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内容丰富、视角多样,无论是其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还是其理论中所蕴含的难题,对我们深思资本主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金融资本主义、债务资本主义、、技术资本主义、灾难资本主义和文化资本主义等多个视角介绍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同时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也包含着明显的弱点,其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与争取"另一个世界"的现实政治仍然是脱节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与技术发展高度叠合的技术资本主义阶段。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正经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带来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的现代性转向、全球流动性与市场竞争性的重塑,为技术资本主义生产出新的"修复—增长"秩序;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涌现无法真正消解技术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和抗争政治所带来的不稳定状态。尽管技术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它也并未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劳动剥削发生质变,但它对现今技术变革的分析范式甚至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不乏启示。我们需要以审慎的态度批判和借鉴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一是市场经济,二是剩余价值剥削。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劳动的社会化。没有资本主义创造的历史前提条件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无论是从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还是针对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的东方国家来说,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都是无法避免、无法跨越的。列宁曾经尖锐批判了俄国民粹派避免资本主义的幻想,在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与新经济政策。长期违背列宁的这条发展路线,是导致苏东社会主义崩溃的主要原因。目前学术界有人把马克思恩格斯1881年提出的、具有严格历史条件限定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这个设想很快又被他们放弃)夸大为东方国家普遍适用的发展规律,这是对于马克思经典作家观点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4.
伯恩施坦与卢森堡关于资本主义信用的争论,是其围绕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争论的一部分。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信用的看法与马克思基本一致,她试图通过反驳伯恩施坦来捍卫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则持怀疑态度,他试图提醒人们注意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民主党策略的影响。争论表明了双方在方法和社会主义策略上的分歧,即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的分歧。历史发展表明,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江涌 《当代世界》2013,(2):16-20
2008年夏天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大,波及之广,影响之深,是自1929年以来所仅见。危机肇始于资本主义的核心——美国,由此严重损伤了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声誉,美国也由资本主义世界的灯塔沦落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橱窗,美国优势逐一丧失,霸权地位趋于终结。  相似文献   

6.
7.
资本主义的商业化进程为人的潜能的发展释放了更多机会,但是人们利用这些机会的能力存在差异。资本主义的内生活力带来了经济社会不平等和不安定的后果,国家福利制度为减缓这一后果起到了一定作用。后工业化社会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新要求,改变了男性和女性在经济社会中的角色,改变了家庭模式,也加剧了不平等和不安定。资本主义国家应将保持经济社会活力放在首位,同时为民众建立起安全网。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60年代,西欧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次转型带来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冲突。1968年发生了形成当时遍及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学生运动。这场文化冲突最大的影响是,起因于反对资本主义当时体制,却把资本主义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经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和文化的激烈批判,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中,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向着一种经济发展同社会公正相平衡和市场机制同个性自由相平衡方向转承。社会和文化变革激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活力,使西方国家进入了“后现代社会”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郭力源 《工会博览》2011,(10):340-341
马克思对生产力的世界性的坚持,进而对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这一历史作用的肯定,对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体系这一历史作用的肯定,使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真正科学的思想,在全球化高歌猛进的今天。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前途是全球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吴晶  周婷  方卉 《工会博览》2009,(1):109-111
采启超的社会主义观来源于对欧美国家的直接观感、进化论的信仰.乃师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及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反对在中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主张先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再发展社会主义。梁氏是站在社会改良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主义,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其对发展社会主义的看法,则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也是我们研究一切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我们要从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对立与统一、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始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全球化已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经济浪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着文化和经济输出,这势必对马克思主义造成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经济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分析,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研究倾向:一种采取了经验主义的折衷主义做法;另一种是在概念上直接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分析大跨度跳跃到对特定危机的分析。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马克思描述了一种关于研究次序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运用这一方法,有可能加深我们对2007年以来经济危机的理解,并克服前面两种方法的弊端。马克思的方法能整合来自其他视角的不同观点,并更好地解释导致危机的多种因素与它们的社会基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视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两制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观察全球化问题.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崛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困境中,社会主义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评艾伦·伍德的《资本主义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的起源》是一本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研究著作,也是一本针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性著作。在该书中艾伦·伍德讨论了商业化解说模式的关键点和对这种模式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并对资本主义的起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新社会的因素.这些新社会因素的出现,是生产力日益社会化的客观结果,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胜利成就,是社会主义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向更高级的新社会转变的历史过渡性.  相似文献   

18.
译者按:2007年10月7日,60名生态社会主义者在巴黎集会,宣布成立生态社会主义国际.最初,该组织的成员主要是欧美支持生态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其后,生态社会主义国际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在巴西和希腊设立了支部.2009年2月2日,110名代表在贝伦召开了生态社会主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决定加入世界社会论坛国际合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新冠资本主义”一词指涉资本主义和新冠病毒彼此改变和强化的方式,二者间的关系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资本主义剥削和城市化增加了新病毒的暴露;二是资本主义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新冠病毒扩大了使资本家受益的不平等;四是新冠病毒为资本家带来了利润、有利于其纾困和放松了对其的管制。新冠病毒和其他流行病的频发不仅强化了现有的资本主义结构,而且反作用于后者,进而成为资本主义的一种优势。新冠病毒不是对资本主义的威胁,而是一种改变和强化资本主义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