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除了改组《新青年》作为自己公开的宣传阵地以外,还创办了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共产党》月刊在建党时期,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党的筹建工作,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即指出:“党的出版物,除《新青年》外,还有《共产党》月刊及《工人周刊》等,销数很广,宣传亦很有力量。”因此,考证《共产党》月刊的有关史实,对我们研究建党时期的情况是极有帮助的。月刊出版的期数  相似文献   

2.
申德成 《传承》2008,(12):90-91
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戴季陶主义,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歪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鼓吹团体的排他性、统一性和独占性,反对国共合作,为国民党右派镇压工农革命运动,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提供了理论武器。戴季陶主义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元老、原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华职教社上海分社副主任张雪澄先生(1905—1988)是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朋友。作为一个旧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从黑暗的社会现实中看清了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正义性和进步性,因此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论在上海、在重庆,他都同情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戴季陶主义,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歪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鼓吹团体的排他性、统一性和独占性,反对国共合作,为国民党右派镇压工农革命运动,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提供了理论武器.戴季陶主义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大故迭起、风云激荡的中国现代史上,张申府先生是位非常独特的人物。他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黄埔军校的筹建、民盟的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但又长期被政治所冷落;他介绍了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自己不久便又退出共产党。在科学思潮、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引进、传播和发展中,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讲述的张申府先生鲜为人知的另一方面,他与农工党还有两度情缘。张申府(1893-1986,名崧年,以字行)出生在河北献县小垛庄,其父为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民国时期的众议员等职。1913年,张申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  相似文献   

6.
申德明 《今日浙江》2010,(12):62-62
出这个题目,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土改时期,一位老农到镇上买年画,他买了一张毛主席像以后,非要再买一张共产党的像。售货员说,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没有像。他不信,对售货员说:人们都说,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有像呢?  相似文献   

7.
1926年3月23日,郭沫若因霍秋白的举荐,林祖涵的斡旋,从上海南下广州,应聘广东大学文科学长。在林祖涵的家里,郭沫若见到了毛泽东,给他留下了“人字形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潜沉,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的声音低而委婉”的深刻印象。在广东大学任教的4个月里,郭沫若站在革命左派一边,同右派教授黄希声之流进行了坚决斗争,取得了“择师运动”的最后胜利。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参加群众集会,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关注政治和实际斗争。在与共产党人的接触和交往中,他决心参加共产党。陈延年和邓中夏知道后,派浑代英找…  相似文献   

8.
林希翎,浙江温岭人,有名的大右派,也是中国当代思想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9.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又通称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代行党代表职权。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政治部到1927年4月15日校长蒋介石叛变革命杀害共产党人止,在将近3年的时间内,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有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卜士奇、包惠僧、邵力子、熊雄等。这几位后来就像臧克家《有的人》一诗中写的那样:有的成了反共专家,“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有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  相似文献   

10.
王玮 《重庆行政》2011,(3):19-21
薄一波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战争时期薄一波在山西抗日形势异常复杂的环境下,肩负共产党的重任,参与建立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抗日工作中,薄一波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他所领导的地区和部门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主党派新一代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主党派新一代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思考武士俊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的制定和执行。同时还履行对共产党的监督职能。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进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论戴季陶主义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季陶是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的主要理论代表。他假借孙中山的名义,挖空心思地将孙中山的只言片语与孔子的一些观点联系在一起,编造出一个所谓“三、三、一”的理论系统,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能作部分”——三“达德”。他认为“智、仁、勇”是三种通行不变的美德,其中“仁”是核心,“智”是为了“知仁”,“勇”是为了“行仁”。这是它的“原理论”。第二,“所作部分”——“三达道”。他认为“民族、民权、民生”是三条人所共由之道,其中“民生”是核心,民族、民权都是为了实现民生。这是“理论系统”的“方法论”。第三,“择善固执”——“诚”。“诚”是指“决心”,是“民族精神之原动力”。他认为人心、意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51年春,西藏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重庆,受到贺龙、刘文辉等人的热烈欢迎。刘文辉是西藏人比较熟悉的人物。随行人员金中悄悄对我说:“共产党对这样一个大地主、大军阀,不仅没怎么着,相反,还给他这样高的地位,让他致欢迎词,共产党的政策并不像谣传的那样。”我听了点点头。后来,见到邓小平,他给我讲解放西藏的原因和必须解放西藏的道理,讲了共产党的政策,给了我一份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制定的“十条公约”,以此作为和平谈判及进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曾山是我党早期建立瑞金革命根据地时期就担负领导重任的优秀干部。毛泽东生前不止一次地讲过:“我在中央苏区,很多地方得益于曾山同志的帮助。”曾山也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模范。他经常对同志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革命统一战线的胜利,在民主革命时期应发挥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同样要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曾山有着城市工作的丰富经验,他曾担任过华中局接管委员会主任。济南解放时,曾山领导接管济南;南京解放时,他参与了接管南京的工作;上海解放,他又参与上海的接管工作。中央决定,接管上海,曾山任上海市副市长…  相似文献   

15.
金瑜 《今日上海》2008,(6):20-22
葛甘牛生于上海。1985年毕业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后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系,获得硕士学位,并成为博士研究生。 1989年,他加入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原所罗门兄弟公司,担任期货期权交易部副总裁。1993年从纽约到香港,葛甘牛先后担任过美林集团亚太区组合投资交易部董事、德意志银行亚太地区资本市场部董事、荷兰银行亚太地区股票衍生产品部董事总经理等职务。2000年,他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2001年,葛甘牛加入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执行委员会成员、销售及交易业务板块全球主管,创建了机构销售、定息收益、衍生产品等业务,并参与筹建总部在浦东陆家嘴的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同时负责中银国际证券的所有机构业务。2006年,他回到上海,在瑞士信贷集团担任定息收益部董事总经理兼国内定息收益业务主管。现在,葛甘牛是瑞士信贷集团投资银行中国业务部的董事总经理。  相似文献   

16.
李燮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燮和是辛亥革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首创黄汉会,先后加入过华兴会、兴复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并担任过上海起义军临时总司令、吴淞军政分府水陆军总司令、光复军总司令、援鄂联军总司令、光复军北伐总司令、长江水师总司令等要职。像他这样一生四次加入革命团...  相似文献   

17.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会议后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安排了各部部长,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孙中山在1925年3月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猖獗起来,就把矛头指向国民党左派代表廖仲恺先生。因为廖仲恺先生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执行“三大政策”,与共产党紧密合作,又是工人部长。他支持工人运动,维护人民利益,誓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因此,国民党右派对廖仲恺先生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指使凶手于1925年8月20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暗杀了他。出事地点是今越…  相似文献   

18.
陈宇 《黄埔》2012,(4):50-53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是大革命时期军校的最后一期毕业生,在整个黄埔军校史中占据显著地位。国民党军队中的许多知名将领,共产党军队中的20多位著名将领,都是黄埔四期生。在共产党军队里黄埔四期生的堂堂阵容之中,还有一位开国将领应当列入,他就是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省港工人大罢工、百色起义、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9.
小议互相监督陈荣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共产党通力合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要不要民主党派存在,还要不要发挥他们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作了回答,他说:"究竟是...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01,(4)
我党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新青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8月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使用“中国共产党”名称的是蔡和森,他在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共产党》月刊,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开举起共产党的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