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述弢  孙影娟 《世纪桥》2012,(3):52-53,92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与救济渠道不畅,农村利益主体与矛盾冲突多元化,信访工作效率较低等原因造成农村重复信访事件频发,呈现出重复访、无序访、多人访、组织化访等特点,多数为土地访、环境访。信访制度应定位于利益表达渠道而非沦为依靠"批示"解决冲突的行政机制,应树立司法权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满足与维护农民利益诉求,加强心理疏导与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健全农村信访工作联合协调机制,及时处理信访事项,方能预防和减少重复信访。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信访矛盾突出,县级部门、层级较多,处置权分割,农村群众合理诉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现状,珙县在县乡干部中试行信访"代访制",即对群众反映超越乡镇、部门职权程序,由乡镇或部门代表信访群众向有关部门咨询、反映情况和协调解决信访问题的工作制度.此举有效地破解了信访难题,较好地维护了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3.
处理好群众信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重要工作,是稳定社会基础的重头戏,纾解信访扣结、构建基层和谐刻不容缓。2006年义乌市信访工作呈现“三下降、一好转”的良好局面,即信访总量下降,进京赴省批次下降,非正常访与接待集体信访批次和总量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义乌市整合社会力量,构建“信访大调解”机制,从实践的角度回应了理论的提问。  相似文献   

4.
为了不断加强信访举报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畅通信访渠道,提高信访质量,服务诉求群众,长子县纪委采用"一卡一表两书"措施为广大群众提供诉求平台。"一卡"即信访事项登记卡,"一表"即信访事项处理进度表,"两书"即信访人息诉罢访承诺书、信访目标管理责任书。  相似文献   

5.
赤水市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信访矛盾防控化解体系,重点抓好"源头稳控、接访化解、规范处理、案后疏导"四个重点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机制,源头稳控 化解信访矛盾,需从源头治起,完善机制是关键,赤水市探索建立首访化解、风险评估、排除清理三项机制,确保信访矛盾诉求有渠道,苗头可发现,问题能化解。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Z1):53-55
<正>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社会利益分化加剧,涉及到各类不同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的社会冲突事件通过"信访"、"上访"表达出来。在经济社会双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体制建构中,"信访"制度无疑成为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适时选择";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信访已发展成为权利救济机制下"制度性缺失"的"次优选择",同时,也是弱势群体求助于国家力量解决其诉求的一种"理性选择"。信访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不变深化、新旧体制的转换以及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企业信访工作逐步呈现出量多、情况复杂、难度大的特点。信访工作若单纯局限于一信一访,就只能是就事论事,就案论案,使工作陷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在新形势面前,企业信访工作只有坚持树立大信访观念,把信访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来  相似文献   

8.
叙永县一位村民动情地说:“这样的工作组我们欢迎,让我们的心与党和政府贴得更近了。”泸州市纪委监察局认真践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活动,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机制,倾力打造“阳光信访”,推行领导包案和干部下访工作制度,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信访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3.4%。领导接访、包案,认真倾听百姓呼声,努力解决群众诉求今年1月,市纪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信访工作,对老访户实行包案制度,加大解决群众诉求问题的力度。梳理出13件信访老户,分别由委局领导包案督办,即包调查、包处理、包落实…  相似文献   

9.
方山县纪委、监察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抓信访就是抓党风、抓息诉就是促和谐、抓罢访就是保稳定"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强化源头息访工作,狠抓矛盾纠纷调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信访稳控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14,(7):5-5
国家信访制度的具体改革从2014年5月启动.国家信访局不再受理越级上访。这个制度的实施.让很多人产生信访制度是否就要取消的联想。对此。中央党校副教授刘素华指出,不能因为有截访现象.或者信访人无理缠访、闹访、非法访等问题。就否定信访制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以来,永济市纪委监察局结合在全市开展的"党建民生年"、"狠抓落实年"主题活动,突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群众合理诉求这一主线,进一步完善"四访"机制,不断强化信访举报工作的职能作用,着力解决民生信访问题。一是领导接访。建立市纪委监察局信访室与市信访接待大厅接访联动机制,由市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每天驻厅轮班接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对群众反映的领导干部违纪问题,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有关问题,市纪委监察局信访工作人员当即办理呈批手续,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结案一起,息访一起。2012年以来,该委局领导在市信访接待大厅共接待群众来访80余人次,妥善化解基层矛盾30余件。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2,(1):48-48
针对近年来基层信访工作的一些问题,天津市纪委、监察局确立了“把工作的重心下沉,把工作力量摆到群众中去,把问题化解在基层”的信访工作思路,在全市各乡镇、街道组建起一支由241名信访举报指导员和5028名信访举报联络员组成的基层信访工作者队伍。由于联络员人多面广,且置身于群众之中,消息十分灵通,尤其在化解集体访、越级访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诉访分离"是信访运作过程中为实现涉诉信访依法终结采取的制度安排,它运用司法处置的程序和方法,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导入司法程序予以最终解决。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理念基础在于"诉访分离",即避免涉诉信访处置渠道的多元化、处置手段的行政化和处置目标的短期化。为了克服诉访的外部混同导致涉诉信访处置非程序化、诉访的内部混同导致涉诉信访处置权益化和诉访循环导致涉诉信访处置空转化这些因诉访不分所衍生的问题,应当通过采取合理设置诉访分离的基本层面、科学构建诉访分离的运作机制和强化涉诉信访司法处置的终局性效力等策略,促使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新的信访条例从5月1日开始施行了.从北京传来的消息说:这一体现尊重人权、以人为本和法治精神的新条例刚刚施行,局面就有所改观:上访的人员明显减少,各地截访的人员不见了,信访工作者接待上访群众的态度也热情了很多……这一变化无论对上访群众还是对各级政府来说,无疑都是一个令人舒心的消息.  相似文献   

15.
齐引山 《先锋队》2011,(1):55-55
一是建立畅通无阻的信访受理机制。规定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定点接待群众来访,同时开展“信访下乡”活动,畅通了人民群众信访的渠道,使许多发生在基层的信访问题得以“就地解决”。二是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对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完善了控制重复访、越级访和信访信息报送、转办及要结果案件和跟踪信访件办结率、信访规范化建设等考核指标体系,并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巩固基层涉纪信访"百日会战"成果,进一步引深纪检监察信访干部"下基层、转作风、抓信访、促稳定"活动,夏县纪检监察信访干部包案包事,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调查基层涉纪信访问题,对群众合理的诉求解决到位,努力把涉纪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上访群众稳定在基层。近期,县纪委安排信访干部解决了两起基层涉纪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成都市青白江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底数清、问题清、隐患清"的"三清"工作模式,着力化解重复访、越级访等疑难信访问题。全面摸排确保底数清及时开展清仓起底行动,对2016年以来的信访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全区共排查信访问题线索471件次,分别锁定重复访64件次、越级访66件次。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话语视角,信访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长期实践,形成了自身的话语体系。信访话语体现在围绕信访乃至一整套群众工作的法规政策、围绕信访及各类群众工作中官方与民众的语言表达。信访话语的生成与变迁是基于"革命—动员"与"改革—稳定"两个语境。革命和建国初期,信访属于"动员"治理模式,实现了动员与民众诉求的平衡。"改革—稳定"语境中,信访话语尽管延续了反映意见、联系群众和调查实情的传统,却面临转向中的断裂问题,即"动员"话语消失之后难以在法治建设中定位自身价值。纵观历史,信访话语转向之关键在于构建契合改革语境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章立 《共产党人》2008,(8):13-15
信访工作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麻烦事"。但银川市兴庆区信访督办局的工作人员凭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研究探索社会转型期信访工作的基本规律,在"访"上做文章,逐步建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在"接"  相似文献   

20.
<正>信访问责制施行以来虽已取得很大预期成效,然而,部分无理信访者却有恃无恐,无理信访急剧攀升,越级访、缠访等现象也并未削减;基层领导压力过大,甚或谈访色变,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人财物进行围追堵截,"花钱买太平"、"摆平就是水平"的心态悄然而生。本文首先指出信访问责悖论的客观存在性,然后从职能定位、权责关系、程序设计三个维度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定位大信访职能、构建椭圆型信访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