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82年东南亚国家联盟经济部长一共举行了三次会议,比正常情况多开了一次。会议期间,经济部长们就东盟经济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广泛地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显著的合作成果。 (一) 1982年1月14日至16日东盟经济部长会议第十二次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此次经济部长会议所涉及的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1982年世界范围经济衰退的加深已经影响到菲律宾的国内经济了。人们公认:1982年菲律宾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成绩都是独立以来最差的年份之一,经济勉强有所增长,但其增长率比所有的预计数字都低。菲律宾政府估计1982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约为4%,比1981年的3.8%稍许高一点点,远远低于政府所曾预计的6%。但两家民间机构的估计数字就更低了;菲律宾民间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13日,阿根廷"重建阿根廷"党主席里卡多·洛佩斯·墨菲应邀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并作了题为"大选后的阿根廷形势"的演讲.墨菲是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曾在大学任教,并担任过阿根廷和乌拉圭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署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顾问,现担任阿根廷公民基金会主席、著名智库FIEL首席经济学家、财政经济研究所学术顾问等职.他1999年曾任国防部长,2001年出任经济部长,2002年组建"重建阿根廷"党,并在2003年首次参加总统选举.2007年10月,墨菲二度参选但负于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  相似文献   

4.
1976年3月阿根廷总统魏地拉开始执政时,起用经济学家、大企业主何塞·阿尔弗雷多·马丁内斯·德奥斯为经济部长。这位部长针对当时存在的经济危机,根据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制订了一项“恢复、调  相似文献   

5.
在拉丁美洲现代历史上,阿根廷曾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新兴强国之一。它在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曾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本世纪初阿根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英国等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居世界第七位。但自1930年以后,特别是从五十年代开始,阿根廷经济发展速度不断下降,在世界的地位日益衰落。到195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退居世界第十五位,1970年降至第二十六位,1982年又降至第四十三位①。在拉美地区,1970年阿根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第一位,1982年降  相似文献   

6.
1997年阿根廷经济进一步恢复并获得快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阿根廷经济进一步恢复并获得快速增长宋晓平1997年是阿根廷经济进一步恢复并获得快速增长的一年,经济增长率为8%,居拉美国家之首。如果把90年代以来阿根廷经济的发展过程进行阶段划分,那么1991~1994年为经济快速增长阶段,1995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阿根廷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衰退之后,1991年起开始好转。并走上恢复发展道路。估计今后几年有可能保持这一势头。一阿根廷是次于巴两、墨西哥之后的拉丁美洲第三大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面积27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300万,是世界著名的农牧业生产国之一,制造业也有较好的基础,属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长期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发展战略失误和世界经济放慢的影响,阿根廷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持续下降。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委员会的统计,1981—1989年,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1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23.5%;80年代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高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以很高的速度发展。1971—1980年,国内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率达7.8%(六十年代为6%),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的。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1973年(12.3%)和1976年(11.6%),最低年份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经受严重危机的1975年。就产值来说,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国内总产值增长了1倍多,1980年为261.88亿马元,人均年收入增长5.5%,达1,142马元。  相似文献   

9.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多年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迅速。然而进入80年代后,拉美经济却陷入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1981年,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970~1974年的7.3%降至1.2%。就少数国家而言,经济衰退早在70年代末期就出现了,如玻利维亚、萨尔瓦多和委内瑞拉(1979);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1980)。1982年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现负数(-1.3%);  相似文献   

10.
本文企图说明菲律宾主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探讨阿基诺政权如何借助中期六年开发计划来改善这些问题。经济增长和就业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60年代的5.1%增长到70年代的6.3%;进入80年代暴跌到负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038比索增长到1965年的1253比索;1975年、1980年和1982年分别增长到1618比索、1919比索和1949比索,1985年下降到1655比索。在马科斯政权产生以前的1955至1965年,十年期的经济增长率(GDP)为21%;此后,在1965至1975年的十年间,经济增长率为29%;在1975至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阿根廷经济增长速度加快,1991~1998年其年均增长率超过6%。自1995年以来,阿根廷成为世界上通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近10年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61%,从2581美元增至1999年年初的9231美元。政府自1991年起所采取的本国货币比索与美元自由兑换的政策不仅稳定了物价,遏止了高通胀,而且吸收了大量外资,使阿根廷经受住了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的考验,保持了经济相对稳定的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阿根廷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阿根廷…  相似文献   

12.
战后四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少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的对外开放,加速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本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对外开放,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开放模式。属于这种模式的国家有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1976年以前的阿根廷  相似文献   

13.
越共“六大”是越南经济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标志。12年(1986-1997年)来,越南经济摆脱了长期严重的经济危机,进入了稳定发展和高增长时期,为越南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事业创造了重要条件,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一、越南经济改革12年来的主要成就l.摆脱了经济危机,进入稳定增长时期。经济改革前10年(1976-1985年)的越南经济,概括起来说就是增长率低(年增长率为3.7%)、青黄不接和外债高筑。国内生产只能满足国内基本消费的80%-90%(1976年为87.5%,1985年为89.8%),1981—1985年,国外投资和贷款占…  相似文献   

14.
由下表1可见,从1975年开始,日本与苏联贸易出现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日本的出口超过了进口。这种趋势在1980年(“经济制裁”开始)到1982年这一时期也曾有过。日本向苏联出口的增长速度在三年期间同1957—1962,1966—1971和1973—1976年这三个时期达到的增长速度相比,增长了两位数(相应为13%,17%和20%)。 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和英国向苏联缩减出口的趋势为背景,日本向苏联的出口在西方阵营中占主导地位,超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芬兰。直到1982年以前,日本向苏联的出口似乎没受到“经济制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业在阿根廷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阿根廷全国人口二千六百三十九万(1978年),农村人口约占20%。1976年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2.7%。1978—1979农业年度,十五种主要粮油作物的播种面积为二千万公顷,总产量三千一百九十七万吨。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继续处于停滞状态。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最新报告《1990年拉美经济概况》估计,1990年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近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这一年拉美经济形势比1989年(经济增长率为1.1%)更严峻。巴西和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降5%和3%(1989年分别增长3.6%和下降7%)。另一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明显下降:智利从1989年的10%降为2 %,哥斯达黎加从5.6%降为3.8%,危地马拉从4%降为2.8%,洪都拉斯从2.9%降为1.2%。拉美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也不令人满意;委内瑞拉原定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4%,现在估计至多增长2%;墨西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3%,估计只能达到2.1%左右;厄瓜多尔的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1~2%;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发展对初级产品需求的下降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拉美国家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其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受到很大限制。拉美国家国内储蓄不足、外部资金流入减少,大量资金外流,加上巨额的外债负担,造成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匮乏,投资率大幅度下降。阿根廷国内投资率已连续五年下降,1979—1980年平均为25%,1985年仅为16%;巴西70年代投资率平均达27%,1985年仅为17%;墨西哥1971—1981年平均为28%,1982—1983  相似文献   

18.
在八十年代的最后几年,越南领导人在决定国家政策时常被经济上的考虑所制约,在击败美国和实现南北统一14年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仍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大部分越南人的生活水平比1975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低。不断下降的人均年收入在180至300美元之间,失业率达20%至30%。粮食生产停滞不前,通货膨胀上升。越南戴上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越南是少有几个在战后重建时期经历经济下降的国家之一。它与北朝鲜,是仅有的两个拖欠国际债务的共产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9.
2002年阿根廷形势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2 0 0 2年经济形势自 2 0 0 1年年底阿根廷爆发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以来 ,2 0 0 2年年初上台的杜阿尔德政府为使国家尽快走出危机而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到目前为止阿根廷经济还没有出现走出危机和开始复苏的明显迹象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债务问题没有解决是导致阿根廷仍不能走出危机的主要原因。2 0 0 1年 1 2月 ,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的财政困难 ,迫使阿根廷政府宣布无力偿还高达 1 3 2 0亿美元的债务。此举不但使阿根廷成为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倒账国 ,而且对阿根廷经济造成恶劣影响。为了尽快摆脱不利局面 ,从 2 0 …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范围内,拉丁美洲是战后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三世界中处于领先地位,1974-1975年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不曾打断拉美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1970-1974年十九个主要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 2%,1975年虽降至3. 8%,而1976-1980年五年中最低年增长率也有4. 8%、最高达到6. 5%。然而,最近这两年,拉美国家竟出现了“近四十年来最低的经济增长率”,整个地区的经济陷入了“近五十年来最深刻的危机”。这个变化是如此之大而突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