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嘉洁 《外交评论》2022,(6):97-125
“东盟与中日韩紧急大米储备”(APTERR)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自主建立并已制度化运行的区域性粮食紧急储备机制。自建立以来,它不仅帮助地区国家有效应对了因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大米临时性短缺,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多次向困难国家提供大米援助,减轻了疫情对地区国家粮食安全的冲击。在东亚地区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贸易自由化日益成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主流的背景下,为什么以公共储备为特征的APTERR机制能够获得成功?结合国际关系的实践理论,本文认为,地区国家在国内粮食安全实践中所形成的储备惯习以及实践共同体成员间的互信是APTERR机制成功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粮食危机促使东盟国家于1979年建立东盟紧急大米储备,地区自此开启将国内实践拓展至地区粮食安全合作的进程。此后,东(南)亚粮食安全合作经历了储备释放难以触发的实践困境、2007—2008年大米价格危机的冲击以及以大米贸易自由化为代表的替代方案竞争等多重挑战。在这些挑战面前,惯习和实践共同体成员间的互信使地区国家能够迅速达成共识,它们一方面坚持推进深化储备实践,另一方面改革和优化实践环境,为储备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东亚粮食安全合作的成功,也为紧急储备机制在地区的深化和延伸提供了经验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3.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呈现一种"多框架并存、竞争性合作"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中国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一是美国力推TPP以介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二是港澳台进一步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对此,中国需冷静应对TPP,同时积极促成东亚"10+X"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并积极联合港澳台,共同谋求建立"大中华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4.
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社会,粮食问题关乎国家、社会稳定,关系王朝兴旺昌盛。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丛先秦时期开始萌芽,至秦汉时期得以全面发展,隋唐时期趋于完善,宋元明清时期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趋势。土地流转在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抛荒地的复耕等方面对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乱用耕地、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审慎推进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作为调节粮食供求的"蓄水池",粮食储备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规范的视角对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进行了评述,发现粮食储备规模、储备体系、储备布局和储备运行机制都存在亟待优化的政策问题,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调节粮食供求的"蓄水池",粮食储备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规范的视角对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进行了评述,发现粮食储备规模、储备体系、储备布局和储备运行机制都存在亟待优化的政策问题,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深入,作为世界经济重要板块的东亚,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仍是一座孤岛.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证实了东亚合作的脆弱.为了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东亚必须建立自己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区域主义对抗经济全球化."10+3"合作机制的形成,为东亚合作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容否认"10+3"合作机制中有挫折,有障碍,但就总体而言,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仍是十分广阔的.尤其是近期在印尼巴厘岛峰会的圆满召开,为东亚合作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和动力,东亚各国应积极参与"10+3",使东亚区域合作朝机制化方向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既要做到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又要做到产业安全、结构安全。通过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发现,我国粮食生产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和区域分化明显。从产业来看,各类粮食作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区域来看,粮食生产日益向少数优势产区集中。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粮食生产上未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粮食生产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亟待优化。因此,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应该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向。在政策层面,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顺应比较优势、完善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导向、提升生产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利益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创造了重要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必须完善整体规划设计和多层次政策沟通,以互利互信、合作共赢为目标促进长期合作,充分兼顾和关注中东欧国家的差异性,以重点项目示范逐步推进合作,侧重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程,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实践、践行正确义利观的有效举措、中国构建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良好国际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近些年来正在许多高职院校推进。然而,实践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依然面临不少问题。校企合作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还存在问题。而健全的运行机制是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周玉渊 《外交评论》2014,(6):140-156
安全国际化是东南亚国家实现安全的基本途径,推动国际海事安全合作是东南亚国家在海事领域实现安全的重要表现。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安全和战略利益,美国和日本一直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主导角色。东盟海事论坛成立后,东盟在本地区海事安全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得以机制化并为大国所承认。东盟海事论坛及扩大会议为东盟国家与美国、日本和中国开展海事安全领域的功能性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助于保障东南亚海域的安全,提高东盟国家的海事行动能力,提升东盟总体的地区治理能力。然而,"东盟方式"、大国权势竞争以及地区海洋争端,也制约着这一海事安全合作机制的深化和拓展,讨论南海争端等问题则更有可能加剧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能源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是能源的供应与需求问题,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经济结构、社会稳定乃至个人发展。能源安全主要涉及供应安全、运输安全、价格安全、结构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等六个方面。基于对能源安全的综合理解,显然不能对中俄能源合作只做能源进出口的狭隘理解。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俄两国能源安全合作,就必须摆脱角色差异、定位模糊、阶段变更的困境,同时解决好价格机制、技术合作、资源互补和地区建设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亚地区合作的深入推进及其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东亚地区合作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东亚地区合作发展动因、东亚主要国家地区合作战略、东亚地区合作进程的阻碍性因素、东亚地区合作模式以及东亚地区合作功能与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在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审视中非产能合作的潜力、优势与风险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契合时机.21世纪以来,非洲崛起已成趋势,中非合作论坛助推了这一趋势,而"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新动能.作为"一带一路"和中国产能合作的伙伴,非洲确实存在各种困境和风险,但是中非产能合作前景光明,而且非洲在与中国的产能合作中具有十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亚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区,是中国通往中东、欧洲的陆路重要通道。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与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毗邻,还与中亚各国有众多的跨境民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中亚的安全局势直接影响中国新疆社会稳定甚至中国国家安全,牵动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和发展大局。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目标是有效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剖析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反恐合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以期多维度、多层面探寻完善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反恐合作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粮食流通安全是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粮食流通现状和问题表明,应进一步转变粮食发展思路,增强对粮食流通安全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构建西安粮食流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路径是深化改革,建立新型粮食流通体系;正确处理两个粮食基地的关系;加快城区粮食零售网络体系建设;推进区县粮食收购和销售体系建设;做好两个基地和城乡粮食购销体系的有效衔接;建立粮食安全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这一地区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本文分析了亚太经济合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认为亚太经济合作必须坚持开放性、渐进性和推进内部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必须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处理好一系列相关问题,做到有所作为,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际安全呈现出了传统同盟政治应对非传统安全危害作用有限、单边主义加剧治理赤字、美对华遏制打压愈演愈烈、共建"一带一路"遭遇新挑战的新态势.综合考虑"后疫情时期"的新特征,特别是国际安全的新态势,顺势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安全合作是必然选择.安全合作是应对安全挑战的必选路径,"一带一路"是践行安全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可以通过把握疫情合作与"一带一路"创造的窗口机遇,管控"中国-沿线国-第三方大国"各方的矛盾分歧,主动运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导思想为遵循,以建立稳定互信的安全合作关系为导向,以发挥安全治理成效为根本,以力避第三方干扰为要义,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合作,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设想及其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贸易区(FTA)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自由贸易的新趋势。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中国非常重视同合适的国家建立FTA。多边贸易体制困境、经济的互补与合作、资源战略以及非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中国对FTA的政策取向。目前来看,中国正大力推进并参与了双边FTA的进程。中国对FTA的政策对亚洲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将极大地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