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从政治理论史的视角看,西方的欧盟政治研究的重心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从美国转向西欧,核心议题也从解释一体化,转为分析欧盟的治理特征,最后进入建构欧盟的阶段;在中国,欧盟政治研究从初期的对欧洲一体化的一般性追踪,演进至通过引介西方的欧盟政治理论以实现社会科学化,最后进入实用主义导向的全面深入研究阶段。欧洲学界对欧洲政治一体化自身的理论化解读是通过与美国学术界不断沟通而逐渐发展成熟,最终成为主流的欧盟政治理论框架。参考欧洲的经验,中国的欧盟政治研究目前的前进路径也是正确的,但在目前的阶段,欧盟政治理论建树仍难称有足够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研究》2021,(6):F0003-F0003
饥饿:一部现代史[美]詹姆斯·弗农著沈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定价:79元本书依据大量历史材料阐述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40年代,英帝国范围内饥饿含义的变迁以及治理饥饿的现代体系的形成,涉及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年代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内容,为现代饥饿史研究提供新思路。本书认为,英帝国在改变饥饿的含义和现代饥饿救济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饥饿的理解的转变也促成了治理饥饿的方式的转变,英国人由此开始重新反思社会民主和福利国家政治。除“结论”外,全书包括“饥饿与现代世界的形成”“饥饿的人道主义发现”等八章内容,约32万字。  相似文献   

3.
波兰哲学家亚·沙夫认为应以马克思提出但没有阐明的亚细亚形态历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沙夫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成果.经典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从俄国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在探索中形成了东方社会历史理论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应当提高自觉,科学探讨,勇于开拓,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美国的兴起与历史发展,认为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苏联模式阶段、文化批评阶段和多元化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美国本土特色的批评模式。马克思主义进入美国是19世纪中叶的事,但它在美国的真正传播———不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在理论上———应当说是南北战争之后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传播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美国乃至世界的社会政治环境、马克思主义与各个时期其他的社会思潮和理论思潮的关系、美…  相似文献   

5.
许亮 《国际政治研究》2023,(3):133-160+8
非洲劳工史研究大致可分为缘起、兴起与发展、文化转向和复兴四个阶段。20世纪20—50年代,以罗德斯-利文斯顿研究所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家和少数加勒比地区的非洲裔学者开始系统研究非洲劳工问题。20世纪60—80年代是非洲劳工史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时期,其核心范式是“无产阶级化”,强调非洲工人也能像欧洲工人一样拥有阶级意识,并最终产生社会革命。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非洲劳工史研究重点从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尤其关注劳工文化、身份、性别以及意识形态等议题。2009年至今,非洲劳工史出现复兴,新的学术网络和著作快速涌现。学者们开始重视全球视野比较、历史数据挖掘和经济学方法的运用。中非经济交往的发展给“中国—非洲”研究学者们研究非洲劳工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可能会对非洲劳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给苏联的内外政策带来了一股新风。在对内问题上,他提出了改革和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纲领;在对外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世界上的新问题不能按照过去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了。"核时代要求克服对现实世界理解的陈旧模式,制定适合于时代的崭新的政治思维,用新的态度和新的方法解决国际问题。如果说改革是苏联经济生活的革命的话,那末,新的政治思维是苏联在对外政策问题上和国际问题上同以往形成的观念的决裂,也是在观念上的革命。新思维固然是苏联国内经济改革推动的结果,是为国内的进步发展创造正常的国际条件,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新思维也是"对当代世界的现实深刻思考的结果。"这种经过痛苦思考产生的新思维同以往苏联的理论概念有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7.
说明:这篇文章叙述了苏联近二十年来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基本情况。其中有些论点是为苏联二十五大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服务的,它还攻击了我国的对外政策,这是需要批判的。但这篇文章反映了苏联当前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情况与问题,提供了一些资料可供我们参考。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是苏联历史科学的重要方面之一。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六十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它研究了很多重要的对外政策问题,出版了一些有价值的集体著作和专题著作来阐明整个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各个阶段。依据列宁的丰富遗产,以及  相似文献   

8.
任何政党和政治力量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旨在从时代条件和政党主体活动统一的角度出发,考察欧洲激进左翼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生态环境,以及它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才能对欧洲激进左翼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列宁虽然也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没有明确地提出和使用过"全球化"的概念,但是却不仅有世界历史理论,也有全球化思想,而且还极其丰富。列宁全球化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作为其理论基石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思想即世界历史理论,离不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时代第二轮全球化发展的总体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离不开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活动的尝试和探索。这些构成了列宁全球化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全球化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恩格斯通过对工业化以来德国经济、社会、工人运动等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及政治制度的特点的考察和分析,形成了关于德国工人运动的思想,即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和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德国工人运动开创的新的斗争形式——议会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国际工人运动树立了榜样;但是,这种斗争形式是暂时的策略,不能使德国建立起共和国,更不能使德国"长入"社会主义;德国无产阶级不能放弃革命,不能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应该会最先发生在军队.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人运动和德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验证了恩格斯关于德国工人运动的论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术界围绕所谓恩格斯政治遗嘱展开的对恩格斯的国际工人运动理论乃至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误解或歪曲.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essay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of a recent upsurge of so-called “politics of history” in Poland, and in other postcommunist democracies. The upsurge, as the author argues, is caused by a growing anxiety 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communist order.  相似文献   

14.
15.
《新观察季刊》2000,17(5):80-81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