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报纸言论的可读性,如何克服言论写作中的公式化模式化套路和居高临下的架势,一个重要的原是,就是言论写作同新闻报道一样,也要做到“三贴近”报纸言论是对新闻事实的解读和开掘。新闻是言论的原料仓库,如何从这些原料中开掘和提炼出有新意且有深度的言论来,既是言论的责任,也是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闻同质化几乎成为媒体尤其是报纸的通病,日益引起从业人员的关注。地市报时事新闻的同质化尤其突出,乃至有人认为地市报时事版没有存在的必要。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时事新闻同质化的命题,研究如何将时事新闻进行差异化处理,为读者提供新鲜的、可读性强的、个性化的新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地市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一、论文选题的逻辑技巧及撰写论文的逻辑程序选题是论文写作总的逻辑起点,选题是否正确、准确,是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选题恰当,论文的成功率就高,相反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论文选题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4月20日,为期4天的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峰会暨全国百家报社聚焦天目湖活动在江苏溧阳市闭幕。会议首先进行了2005年度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2005年度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论文评选、中国地市报20年新闻摄影论文评选等活动。会议采用采访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与会者分成3个组分赴不同的地方采访拍摄,然后进行理论研讨,还邀请了国内新闻摄影名家举办讲座,受到与会者的欢迎。会上共评出11大类74幅(组)金奖作品。  相似文献   

5.
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应用写作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二者相互配合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应用写作教学过程存在教师课程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能力参差不齐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尝试性地提出了四条对策,构建新的应用写作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报业竞争激烈,县市报要想在激流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办出特有的风格,营造独特优势。尽管经过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其性质已不再是机关报,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县市报仍然承担着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任务。活动多,会议多,行政部门的工作性、动态性报道多,尤其是头版,版面显得过于严肃、呆板,仍然是县市报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县市报办成一张既令地方满意、又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常熟日报》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中于2006年元旦正式出版对开大报之时推出的“今日视点”栏目,成功地擦亮了头版这个“新闻橱窗”,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党委班子建设的核心问题和重要任务。从工作实践来看,应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着力解决好贯彻不自觉的问题。当前,贯彻民主集中制主动性、自觉性不高的问题在一些党委班子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民主集中制意识淡化。解决好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新闻采访呢?我的回答是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线索的发现,是指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所蕴藏的新闻价值的先知先觉,并作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判断。她使新闻线索确立,她是新闻采访的先导,她更是新闻写作前提的前提。也就是说,发现决定了新闻线索,决定了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更决定了新闻精品的成败,大记者、名记者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即发现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记者的“悟性”与“敏感”,西方新闻是所指的“新闻鼻”,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指向记者的发现力。因此,我以为…  相似文献   

9.
陆彦 《世纪桥》2009,(11):111-112,152
本文拟从指导教师角度出发,主要就论文写作指导具体方法和操作方面入手探讨解决自考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英语专业自考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选题不当、阅读量不够、英语写作能力欠缺、论文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使用不当等等,本文强调指导教师的作用,强调大量阅读:尝试采用目录式提纲形式撰写毕业论文提纲;写千字短文三方面着手解决写作问题并提出建议和策论。  相似文献   

10.
江西在近20年发展中,虽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等领域都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全省经济实力大增,综合竞争力持续攀升。但从全省综合发展来看,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现状。因此,江西省要抓住发展改革机遇,积极应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解决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干部素质的优劣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根据我国实际,目前提高干部素质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在职函授教育。既然如此,每一个函授教育机构都必须重视并搞好函授教育工作。然而,函授教育中突出存在的工学矛盾客观上影响了函授教育的质量。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  相似文献   

12.
赵喜英 《学习论坛》2002,(10):36-37
新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其职责和使命就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鼓真劲、鼓实劲 ,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能否当好喉舌 ,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宣传报道任务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工作者能否联系群众 ,联系实际 ,深入调查研究。因此 ,新闻工作者必须学会调查研究。换言之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首先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大家都知道 ,新闻采访和写作是记者的本职工作。采访决定写作。报道的成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的深入与否。那么 ,什么是采访呢 ?采访就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的一个品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同于消息、特写等新闻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的写作代表一个记者乃至一张报纸的品位与实力。因此,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比如有的媒体称为"焦点",有的称为"关注",有的称为"核心报道"等等,不一而足。一篇优质的深度报道,首先应确定选题,选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旗帜。报纸要是没有烛照社会、引导舆论、启迪读者的好评论,就没有权威性和战斗力、生命力。因此,早在二三十年代邹韬奋同志就提出:“言论要作人民的喉舌,新闻要完全作人民的耳目”。然而,现在一些报纸的言论形同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显得过于刻板、古板和呆板,人们渴望喉舌能够发出鲜活的、有个性、感情充沛、发人深省、足以引起共鸣的声音。本文试就党报言论如何突破框框,变得新鲜、有活力提些拙见。长期以来,在党报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少人认为,党报评论传达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只能依葫芦画瓢,不容有个人风格、感情色彩。这种对新闻传媒喉舌作用的简单片面理解,直接造成言论的僵化现象,主要表现为: 1、重要评论官样化。有些党报的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连篇累版地照抄领导讲话,原搬照套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党报是我国报业家族中庞大的一支,也是覆盖国土面积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支。300多家地市报,覆盖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进入新世纪后,地市报面临的竞争态势愈加激烈,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在此形势下,探寻地市党报的发展之路是非常必要的。地市级党报面临的困境目前我国地市级党报面临的局势,简言之,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一)我国地市级党报面临的内忧 1.新闻采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与人才外流的矛盾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新闻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除部分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带的地市党报外,绝大部分地市报都既缺新闻采编人才,又缺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西部广大地区情况尤其严重。而一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支部生活》2010,(4):17-17
<正>当下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风险,专家认为主要涉及理论和政策上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规定,亟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下述问题。正确实行党内言论开放。实行党内民主,必须赋予党员知情权、言论权。党员拥有知情权、言论权,无疑要求党务公开和言论开放。现在很多人对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大凡产品,必然要对其质量进行评定。但由于报纸这个商品的特殊性,从新闻的政治导向、新闻的价值、新闻写作好坏,到新闻表现形式及组合的优劣,再细到文字及标点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加之,评报工作又涉及到编辑记者收入与分配。评报从学术的探讨演化到经济的利益,使评报工作成为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新闻事业的白热化竞争,要求摄影报道必须做好策划 (一)新闻媒介激烈竞争产生的新格局使新闻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随着新媒介和手机报纸的兴起,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在地市影响力的提高,使地市报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新形势下,新闻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正权  刘家钜 《求实》2000,(3):37-38
时至今日 ,“官本位”问题虽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在一些地方有所克服 ,但从广大基层来看 ,不但没有解决多少和解决之势 ,反而越发突出和严重了 ,且已成为当前实现基层民主的一大障碍。为了实现和完善基层民主 ,因此对“官本位”问题有再论之必要。一、“官本位”现象仍然严重存在所谓“官本位” ?这本指那些以“官职大小 ,官阶高低”为标尺 ,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政治地位及人身价值的机制或做法。本来 ,国家行政系统按照“设官而治” ,“官阶有别”的特点 ,实行行政级别制 ,不同级别的人有着不同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享受着不…  相似文献   

20.
"拉美现象"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两极分化导致的贫困化问题了。拉美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首先于1981年从智利开始,其特点是社保的私有化。27年来拉美国家社保制度改革的总体评价是,在财务可持续上得以改善,至今没有出现社保制度的财政危机,成绩斐然;但在覆盖面和待遇水平上却存在较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两极分化和贫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