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中学生早恋现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但问题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有人讲:“今日的中学校园里,确实的大量的严重的存在着中学生早恋现象。”也有人说:“我国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发展呈加速蔓延之势,以至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风景’……”。这种认知上的判断失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恋行为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困惑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难题。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中学生早恋具有尝试、模仿、攀比等心理特征,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要预防和正确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正确引导、积极避免,并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早恋行为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困惑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难题。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中学生早恋具有尝试、模仿、攀比等心理特征,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要预防和正确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正确引导、积极避免,并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调查通过对360封中学生心理咨询信件的整理分析,得出:(1)中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其中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13.89%,男生高于女生;(2)女生对于人际关系和早恋比男生敏感;(3)初一、高一阶段是适应不良期;初三、高一是早恋集中的阶段;高中生比初中生更为重视心理健康;(4)各种心理问题初、高中生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然而有些学生在友谊与朦胧的初恋之间却无法划分出一条明确的界限。高中生"早恋"问题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必会影响和妨碍其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因此,班主任要特别重视高中生的异性交往和部分学生的"早恋"问题,帮他们安然度过这段充满躁动、迷茫和不安的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早恋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单纯依靠道德说教、纪律处分等手段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相反有时会使问题趋于复杂化。在这个问题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积极疏导的原则,未雨绸缪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把问题及早地处理在萌芽状态。下面就几个相关问题谈点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拥有了数量客观的中学生网民。本文以中学生网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学生网民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学校和家长对中学生网民态度的分析,揭示中学生网民现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从而归纳出中学生网民现象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学习生涯导航行动是上海团市委针对中学生热情关注社会、渴望接触社会,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心、鼓励、引导和支持的成长特点,于2006年推出的一项新举措,作为上海市中学系统团组织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鼓励和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有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其教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心理性问题行为,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系甚大,本文探讨了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产生的诱因以及必要的教育干预,旨在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提供某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一.中师生早恋的危害 1.早恋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中师生正是风华正茂、掌握知识的黄金时刻。但男女生一旦过早涉入“爱河”,情意绵绵,往往会神情恍惚。成天想什么时候约会,什么时间下馆子等等,满脑子装满一个情字,上课发呆,看书走神,浪费青春,荒废学业。对某校10对恋人的调查中发现,有70%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2.早恋对中师生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中师生虽然身心发展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但毕竟还不成熟。如果过早把精力放在恋爱方面,不仅会有碍于智力的发展,而且也会因舆论的指责和秘密交往的压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个性发展的障碍,同时对身体的发育也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当代青少年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和探讨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规律,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及本刊编辑部于1995年7月20—25日在青岛召开了第二届中学生问题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教育工作者就中学生问题及对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部分发言要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对山东省中学生网络接触行为、中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中学生对网络的需求、中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总结青少年网络接触行为的特点,阐释目前青少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原因,提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中学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是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一支重要读者队伍,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他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要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阅读引导工作,是中学生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具有普遍性及功能上的损伤性等特点。对中学生而言,抑郁可以影响其学习和人际领域的各种活动,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增大、学习与人际交往的兴趣减弱、生活适应性降低等。影响抑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归因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对山东省中学生网络接触行为、中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中学生对网络的需求、中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总结青少年网络接触行为的特点,阐释目前青少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原因,提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中学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证研究发现,是否使用手机与中学生成绩好坏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媒介和文明载体,已经参与、融入和不断建构着中学生的生活,并且成为中学生社会化的必要工具之一.禁止中学生接触和使用手机并不合理,真正重要的是合理引导和正确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7.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具有普遍性及功能上的损伤性等特点.对中学生而言,抑郁可以影响其学习和人际领域的各种活动,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增大、学习与人际交往的兴趣减弱、生活适应性降低等.影响抑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归因方式、自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一、早恋。据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了。青春萌动期的早日到来,使他们对自身产生了神秘感和好奇心,同时,他们渴望理解、关怀和了解有关性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因此,他们感到非常焦急和孤独,这时,外界影、视中多情的镜头和“地摊文学”中性的描写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从中模仿一些情节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产生了早恋现象等。据调查,初高中各班都有此类现象发生,应引起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转型时期,我国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为了客观地认识,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学生的新特点,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探索对之进行有效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于1993年底在泉城济南举办了以中学校长、政教主任和团委书记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学生问题与对策研讨会’。与会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就共同关心的中学生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地讨论。现将研讨会收到的部分论文编发如下,以期引起社会各界朋友的关注。欢迎大家来稿,就本专题涉及的有关问题继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201名聋哑中学生和273名普通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普通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高于聋哑中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关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