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姜圻 《学习月刊》2023,(12):53-54
<正>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张秋实教授的著作《瞿秋白与莫斯科——〈俄罗斯解密档案〉研究》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2022年7月付梓。该书是作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瞿秋白与俄罗斯解密档案研究”的成果,是作者在已经独著出版《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东方出版社2011年版)和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运用《俄罗斯解密档案》(以下简称《档案》)及相关资料,深入开展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1922年冬,瞿秋白因深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赏识,应邀从苏联回国,参与编辑中共中央机关报刊《新青年》季刊和《向导》周报,不久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5年多后,陈独秀犯错误被免职,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在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艰辛探索中,陈独秀与瞿秋白始而亲密合作,终因思想分歧加剧了矛盾。他们这种关系,无疑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早期发展之艰难曲折。相逢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3.
一 1928年,莫斯科。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瞿秋白在演讲中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4.
1 1920年,瞿秋白作为《晨报》的新闻记者来到了莫斯科。当时的苏联正值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经济十分困难。在苏维埃政府号召捐献时,瞿秋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金壳怀表献了出来,而政府为表达对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中国同志的革命友情,又回赠给他一块钢壳怀表。从此,它一直伴随着瞿秋白。  相似文献   

5.
一1928年,莫斯科。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瞿秋白在演讲中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1945年4月21日,初夏的延安。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  相似文献   

6.
文摘精萃     
瞿秋白翻译《国际歌》 1923年,瞿秋白从莫斯科回国,带回了当时苏联的国歌——《国际歌》,并着手翻译。他住在北京的叔叔家中,房间放了一台风琴,他对照歌曲原文,仔细斟酌,每译好一句,就在风琴上自弹自唱,直到配上原来的乐谱才接着译第二句。在翻译“国际”一词时,瞿秋白绞尽脑汁,反复推敲,因为这个词在中文只有两个字,而外文却是一长串音节,如果直译则很难奏唱。经过一次次的实践、练习,他决定采用音译,庄严地唱出“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样音译的处理使歌词和曲子和谐地统一起来。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长汀罗汉岭前就是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的。  相似文献   

7.
一块怀表     
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却有着几段不平凡的经历,凝聚着几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友谊……1920年,霍秋白作为《晨报》的新闻记者来到了莫斯科。当时,苏联经济十分困难。在苏维埃政府号召捐献时,瞿秋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金壳怀表献了出来。苏联政府为表达对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中国同志的革命友情,又回赠给霍秋白一块钢壳怀表。1930年9月,与瞿秋白同在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的沈泽民同志回国,赶上海参加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为了表达对沈泽民的友情,又将那块来自十月革命故乡的钢壳怀表送给了沈泽民。1933…  相似文献   

8.
1928年,莫斯科。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他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9.
正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1899年1月,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1921年在莫斯科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开创性贡献。1925年1月后在党的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在党的五大、六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瞿秋白主编的一些党报,《红旗周报》和瞿秋白的关系不是太紧密。《红旗周报》发表瞿秋白的文章不到20篇,且篇幅大都较短。但是,瞿秋白是在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才逐渐开始在《红旗周报》发表文章的,这是瞿秋白在党内遭到批判被边缘化后为重新适应"左"倾中央而做的最后努力。《红旗周报》见证了瞿秋白的努力,最终也以一篇社论和一篇署名文章宣告瞿秋白希望的彻底破灭。而《红旗周报》也在不久后的1934年初停刊。瞿秋白政治生命的基本终结和《红旗周报》的停办,伴随着中央红军的长征,正象征着"左"倾中央极端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11.
由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这两本书(以下简称《七十年》和《上卷》)在研究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搜集和吸收了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瞿秋白的评价是公正的。这对推动人们深入研究瞿秋白,无疑是有所启迪和教益的。《七十年》和《上卷》对瞿秋白的研究有如下的观点: 一、瞿秋白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有一个发展过程。《七十年》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依据,认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  相似文献   

12.
原本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平淡无奇,但它几易其主,凝聚着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友谊与共产党人之间的同志真情,感人至深。1920年,瞿秋白作为《晨报》的新闻记者来到莫斯科。当时的苏联正处于反对列强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中,经济十分困难。在苏维埃政府号召捐献时,  相似文献   

13.
<正>《候补执行委员瞿秋白对于八月十九二十两天之中央全体会议议事录之声明》,是瞿秋白,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批评、反击国民党右派攻击的重要文献。杨天石《瞿秋白的〈声明〉与国共两党的"分家"风波》(《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2期;《党史纵横》2001年第12期),在中国大陆的刊物上第一次披露了这一文献较为详细的内容,并作了深入的解读。因不少大陆学者看不到瞿秋白的声明的原文,于是谈瞿秋白的声明只能引用杨天石的文章,如刘小中等《瞿秋白年谱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1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记者的身份赴苏俄考察,192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随同陈独秀回国。 回国后,瞿秋白任《新青年》、《前锋》主编,以后又主持编辑《布尔什维克》,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大量拓荒工作。他力主国共合作,因而深得孙中山的器重,于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他参与国民党的领导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成为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共最高层领导人。1930  相似文献   

15.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1935年被捕后在国民党狱中留下的一篇特殊文字。没有这篇《多余的话》,以瞿秋白对革命的贡献,以他慷慨赴死、义薄云天的英雄壮举,毫无疑问应牢牢镌刻在共和国的烈士纪念碑上。然而,正是由于这篇《多余的话》,使得瞿秋白身后并不安宁,荣辱毁誉,大褒大贬伴随了他几十年。那么,瞿秋白为何要写《多余的话》?这是“叛徒的供状”吗?它真的多余吗?读罢此文,相信你会对瞿秋白以及他的《多余的话》有更公正、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自研究瞿秋白那天开始,瞿秋白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就进入我的视野,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一遍又一遍地认真研读了瞿秋白在1935年5月22日写下的《多余的话》,广泛寻找并研读了学界对瞿秋白《多余的话》的诸多评论。《多余的话》让我一次次越读越感动,深惜烈士之不幸;有些评论则让我越读越难过,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0月16日至10月18日,由《瞿秋白文集》编辑组倡议,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常州市委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在常州召开了“纪念瞿秋白诞辰90周年学术讨论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瞿秋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瞿秋白文集》编辑组组长温济泽教授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1955年、1980年、1985年举行过3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和学术讨论会。今年这次会议是建国后第4次纪念活动,也是第2次学  相似文献   

18.
正青少年时期写的《咏菊》诗和《哭母》诗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母亲金璇出生于书香世家。在父母的影响下,瞿秋白从懂事起就认真学习。1909年春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3年,十四岁的瞿秋白见秋菊凌霜,即写了一首嵌入自己名字的五绝《咏菊》,诗曰"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在赞颂秋菊高洁耐寒,寄托高尚志向与情操的同时,又巧妙地在诗中嵌入了他的名字,即霜、秋白三字。瞿秋白出生后,因  相似文献   

19.
自研究瞿秋白那天开始,瞿秋白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就进入我的视野,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一遍又一遍地认真研读了瞿秋白在1935年5月22日写下的《多余的话》,广泛寻找并研读了学界对瞿秋白《多余的话》的诸多评论。《多余的话》让我一次次越读越感动,深惜烈十之不幸;有些评论则让我越读越难过,哀叹世人之不解。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由于他在我党的领导地位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声望,日本学者从30年代初期起,对瞿秋白的研究就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还在1930年,日本学者铃江言一先生,就把瞿秋白的生平传略写进了日本改造社出版的《社会科学辞典》,1936年,进士桢一郎先生发表了《瞿秋白传》。从一些日文资料上可以看到,3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对瞿秋白的著作是非常重视和推崇的。日本左翼学者藤枝丈夫先生,为了纪念中国广州苏维埃革命3周年和全国苏维埃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