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7)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近些来其发展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高等职业教育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全面改革,即不能一味地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养成而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造成两者的失衡,而是要建立二者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就现代教育体系下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以及意义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这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立足干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三个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构建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6)
校企脱节是指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脱节,普通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种现象。围绕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这一核心,以改革僵化的普通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关键,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大学生共同协作,形成"五位一体"模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校人才,才能解决校企脱节问题,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4.
李克山 《求知》2012,(6):40-41
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伟大重任,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这支巨大的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经济与社会建设,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道德高尚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摆在我们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科技领军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将帅。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科技领军人才的概念界定与内涵把握入手,以实证调研的方法,分析了科技领军人才产生的四个主要条件,即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人才自身超强的综合素质、重大机遇、政府及社会的支持;提出了科技领军人才产生的五种主要模式,即实践拼搏模式,组织培养模式,师承(链)模式.项目栽体模式.群体集散模式。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数学目的,不仅能够掌握一种逻辑性的语言,学到了一种更加合理的思维模式,在学习中渐渐培养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将会使人终身受益,也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已有 10多年了,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转变教育模式,即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能力型人才转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 力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他们善 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 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世界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关键取决于人才,人才的关键又是政治领导人才,即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战略思维,是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是…  相似文献   

9.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是黑龙江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品牌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两部分构成即三年制高专起点的学生和五年制初专起点的学生,两种学制学生无论在职前还是职后呈现不同的特点。对高专和初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究,目的是突破制约学生个人发展的瓶颈。培养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和各种教育手段的高素质幼教人才,为社会输送有能力、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高校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素质,还受到高校管理观念、教学管理体制、教师等形成的高校氛围的巨大影响。应从转变创新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构学生质量评价标准、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等方面重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
女性人才开发:意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人才开发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女性人才开发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比例不协调等问题.为此,要从"素质"与"环境"这两个根本因素入手,用改革的办法选拔女性人才,用发展的需求盘活女性人才,用机制的创新引进女性人才,从而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女性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学理论》2011,(11):298-299
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及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转变,考试作为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与其培养模式紧密相连。在分析当前高校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3.
传统人才观的主要误区在于:1、对人才的认定和评价上存在简单化和庸俗化倾向。这两种倾向对应两种不科学的人才评价模式:前置评价模式、后置评价模式;2、对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缺乏正确和清醒的认识。科学人才观要求我们全面准确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但非唯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但非人人都是人才;以人为本,但要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开展社会工作的前提是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功能强大的社会工作队伍,政府应该主导社会工作人才促进的工作,强化培养、发展、配置人才的措施,以人才为动力推进社会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严滨 《学理论》2012,(30):201-202
环境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迫切的需求,如何建设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探讨环境工程系在工科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措施,以其达到知识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对课程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为继续探索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5)
在分析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及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应用型人才理念对民航飞行员培养的基本要求,得出应用型人才视角下的民航飞行员培养策略如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融合;进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以提高市场适应性为重要目标;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针对性,适应"理论学习-飞行训练-行业需求"一体化要求;扩大与专业航空机构的合作,正确处理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创新合作办学模式,缩小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陶建华 《学理论》2010,(23):208-209
根据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独立学院更应该实施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基这个思想对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杨浩婕  王成 《学理论》2010,(11):279-280
课程改革是一个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二维软件基础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通用的一门核心技术课程,是以研究图像处理、合成、矢量图形制作等实用技术技巧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引入CDIO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9.
郭萍 《学理论》2010,(14):209-210,258
创新素质是一种高品质的素质,对青年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军队综合性大学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主要任务,加强青年学员综合素质养成,特别突出青年学员的创新素质养成,实现军事人才的全面综合发展,是军队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发展、经济振兴乃至社会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与接班人的素质,而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界已成为国际间竞争的重要方面。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界先后都明确地提出了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我们怎么办?我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跨世纪人才素质如何,决定我们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