党组织获得使命感;发挥“两新”组织扶贫帮困的社会功能,使党组织获得认同感.“两新”党组织发展公民福利为基层党组织寻求了进行党建的长效机制,拓宽了公民福利发展的社会内涵,增加了“两新”组织本身发展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靳思远 《理论导刊》2023,(1):100-105
新自由主义话语是西方输出其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在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新自由主义话语借助学术包装,跃升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借助发展优势,进行话语空间扩张;借助资本优势,剑指他国发展道路与政治制度,最终生成话语霸权。事实上,从理论假设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秉持错误的方法论原则;从话语目的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旨在塑造“唯我独尊”的话语世界;从话语立场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服务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从话语结果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不仅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根源性矛盾,还给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带来灾难;从话语发展趋势来看,新自由主义的“神话”终将被戳破,并退出历史舞台。终结新自由主义话语霸权,需要破除西方现代性的“唯一”神话,揭示新自由主义话语的虚伪性;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还世界以现代性的多元图景;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用实践批判终结新自由主义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0.
芜湖是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安徽加速崛起的增长极,在承接产业转移、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将为芜湖县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芜湖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探讨芜湖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及优劣势,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美菱”、“荣事达”、“扬子”、“芳草”、“古井”……,随着这一个个企业名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随着安徽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上呈现出的持续迅猛态势,我国中部地区一个迅速崛起的安徽新形象,正在国人的心目中树立起来。正如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所形容的那样,安徽尤如一匹黑马正从中部地区脱颖而出。 借中央改革开放的东风, 造自身加快发展的优势 安徽的显著变化,始于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短短的4  相似文献   

12.
喻云林 《求知》2021,(4):12-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数字资本时代,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智能化实现了对劳动方式的智能重构,数字化的劳动方式直接导致了“交往新异化”。面对现实,西方左翼学者从数字化生存下人的生命政治新形态、数字劳动和新异化现象等方面对“交往新异化”展开了批判,一定程度上揭开了“交往新异化”的诸多面向。然而,这些批判大多局限于视域狭窄的表象剖析和伦理判断层面。为深化对“交往新异化”的认识,理应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下,以“交往异化”为分析批判范式,借助唯物史观阐明“交往新异化”的外在面向,揭示其深层本质,破除西方左翼关于“交往新异化”批判的诸多神话叙事。  相似文献   

14.
“泛珠”给了长三角启示,也给长三角一记不小的推动力。将“15 1”固有模式变为开放的“15 n”格局,也许是长三角未来的上上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正忠  王圣志  程士华 《瞭望》2020,(17):39-41
近年来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安徽经济指标却分外亮眼:去年安徽省生产总值37114亿元.增速7.5%、居全国第7。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超18%。尤其电子信息产业最亮眼,2017年增长为15.1%,2018年、2019年增速超20%o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加速推进新经济发展,安徽新兴产业“无中生有”,由弱到强,进入全球市场竞争领先行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以先进技术为引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仅大企业“顶天立地”.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学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不断超越中走向成熟。在对时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中,美国学者丹哈特①的“新公共服务”渐成体系并且论证了其对新公共管理超越的地方。新公共服务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人员。公民具有相当的公共理性这既是新公共服务潜涵的理论吁求,也是公共哲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而公共理性是基于最基本的公共生活事实和公共文化背景。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变迁中蕴含着公共哲学话语转换之意涵亦即公共哲学将从传统形而上高度向公共生活的经验层面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对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摆脱两重困境 ,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文章对邓小平“根本任务”的思想 ,从起点、切入点、对比点、归宿点进行了分析 ,从多个层面论证了这一种学论断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正在编制的“十一五”规划中,区域规划将第一次“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在中国国内目前已相对成熟的几个区域经济圈里,泛珠三角已高调出牌,长三角也面临着扩容的难题:是保持“15 1”的固有模式,还是谋划“15 n”的开放格局?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深入,长三角发展需要更大的腹地。而无论外延扩大与否,跳出各城市规划的“简单拼合”的区域规划将促使长三角强筋健骨,也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刘书林 《政治学研究》2022,(2):138-149+17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新发展理念列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十个“明确”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本文从新发展理念产生的宽广的理论视野与现实需要的角度,论述了这一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百年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入论证了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要落实到共同富裕,这些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理念的根本区别。同时,本文根据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精神,逐项深入挖掘了新发展理念五项原则的丰富内涵,辩驳和清理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对各项原则作了历史的和理论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探索世界创新的演变轨迹,创新范式经历了从线性到体系到如今呈现的生态系统3.0的迭代。构建良好的生态创新系统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必要前提。在我国,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集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共享性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引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创新型省份的湖南更应以新发展理念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引领支撑“三高四新”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