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版记者如何同新闻正刊的记者“抢”新闻?作为专版的一名专职记者,我的感觉是专版稿件也应该强调新闻性,但专版的新闻稿件,又应该与新闻正刊明显不同。寻找新闻的第二落脚点,是专版采编人员可以追求的目标。党报的专版和新闻正刊一样,共同担负着紧跟时代、反映现实、折射历史的任务。尽管同是新闻纸,新闻正刊与专版的新闻样式与特征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正刊新闻更强调时效性,要求对信息及时快速反映传播,以成“先声夺人”之势;在报道内容上,由于受时效性及版面所限,往往只能“择其要而告之”,着重回答“发生了什么事”。而专版如果一心想与正刊抢“新闻”,就会演变成与其他媒体“同题竞争”的格局,而由于受出版时间的限制,专版记者即使抢到了最新时效的新闻可能也会遭遇发不出的窘境,所以这条道很难走得  相似文献   

2.
梁衡 《新湘评论》2014,(10):26-27
我理解,新闻业是一个社会责任很重的行业。它担负着为全社会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是整个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必须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新闻业至少承担着如下几个社会责任: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道德的建设,舆论监督和社会及历史文化的积累,它甚至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如果要问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就是这个行当让你懂得什么是责任,怎样为履行这个责任来要求自己,充实和改造自己。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做一个社会人的前提。新闻业是造就一个社会人的理想平台。存在决定意识,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自然会历练出这样一些特殊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底气和手段     
采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要提高采访的成功率,必须自己做到有备无患,即自己心中有“底气”。这个“底气”指的是记者既要精通新闻专业的理论和业务,又要懂得所从事报道的条线或行业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搞经济报道的,你既要了解掌握市场经济的宏观走向和本地经济的特点,又要成为一名经济师。只有这样,你的采访才能引起采访对象的共鸣,让人感觉到你即使不是一个行家,也是一个懂行的人,双方的交流无形中就多了共同语言,采访工作也就水到  相似文献   

4.
提高新闻采访的成功率,首先要注意掌握采访的技巧。同行们常说,新闻靠的是“七分采,三分写”。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新闻作品的好坏。而新闻采访中首要的一步就是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让他说出所了解、记者又想知道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采访中如何迅速“接近”采访对象,在最短的时间内作最深入的采访。采访要接触人,采访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接近采访对象,使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记者的修养角度讲,任何人在记者工作领域内,都是同等的采访对象,这就要求记者平等待人,平易近人,不能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或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当记者第一次和采访对象见面时,要让人感到热情大方、和蔼可亲,这样大家才愿意介绍情况,甚至把心里话说  相似文献   

5.
做了十多年的记者,常常被人称为“老记”。初听时,是一种洋洋自得,甚至觉得当之无愧。然而,当夜深人静扪心自问,不免会惊出一身冷汗:记者不可“老”。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放松“把关”的那根弦。政治家办报、办台,不仅是对报社总编,电台、电视台台长的要求,也是对每个记者、编辑的要求。但在平常工作中,当你匆匆完成采访任务交稿时,一些编辑常会冒出一句:你是“老记”了、你的稿不用看,直发吧。当时自己也觉得如此,然而就这么一念之差,差错就出现了。办报无小事,一放松就出事。回顾自己近年来报道中所出的差错,大多与此有关。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没激情。平时到基层采访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是老记了,还要亲自出来采访,还要亲自写稿?让年轻人去做吧!”这种话听多了,而且自己又真的这样认为,其结果是工作的热情减了,创作激情退了。有时,明知某事是新闻,但碍于“老记”的面  相似文献   

6.
不管你相信与否,越来越多的文字记者对摄影发生了兴趣。他们一手拿笔,一手端着照相机,以两栖记者的形象描绘着这个纷繁多变、精彩跌宕的世界。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文字记者吕岩松以高度的责任感,在第一时间不仅向国内发回了有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发动野蛮空袭的文字消息,同时还发回了现场拍摄的五幅照片。他的摄影作品理所当然获得了1999年度中国新闻摄影奖,一个文字记者得到摄影大奖,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是罕见的。这不仅说明文字记者学摄影的必要性,而且说明文字记者照样可以拍出好照片。但正如俗话说的“隔行如隔山”,对摄影的兴趣和新闻敏感并不能决定文字记者一定能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摄影学这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人民羣众創造的”,“人民羣众必須自己解放自己”。——你不要看这只是两句簡单的話,好像很容易懂。如果你要实现这个真理,要使装在自己头脑中的这个观点,轉化为实际的行动,那就不簡单、不容易了。毛主席讲到认識和实践的关系时,这样說过:“认識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現于从感性的认識到理性的认  相似文献   

8.
立祥 《求贤》2007,(5):26-26
展现个性做足亮点 “笼统的、毫无重点的简历只会埋没了你的个性”。专家们告诫毕业生,“切记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妥善安排自己的各种信息,这样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读家秘籍     
《廉政瞭望》2013,(16):67-67
这个世界可以真诚地告诉你一些东西的人真的不多了。这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写的真诚之书。在这个强调规则的年代.“做你自己”这话对我而言真的很少听过,当我面对选择时,很少有父母会郑重其事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要做你自己。相反,他们给我的建议多是如何处好人际关系,说话不要太直等等,很少会问你觉得怎么样。要做你自己,比较难。这本书里难能可贵地用作者自己的事情真诚地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例如,作者并非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的,高中的时候,他想辍学去做摄影.他的妈妈利用了非常巧妙的方法帮他做了正确选择,没有伤害到他的自尊。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新闻媒体与大众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作为领导者.少不了与新闻记者发生种种联系.领导才如果善于同记者打交道,有些工作开展起来就 事半功倍;反之,工作往往事倍功半.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同记者打交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工作中,领导者要不断提高同记者打交道的水平,乐于同记者打交道,善于同记者打交道.要乐于同记者交朋友记者是“无冕之王”,许多优秀记者“神通广大”,信息量大,思维敏捷,领导者如果放下架子,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重视他们提出 的问题,以心换心,和他们交朋友,请他们为自己的工作出谋划策,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因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躺在地上,如果他不想起来,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来,即使起来了也马上会趴下。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如果你做不好一件事,无论是搞好关系,还是寻找爱人,还是减肥,都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想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小游戏。女子当了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时,要记得这个游戏。孩子虽然小,也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你要把道理给他讲清楚,而且要让他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会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讲那么多。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某一作品主题的提炼顺序有两种:一种是主题在先,题材在后;一种是题材在先,主题在后。笔者认为,记者要有主题意识,这将有助于记者更好地进行采访和写作,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一) 主题,是一篇新闻作品主要说明的问题。题材,是记者报道的具体新闻事实。主题是从题材中提炼出来的,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主题然而,就某一作品而言,主题又是可以先于题材而存在的,它源自记者对某些事实的积累,是反复思考的结果带着主题采访,有利于记者对题材的选择。从新闻工作的实践中看,不少好的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同志在介绍采写体会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是我内心感情的长期积累。”他接着说,“我这次去朝鲜,在志愿军里,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  相似文献   

13.
以策划提高新闻资源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的特殊性,使我们常常接触到许多的新闻信息,对这些信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编发记者或通讯员的自然来稿,还要主动积极地探索对新闻事件深度开发报道的可能空间,有时候编辑想得深一点,作得细一点,问得多一点,对新闻的资源的利用率就会实现大的提高。所谓提高新闻资源的利用率,是指新闻理论上讲的“编辑不仅运用实践能力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及时地发现、甄别和获取客观存在的新闻信息资源,而且还要根据受众需要和媒介自身的定位、功能和特点,循着事物发生发展的自身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个性化的角度和方法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  相似文献   

14.
考验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经受的考验,对于人格的最终成型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个很难说清的问题。谁都知道,同样有过被命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经历的人,既长,或为精金美玉,或为贪馋老饕,品相各异,自成一格。要阐明其中复杂的变异规律,谈何容易。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体察,小心地和保守地说,如果你最终没有变坏,那么当你回首走过的路,会很容易找到与你的灵魂有着本质联系的那个遥远的脚印。但如果你变坏了,你肯定会迷失在回溯自己纯洁本性的路上。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编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稿件,每天也会枪毙一些稿件,这些被枪毙的稿件有些确无新闻价值,“死”得其所,可有些稿件如果加以改动,不但可以“起死回生”,还会为版面增光添彩。而我们的记者每天奔波在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一篇稿件要跑几个部门,甚至遭受别人的白眼,考虑到这些因素,编辑要有珍惜记者劳动的意识,把稿件打入地狱之前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造“死”稿子。  相似文献   

16.
记者要慧眼识宝,同时还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技巧。否则,即便发现了新闻,也因为不会采访而贻误战机,使“活鱼”在你眼前溜掉,甚至让被采访对象厌烦。因此,无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只要进行采访活动,就必须掌握新闻的采访技巧。当然,新闻采访技巧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要掌握提问技巧、观察技巧和比较技巧这三大基本功。一、提问技巧。提问是记者运用频繁的一种采访方式,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对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气氛。相反,如果记者不学无术,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势必给采访带来阻力,甚至使对方产生厌烦情绪,缄口不语。…  相似文献   

17.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18.
吴东峰 《新湘评论》2014,(16):12-16
开国将帅的亮剑人生,来自于他们的亮剑精神。曾有许多年轻的记者问我:“你采访了那么多的开国将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战伤。在我采访的二百多位开国将帅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负过伤。如果把他们身上的战伤累积起来,比任何国家将军身上的战伤都要多!肯定可以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9.
随风 《求贤》2008,(12):24-24
那个学生答:“不重要,讨厌死了!”老师说:“但是10个好朋友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敌对的关系有时要比爱的关系来得更深沉,恨一个人要比爱一个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若一直处于跟某个人的抗争中,慢慢就会失去自己:当你把整个焦点都集中在那个人身上时,他就涵盖了你的整个世界,成为你生命的重心。这样的结局,是你愿意的吗?  相似文献   

20.
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荣誉和名利”时,汤敏一脸认真地说:“当你成了‘先进’,人们对你就会有新的看法和评价,不论赞誉还是抨击都很正常。关键是你怎么看自己,如果以‘先进’自居,那肯定很快要退步。真正的先进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做出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