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未成年人交往状况为因变量的对数回归模型显示: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父母的某些教养方式、父母的严重不良行为、学习兴趣、师生感情、校内侵害、校内帮派、老师的部分教育方式、抽烟喝酒、暴力资讯等变量对未成年人不良交往具有预测力;而父母的一般不良行为、父母情感状况、家庭气氛、学习成绩、学校一般性纪律管理、思想品德及法制教育、表面性网络行为、色情资讯、黑帮作品、涉性经历等变量对未成年人不良交往则没有预测力.这为设计未成年人不良交往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同交往"等犯罪学理论欠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民国时期教育家之间频繁交往、相互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不仅体现在公共教育事务的互援互助、群策群力,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关心提携、情感交流,由此建立和保持着较为紧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广泛而复杂的教育交往网络。就交往类型而言,民国教育家的交往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地缘交往、学缘交往、志缘交往三种。相较于地缘交往、学缘交往,教育家之间基于共同教育志趣的志缘交往更具持久性。教育家的教育交往网络也并非封闭、排外的,而是开放、包容的。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及教育研究的深化,教育家的交往活动由以地缘交往、学缘交往为主,逐渐向崇尚志缘交往转变,志缘交往成为民国教育家积累学术资本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幼儿交往生活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对于幼和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幼儿情感、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幼儿整个生活的组成部分。幼儿之间的理解以及幼儿对成人的理解、成人对幼儿的理解,都必然通过交往活动来实现。然而,幼儿的上境和幼儿教育的现实,造成了幼儿交往生活的缺失,其主要表现在功利社会背景下幼儿正常交往生活的剥夺,竞争状态下幼儿的孤立化,城市化生活中幼儿交往活动的丧失以及独生子女教育策略的失调。满足幼儿的交往权利是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大变革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失误以及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部分大学生的公德缺失日益凸显。对此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化公德教育的内涵;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公德教育的途径;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升公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当前研究大学生犯罪的首要任务。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在特定环境下的有机结合,主要有社会客观原因、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与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等各种原因。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进行深刻地剖析,对预防、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促使高等教育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了社会话题.大学生违法犯罪是诸多不良要素作用的结果:主观上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影响;客观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因此,防治大学生违法犯罪要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在生理和心理上进行积极良好的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完善管理,整治不足,帮助其健康发展,有效的防范、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推动社会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论述、探讨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下列三个方面对于儿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1)家庭的经济地位、亲子之间的交往、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期望值以及儿童出生的顺序;(2)学校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育、儿童的伙伴关系;(3)社会文化的开放度、平等程度、变迁等。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在当代部分大学生中,感恩之心缺乏。这种令人堪忧的现状,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感恩教育不到位造成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恩教育。大学生应主动健全自身人格,树立感恩意识,学会知恩、报恩。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特征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阻碍,不但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未来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指出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多方面努力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学生、校园和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
孙锦峰 《法制与社会》2010,(30):243-244
本文探讨了离异家庭大学生违纪和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该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本因素,通过教师和家长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对这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帮助离异家庭大学生创建利于身心健康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永恒的主题,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把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目前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通过普及家长教育等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加强学校教育,改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尤其以激情犯罪最为突出。我国大学生犯罪呈现案件增多、涉案主体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来分析。就预防大学生激情犯罪而言,应当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三个层面着手,重点在学生个人及社会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扩大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作案方式隐蔽化和施展过程渐进化等特点,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作用的产物。高校应在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减少女大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扩大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作案方式隐蔽化和施展过程渐进化等特点,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作用的产物。高校应在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减少女大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漫长的历史,跨文化交往是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形式.受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往形成了多种模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这种多元化模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模式也反映了各自的价值观.跨文化交往既要推进本文化的发展,维护本文化的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在交往过程中努力创造新的、为所有交往参与者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即普世性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该以维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为目的,以和平、平等、协商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本文重点从社会、家庭、学校和贫困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分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袁霞 《法治研究》2010,(1):98-102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激情犯罪尤为突出,涉案学生及其家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学校教学和管理秩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干扰,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现状,究其成因展开了调查问卷,并探讨了如何针对导致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几大因素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教育策略,以避免激情犯罪,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犯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还是大学生自身。马加爵凶杀案发生以后,高校学生违法犯罪日趋突出。大学生犯罪不仅成为一个突出的治安问题,而且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感痛心和忧虑。在象牙塔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无视法律轻易地走上犯罪道路?社会、家庭、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如何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的发生?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思考与关注。天之骄子,缘何走上歧路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家庭模式、家庭观念和家庭教育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首先是家庭教育弱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很多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