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司法被誉为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廉洁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法律这一"公正艺术"的价值和作用。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司法腐败情况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司法廉洁制度无疑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要有效解决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问题,必须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司法监督体系、改革法院管理制度、提升法官遴选标准以及落实司法独立和法官独立审判原则,最终实现"用制度保证司法廉洁"。  相似文献   

2.
审判委员会制度作为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审判制度,其确立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和特定司法背景。毋庸置疑,审判委员会制度在讨论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确保案件质量,实现公平公正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司法改革进程的推进和法治社会的逐渐形成,审判委员会制度所存在的一系列弊端越来越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各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都纷纷对审判委员会的职能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让人们重新审视审判委员会的存在、组成及其功能;也使有关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存与废,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同时,他们对此制度的存废评价亦莫衷一是,主要有"废除论"、"维持论"和"改革论"三种观点。笔者认为,由于现行审判委员会制度违背了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与司法公开等原则,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效率低下、案件质量不高、执法不公甚至司法腐败等种种弊端,因而应该废除审判委员会制度。  相似文献   

3.
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刑法》对假释适用的有关法律规定比较完备,但假释适用的某些环节在司法实践中,常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错误或违法适用假释并滋生司法腐败。一九九九年九月八日《焦点访谈》节目“以钱抵刑”,揭露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罗城监狱副监狱长胡耀光利用掌握的审批申报减刑、假释的权力,伙同监狱部分狱政管理人员、法院个别审判人员,大肆索取,收受贿赂,捏造犯人材料,违法申报、审批减刑、假释案件,…  相似文献   

4.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人民法院内部设立的对审判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最高审判组织形式,它的存在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和政治两重因素造成的结果。审判委员会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不断深化,现行审判委员会制度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在实践中导致效率低下,案件质量不高,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等,因此取消审判委员会这一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国司法体制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基本适应的,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冤假错案、司法不公、司法腐败以及司法效率不高的现象,改革现有司法体制具有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司法改革应当坚持以下原则和方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与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司法改革的方法上要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和试点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改革的重要论述已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我们将司法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菲利在《犯罪社会学》中不遗余力地介绍刑事实证的思想,特别是监狱制度改革的实证:废除独居制,建立监狱官员专业制、监狱分类管理制等,我们可以借鉴上述刑事实证思想为刑事司法改革所用。  相似文献   

7.
司法权地方化、法院管理行政化、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司法腐败的最主要原因、司法改革应是针对这些问题而进行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8.
经济犯罪案件不合理的不批准逮捕是当前对经济犯罪打击不力的重要因素。导致经济犯罪案件不合理不批捕的原因有: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办案人员的认识水平、司法腐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预防、减少不合理的不批捕必须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监督、集体议案和协调等机制以及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9.
司法腐败和法官违纪现象,损害了司法公信力,破坏了司法权威,也暴露了现行法官惩戒机制存在的弊端,社会强烈呼吁对其进行重构。台湾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法官惩戒制度。两岸文同宗、法同源,台湾地区的经验对于大陆推进的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司法腐败犯罪是腐败犯罪延伸至司法活动领域的产物,它从表象到成因都相当复杂交错。其中,狭义司法腐败犯罪概念准确、直观地承载司法腐败犯罪的本质特征。在强调司法权之纯粹"司法属性"语境下,定向研究狭义司法腐败犯罪的模式甚为可取。以狭义司法腐败犯罪的界定、犯罪圈划定发轫,以类型化特征、构成特征解析入手,助力透析狭义司法腐败犯罪的外围制度性诱因:一是审判独立制度设定模式的局限;二是审判权"行政化"、"地方化"突出;三是审判监督制约机制掣肘明显;四是司法腐败犯罪防治机制不得力。  相似文献   

11.
司法腐败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腐败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及司法运作中的一些弊端与缺陷所导致。防治司法腐败应推进司法改革 ,从司法机关的外部及内部两方面对症下药、辩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案件质量评查是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创设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办案质量,减少冤假错案,防止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文章通过分析检察机关在案件质量评查方式、程序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公诉制度应当首先进行理念更新 ,走出五个误区 ,明确以司法监督权为本质的公诉权能 ,完善公诉案件受理程序和制定公诉证据标准 ,改革公诉案件证据移送制度 ,完善不起诉制度 ,深化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14.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案多人少的现实情况及刑事政策的法律化趋势,要求对进入审判阶段的案件进行繁简分流。为优化配置司法资源,认罪案件可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审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尚无明文法律进行全面的规定,其运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障碍。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在需求与逻辑、案件适用范围、参与主体及认罪协议的审核几方面进行探讨,可以为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出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伟大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作为定纷止争的最后手段,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我国,由于冤假错案的不时出现、司法腐败和司法负面消息的不时传出,严重损害了司法威信,加之我国重访轻诉的司法文化造成司法的确定性不足,致使司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司法改革应从立法层面、司法实践层面、制度保障方面全面推进,确保司法公正,以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司法腐败侵害司法公正、削弱司法公信力并将导致腐败现象的恶性蔓延。引发司法腐败的原因既有司法工作人员的个人因素,也有司法系统的体制因素。有效遏制司法腐败的对策,一是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推进司法独立,以实现预防司法腐败;二是加强人大、政协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监督司法活动及保障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三是强化对司法腐败的惩治力度,警示潜在的腐败分子,从而最终实现对司法腐败的治理,还司法公正于民,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司法体制改革后,检察机关内部施行扁平式管理制度,检察官拥有更加独立办案权的同时,也要经受案件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机制的双重压力。在推行司法改革和惩治司法腐败的大背景下,如何鼓励检察官在法度内自主办案而不逾矩,如何有效处置司法不端行为以肃清司法队伍并减少司法不公成为错案责任追究制的主要内容。在廓清错案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错案责任追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出检察官责任豁免权的设想以及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与案件管理机制改革是检察权运行机制变革的两个互相联系的重要载体。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重塑了检察机关办案主体,案件管理改革是检察机关业务管理的一场“革命”,二者相辅相成。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是检察权运行去行政化,实现适度司法化的过程,需要案件管理机制与之适应作出相应调整。案件管理机制改革通过吸收分解行政化职能、强化内部监督、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和完善业务考评制度等机制,可以为主任检察官制度构建配套的管理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当下对于司法腐败隐患的讨论多集中在具体制度的微观改良上,而忽略了宏观的国家权力配置框架对于司法腐败生成的基础性影响。司法权在我国现行的权力配置框架下无法明确自身定位。呈现出三权交错和以行(政权)为主的混乱权力配置局面,独立性丧失贻尽,加之其内部自我配置体系的矛盾与冲突,导致司法权不断脱离预定运行轨道,暴露出诸多腐败隐患。因此,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微观审视的同时,注重一种宏观的透视,以科学的权力配置体系来带动、保障治理司法腐败各项措施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司法建设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即司法不独立、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司法腐败、司法权威不足和效益低下,这是制约社会公正、司法公正的主要根源,是司法改革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