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离     
前不久利用上下班乘地铁的时间,读了一本书,叫《心有多宽,幸福就有多长》。看完之后,手痒痒,信笔涂了一段:明媚与灰暗的距离,在你心里/阳光与委琐的距离,在你心里/美丽与丑陋的距离,在你心里/伟岸与渺小的距离,在你心里/简单与复杂的距离,在你心里/幸福与痛苦的距离,在你心里……算是对距离的一点小小感悟。  相似文献   

2.
做人是根本     
《民主与科学》杂志办“治学与做人”专栏,嘱我写一篇短文,治学与做人当然密不可分。每年新生入学,或是与学生谈素质教育时,我都要向他们讲这个问题。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了,但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只能再写几句。 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与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大学》开宗明义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夫子讲学,主要讲怎么做人。可以说,整本《论语》,讲的全部是怎么做人与处事的道理。中国历来就对知识分子的操守有完整与严格的规范。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很重视治学与做人的关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前…  相似文献   

3.
岳曦  徐斌 《现代领导》2006,(6):37-37
过渡的学问大得很。过渡时期,过渡人物,过渡……很重要。在新与旧之间,在此与彼之间,在上与下之间,在……之间,往往没有断然的封闭。  相似文献   

4.
部门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地方政策与部门政策的冲突地方政策与部门政策之间的冲突,尽管在联邦制国家里也存在,但主要出现在单一制国家里。由于地方的分权没有在法律上得到明确的界定,但是在实际上又出现了社会转轨过程中的地方分权,这样,矛盾和冲突就出现了,而且这种矛盾还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初。以中国为例,从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开始探索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在不断的“放权与收权”的政治实践中,对各种形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模式进行了尝试,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以说没有解决问题。这种改革由于没有突破“放权与…  相似文献   

5.
樾樱  小微 《两岸关系》2013,(9):59-61
(一)他们是文学“传承者” 地图,星夜,礁岩与浪,他们在岛屿写作,在时间的尺上镌下刻度,果实,酒神,菊花与蝶,他们在岛屿写作,辉洒出灿亮灵魂的光芒,他们是岛屿的灯塔,高举着永恒的火炬。矗立在世界的峰端。  相似文献   

6.
杨光 《传承》2013,(13)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使命愿景、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经济建设中,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后,企业文化的建设面临新的问题与困境。从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入手,解读现代国有企业文化在新时期的建设方式与手段,提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有助于共同促进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徐汇区湖南路105号,有一幢掩映在树荫中的灰白色群楼。第一次与它邂逅,是坐在朋友的车中,与它在擦肩而过中的匆匆一瞥,不知缘何,只听得当时心里落下一片宁静。那是两年前的盛夏,上海炎热的空气里,知了躲在树叶与树叶的间隙中尖叫。  相似文献   

8.
胡哗 《人民论坛》2014,(9):236-238
苏南冲突爆发前,中共在“联苏反帝”政策下,与南共进行了友好的学习;苏南冲突爆发后,中共虽搁置两国建交,但是在国家间却保持一定程度的交往;随着苏南关系的缓和,中南两国最终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共在维护社会阵营团结的前提下,坚持将意识形态分歧与国家利益分开,将两党关系与两国关系分开,在外交思想与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性与整体性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等特点,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9.
梁彤  黄渝景 《求索》2007,(2):114-116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的关系问题,历来争论不断。而实际上,该问题可以区分为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的概念逻辑和司法逻辑两个视角。概念逻辑关注合同解除之功能与效力范围是否与违约责任的某些形式相同;司法逻辑关注在一个案件当中,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能否同时得到主张。通过对现存争议的分析,以及对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制度之价值追求的严格遵循,我们有理由认为,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在合同法律体系当中各自独立,其在概念逻辑上是全异关系,而在司法逻辑上,合同解除与作为违约责任形式的损害赔偿可以有限并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实现“四个平衡”,才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即在维护、拓展我国利益与避免过分刺激相关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在满足国内期待与满足国外期待之间找到平衡,平衡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与义务和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1,(5):67-71
最早的最早,你们已在这里呼吸,生活在这古老的土地,与你们的子子孙孙,与山林鸟兽、日月星辰,经过千百年而依然不曾改变的纯真与乐知天命,你们这让人心疼的坚持,只为守护山水大地,你们是美丽宝岛的守护天使。  相似文献   

12.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自觉地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既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规律的历史性把握,又彰显了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实践性提升。从路径选择的辩证法视角来看,在理论教育中坚持认知与认同的统一,在回归生活世界中坚持融入与引领的统一,在教育功能实现中彰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在载体运用上坚持显性灌输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在形态转换上实现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统一,有助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有句俗话说得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其实不只是水,按人的自然本性,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也是要“往低处”走的。人在路上,上坡下坡,自然喜欢下坡;顺水逆水,自然选择顺水。推而广之,工作生活中,轻与重,若与乐,辛劳与闲逸,平稳与险阻,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引领社会进步的圣地,关系国家和民族之未来。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累世代之精髓,为万人所景仰。大学精神是创新与求索的精神,宽容与博大的精神,独立与批判的精神,荣誉与自尊的精神。大学精神流淌在课堂上、校园里,流淌在校长、教授、学生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社会。  相似文献   

16.
岳彩 《探索与争鸣》2023,(11):183-191+196
数据化技术与身体融合的不断加深助推身体外部呈现、内部叙事与未来规划数据化,使主体在日常生活领域呈现为“虚拟人”,在关键应用领域表现为“智能人”,在社会交往领域显示为“数字真人”。身体数据化在为主体提供生活便利与治理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风险,使主体在数据凝视下产生认同危机,在数据干预下产生隐私焦虑,在数据与资本的合谋下走向审美异化。为此,必须坚持前置伦理与实践伦理相统一的伦理原则,构建问责与负责相结合的伦理责任,在技术善治中回归以人为本、以身为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7.
人活在世上,就注定必然和人打交道,包括与异性交往相处。与异性交往是一门艺术,颇有讲究。无论是在普通职场,还是在党政部门,都必须遵循与异性交往的基本规律,以恰切为度,处好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是由物质、思想与人共同走出的路,张骞走过,玄奘走过,马可·波罗走过,科学家彭加木与探险家余纯顺的脚步更是永远停止在这充满神秘与危险的地方。在21世纪到来之时,西出阳关有新人  相似文献   

19.
学会倾听     
海涛 《中国保安》2012,(21):74-74
在夜深人静的雨夜,你独坐不眠的窗前,让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无边无际的雨声里,那种对世界的拥抱与投入,就是一种倾听;在风送落叶的秋林,你独立于万术千条之中,手握一捧秋之淡远与静穆,那种对季节的挽留与钟情,就是一种倾听……  相似文献   

20.
重视建筑伦理,就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使一个城市的建筑规划更加趋于合理和讲究,相近建筑更加协调自然,人与建筑的关系更加完美、和谐。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对一栋建筑的认同、接纳和熟悉,但很少有人去关心一座建筑建在那个地方是否合理,是否讲理,是否符合礼仪,是否能满足公众的伦理需要。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多的人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房子住,至于房子是否合乎礼仪,则很少受到关注。乃至在近期的一次建筑伦理会议上,一位从事建筑管理五十年的老者发出了诸多惊叹之声。其实建筑伦理并不是一个超然的事物。它研究的是建筑与人,建筑里的人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与规划,建筑与自然,乃至建筑与政治,建筑与未来的关系。它关心建筑的宜人化、人性化和自然化,它倾向于把建筑当作有生命的东西来看,让建筑与人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