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独具风采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作家通过对安娜的爱情和家庭悲剧的描写,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中俄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安娜深刻的内心体验、强烈真挚的情感和激情活力令无数读者感动,她悲剧的命运结局也令世人扼腕叹息.旨在分析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马红亚  向晓红  石元鹏 《学理论》2013,(12):206-207
《晚秋》是韩国著名导演、编剧金泰勇的一部新作。它以安娜和勋从相识到相恋的历程为主线进行展开,描写了他们周围男男女女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这些感情纠葛看似混乱不堪,其实都是围绕着一条主线:每位女性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和婚姻。后殖民女性主义是在父权制社会的文化氛围中,反对男性霸权,争取女性应有的话语权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思潮。拟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来解读《晚秋》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话语权的现实途径,从而为解读《晚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安娜·卡列尼娜》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杰出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同时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安娜就是其中之一,她美丽、聪慧、内心丰富、充满生机。但正是这样内心真挚、善良坦诚的女性最终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从安娜与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对比入手剖析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传统、舆论以及为之服务的法律条文、宗教教义等等无数座大山压在安娜的身上,最终导致了安娜一步步走向悲剧性的毁灭。安娜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凭借她笔触细腻、寓意深刻、内涵深远的短篇小说,几乎不受争议地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第十三位获此荣誉的女性,门罗赋予"女性主义作家"更为复杂、丰富的含义。而她的作品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她用女性独有的语言来谈论、描述形形色色的女人的生活。《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Hardship,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是门罗的第十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尤为引人注目。讲述的是女主人公乔安娜从一名被压抑、被忽视、毫无话语权的女管家成长为拥有幸福家庭的女主人的经历,揭示了女性特质的强大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不可抗性。  相似文献   

5.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好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在走投无路中死去.文章试图通过对爱玛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悲剧及原因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爱玛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希望能给人一点新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严军 《学理论》2012,(9):73-74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张爱玲是20世纪四十年代文学的另类"传奇"。她以女性特有细腻和自我生活经历观照社会,书写世俗婚姻爱情,写"物化"的婚姻、扭曲变态的爱情和无望夭折的爱情,以自己的悲剧意识构建了一个世俗而又深刻的婚恋世界,形成独特的庸俗化、去理想化的爱情婚姻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7.
电影《沉静如海》描述了在二战期间法国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英勇故事。电影通过女性视角解读了女主人安娜与德国法西斯军官维尔纳的爱恨情仇,突出表现了战争的特殊时期,个人欲望与国家意志相对抗时的内心压抑与抗拒心理。个人欲望的取舍混合着家仇国恨的剧烈矛盾,展现他们面对爱情时的纠结挣扎,及其国家意志抗拒下的自我牺牲。  相似文献   

8.
黄丹 《学理论》2015,(8):102-103
《觉醒》是一部带有多元化主题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其中涉及道德和制度、女权和爱情等等。同时,《觉醒》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批判意识,对《觉醒》的多元化主题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得出其多元化主题如下:女权意识的觉醒;女性独立的觉醒;自然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9.
冰心所追求的是一种"真"的艺术风格。但她的"真"并非客观、冷静之真,而是"发挥个性,表现自己"之真。她的小说、散文、诗歌,无一不在表现自我,发挥个性。  相似文献   

10.
张巧平 《学理论》2010,(16):173-173
《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以轻松的笔调、幽默的嘲讽讲述了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彬格莱、夏绿蒂与柯林斯、莉迪亚与韦翰等年轻人的婚恋故事,通过"茶杯里的故事",从当时的婚姻爱情观念、女性主体意识及主人公个性魅力等方面阐述了爱情、婚姻与幸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20,(5)
正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写出此诗的女子是一位传奇的女子——吕碧城,一位真正活出精彩,为女权、为女性权利奔走呼号之人。她的思想,她的人生经历在今天看都是值得女性学习的。情感上绝不将就,爱情上绝不妥协  相似文献   

12.
朱国昌 《学理论》2009,(12):181-183
宋庆龄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历史女性,她的爱情与理想给了人类以更多的启示,其现实意义不只在对杰出人物的认识上,也存在于普通人中闯的共识中,具有情感标本的示范性,形成了更宽泛的学术价值,无论从她追随孙中山的革命足迹,以及作为冲破封建家庭观念,还是作为红颜的顾盼知音,她都是一个女性生命的多彩风标,不仅飘荡在革命的旗帜下。也染尽生命意识的丛林。  相似文献   

13.
许广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引人瞩目的女性.她与鲁迅坚贞、具有个性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传为佳话.其实,她在与鲁迅相爱之前的少女时代还发生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初恋故事.这段恋情纯洁美好却短暂苦涩,让她始料不及、铭心刻骨.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6)
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由于自幼受到修道院的教育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对爱情、婚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于是她按照这种思维定式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理想的爱情,但到生命最后一刻都不曾找到。通过爱玛所经历的三段不同的感情经历,来探索爱玛最终不能获得理想幸福和爱情的根源。同时,通过爱玛的悲剧对那些不切实际的女性以及追逐名利的世人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以短篇小说而闻名,她的许多作品都描写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女性对新生活的渴望,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主要从生态主义的角度来探讨肖邦小说韵写作技巧、写作主题和审美效果,从而分析肖邦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回答你问题之前,我想讲一个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小故事。戴高乐有个弱智女儿名叫安娜,戴高乐对她倾注了无尽的爱,几乎把  相似文献   

17.
美女来到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除非修炼到参头、真人或清教徒的程度,一般人都会向她投来艳羡、爱悦、惊叹、好感、善意、有礼……的青睐。这种眼光,并不限于异性青年。女性对美女的敏感性,绝不亚于男性。一个盛大豪华美女云集的舞会上,吉蒂出现,全场为之瞩目。她实在太美了!不一会儿,安娜·卡列尼娜登场,相形之下,吉蒂不禁黯然失色。白居易形容杨玉环回眸一笑的力量——在百媚之中,所有六宫的粉黛佳人,都黯然无光矣。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中讲到伊利昂王  相似文献   

18.
杨茜 《学理论》2013,(24):179-180
《牡丹亭》是以理想的"情"与现实的"理"的矛盾冲突为主线,通过女主人公杜丽娘,一个生活在封建大家庭的富家千金,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努力做一个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怎奈却敌不过青春的骚动、及对美好爱情和自由生活的追求,不惧礼教,不畏世俗,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想要的生活,因"情"而死,为"情"重生,通过自己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和大胆地与封建礼教相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列夫·托尔斯泰在自己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新式贵族渥伦斯基的形象。他并非人们简单理解的“花花公子”,而是有着“双重人格”特点的人物。他的一生动摇于强烈爱情与习惯的生活准则之间.他矛盾的内心中夹杂着积极的人生愿望和盲目地奔波.流消着狂热的激情和善良的迷误。通过对渥伦斯基悲剧命运的分析,进而探讨渥伦斯基与安娜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一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在词中传达出的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对两性关系的平等追求,以及对自身不幸遭遇表现出的抗争及无奈都体现了深刻的女性意识。从三方个面来探讨她的这一心路历程,从而再现这一词坛才女鲜活的生命律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