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蔡玲 《理论月刊》2010,(5):138-146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在实现农民主体地位转变的同时,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分化,农村经济社会结构从此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城市、城乡一体的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由内需、外需、内外需并重但以内需为主的转型,我国农民分化也经历了农民队伍分化、农民身份转换、农民素质提升的过程。湖北农村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下子显现出来。在广大农民转移、分化的过程中,少数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工成了城里人,大约三分之一的"两栖"农民在城乡之间、三次产业之间的往返流动中逐步分化,纯农户中的核心户成为农业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主力。当前,"两圈一带"区域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农民分化的融入效应日益明显,农民分化的制度条件日益成熟,农民分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日益改善。如果说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开发是利用外来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实现了区域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和区域内农民的身份转换,那么,湖北在新一轮开放开发中,不仅要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把经济发展速度搞上去,而且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推进,进一步加快农民分化,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序管理。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农民工是指有着农民身份的工人,是我国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工人阶级群体。农民工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已经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因此,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论流动农民的二次分化--以"河南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流动农民(又称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已出现二次分化.所谓二次分化,是指改革以后,在原来意义上的农民分化为若干职业群体后,作为其中一个统一身份群体的流动农民内部的再分化,即形成若干类别群体或等级群体的过程.我们研究表明,在过去十多年里,流动农民这一群体的内部结构已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横向上,他们在不同职业位置间的流动相当频繁,新的职业位置也在不断被创造;另一方面,在纵向上,其内部已出现了在资本占有、经济收入、社会声望、价值取向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的等级群体,原群体内部的同质性已被打破.  相似文献   

4.
向着文明与进步的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青年新概念———怎一个“农”字了得长期以来 ,农民在我国不仅是职业称谓 ,也是身份特指 ,这是由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决定的。20年的改革开放 ,使我国农民构成发生了深刻而明显的分化。这种分化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过去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绝大部分农民都是“种地的” ,很少产生分化。1978年以来 ,随着党和国家各项农村政策的推出和落实 ,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 ,农村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 ,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 ,全国已有近两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到非农产业部门或进城打工 ,农民这一群体发生历史性…  相似文献   

5.
农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充分彰显了其社会、身份方面的特性。就法律视角而言,近些年,农民的法治意识有所增强、法律素质有所提高,但"法治消极"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仍是农民特性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农民特性的法治分析,进而寻求培育农民现代法治理念的对策:现代社会必须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体现法治的"现代性"理念;农民在法律关系中应是自觉的主体;现代社会的法律应是农民认同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善治理论是21世纪的重要前沿理论。梳理善治基本内涵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在迈向善治过程中存在困境: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体制主导的错位,国家主导乡村治理的权力边界问题亟待厘清;微观表现为农民主体性缺位,导源于后税费时代基层组织的角色转化对农民"原子化"过程的加剧,弱化了农民及其社会组织平等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地位。农村社区权力建构必须凸显国家有限导向职能,提升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实现国家和公民社会权责的有效分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3,(10):34-34
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既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开江 《前沿》2011,(12):135-138
2003年成都市开始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社会改革,目的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这一社会结构大转型背景下,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导致城乡二元格局的社会制度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这一变革对农民身份的社会认同发生着重要影响。在原来严格的户籍制度发生变革的社会场景下,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探讨研究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民的社会身份构建和重新分类;农民身份的制度性转变与社会认同现状,城乡统筹中农民身份认同变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达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就社会阶层结构而言,哪个阶层的分化最大 ?   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其“巨大”体现为改革已触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其“深刻”表现为事物的变化已经从表层向深层、从局部向整体、从要素与机制向结构层面纵深推进。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迁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身份、地位的激烈分化与重组是这一变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调整、大重组。其中农民阶层的分化最显著,最引人注目。多样化的从…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农民阶层的分化对促进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直面并认真审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阶层分化的情势,积极引导农民阶层朝着良性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被习惯称为小农,由于他们具有诸多先天不足与落后性,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组织都尝试着改造他们为集体化劳动者,然而他们只变身为集体化小农。后人民公社时期,家庭经营瓦解了农村整体社会结构,农民分化为若干阶层,但无论他们身处何处,从事何种职业,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备受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如此,为有效地促进农民向市民或市民化职业农民转身,一方面要尊重农民的公民权,放弃通过合作社、集体化等方式改造农民的企图;另一方面,要根据农民阶层地域分化状况,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给予城市农民工、城郊农民和居村农民的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进而使其享有平等的国民权益。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的各种基础条件日渐成熟。作为中国经济高增长强大动力的城市化,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就现实来看,城市化面对的主要因素是农民与土地,对于长期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民而言,失去土地不仅要解决一个身份变化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长久生存、生活问题,同时,还要保持他们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社会财富增值的实惠。对土地而言,不仅要保证流转升值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还必须保证用途结构与规划的合理性。"由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土地作为农民长期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对征地农民…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红 《前沿》2005,(10):228-231
农民工市民化,狭义上说,指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广义上说,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市民转化,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转变过程。但是,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思想障碍、制度障碍、政策障碍、组织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村委会主任的参选身份是农民?还是干部?一直颇有争议。笔者认为,村委会主任应以农民身份参选。从干部认定的条件看,干部必须同时满足"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条件。村委会主任在干部身份认定上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农村中由于农奴制剥削的加强,导致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地位严重恶化,农民不是不寻求其他的谋生手段,农民做为一个阶级产生了分化。由于整个社会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制约着农民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农民被卷入到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来,俄国农民经济的分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经济占统计地位时期;小商品生产形成和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产生和确立时期。每个阶段都与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化,广大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农民分化成不同的阶层。政府必须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和农村出现的分化,考虑到农村公共服务的结构性阶层化。在分层视阈下,要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一要建立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反馈机制,二要建立多元的供给体制,三要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公共服务均等的标准化机制,四要培育农村社区的基层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7.
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连志 《长白学刊》2009,(4):147-150
对于进城农民而言,两种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是阻碍其真正融入城市的深层原因。进城农民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换是农民城市化的重要步骤,但要真正完成市民化过程,还需要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个体或群体进入扣融入异文化环境的必经步骤。进城农民在实现地域、职业、身份等的变换之后,必须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这是进城农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最后的和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农村的城市化不仅仅是户籍与职业身份的转变,居住空间与景观环境的变化,而且是农民社会文化属性的转变和各种社会意义的重构过程,是"人"的城市化过程。这从某个方面预示了我们长期以来所推行的以物质和技术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已经面临巨大挑战,到了必须进行深刻反思和战略转型的时候,而这种转型必须充分考量城市化的本质涵义,并从人的社会角色转变的角度来进行城市化意义的重构,以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战略上来。  相似文献   

19.
李雪  穆利军 《传承》2008,(10):122-123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民职业分化是必然的、长期性的;农民职业分化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并引发农村社会变迁。因此,分析农民职业分化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对农民职业分化的认识,提高农民职业分化过程中的主动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民职业分化是农民阶层分化的主要标志,这已属学术界的普遍共识,以农民职业分化为核心的农民分化是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民阶层的分化程度会日益加深,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农民的分化水平同样存在巨大的东西差距,这一差距恰恰是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地区差距的表现.西北地区农民职业分化的不足凸显的是我国整体意义上的农民分化的滞后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