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桂侨刊》2003,(3):55-55
扇面书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成,据唐代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期“杨修与魏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再有《晋书·王羲之传)一文中记载了王羲之为蕺山老妇题扇之事。周密《浩然斋雅谈》一书亦载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应人之请在扇上题诗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读《晋书》,每读到王戎、山涛、王猛,心里就会泛起一层层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王戎曾为晋朝统一大江南北,戎马倥偬,屡建功勋。可在西晋王朝危机四伏、祸乱迭起的时候,已经身居三公要位的王戎,却与时舒卷苟合取容,尤其是强取豪夺,贪得无厌。《晋书》说他“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他家有一种上好的李子树,卖掉果实之前,竟先把李子核钻坏,以防别人栽种。  相似文献   

3.
毛,字平仲,因隐居衢州 (今浙江 )烂柯山,号樵隐居士。著有《樵隐集》十五卷,其中《樵隐词》(又称《樵隐诗余》)一卷,最为人所称道。《四库全书总目》评曰:“他作不甚著,而小词最工”,并将其《樵隐词》一卷 42首全部收入全书。《全宋词》、《宋六十名家词》均将其词全部收入,可见其在宋词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几百年来无人对其人其词进行专题研究 (仅有零星点评),另外,近些年来笔者对毛姓历史文化进行了研考,获得一些新资料,出版有《毛姓史话》①一书,发现还是伟人毛泽东的远祖,因此研究其人其词有填补宋词研究空白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句苗族谚语说:“穷汉无粮①,苗家无王”(Khed yos ab mix,langx,ghad nesab mix wangx)这似乎是盖棺之论了。可是,在苗族民间文学中,关于“苗王”的故事和诗歌还不少。笔者搜集整理,先后发表的,就有《阿秀王》、《独戈王》、《百鸟衣杜王》和《娥扎与召觉诗娜》(叙事诗)等。这些故事和诗歌里的主人公,最后都作皇帝,民间称他们为“苗王”。  相似文献   

5.
《太平经》一书,是我国道教的早期经典,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道教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出现,在《后汉书》里有一个记载。《后汉书·衰楷传》说:“初,顺帝时(公元一二六年到一四四年),琅邪官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又说:汉恒帝“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楷自家诣阙,上疏曰:‘……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神书,不合明德。’”李贤注说:“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可见,宫崇从其师于(一作干)吉所受的《太平清领书》百七十卷,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太平经》。  相似文献   

6.
廿四史当然不是什么供消遣的书,但其中并不少有趣味的材料。《晋书》说,孝惠皇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便引得不少后人发笑。其实如果将虾蟆拟人化,则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喊,叫,写文章,其动机不是为官(或曰为公),便是为私(或曰为己),总难超出这“两为”的范围,惠帝之问,也并非问得完全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7.
流亡东瀛著书立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一片白色恐怖。陈启修在国内无法立足,被迫流亡到日本,这时期,他与中共失去联系,易名豹隐。陈豹隐以掌握五种外语的优势,潜心研究马列主义经济学。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现象的体系》、《新政治学》、《科学的社会观》。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作为中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译者,把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介绍给中国人。陈豹隐的主要译著有:1翻译日本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陈豹隐在该书“跋”中写道:“这本书当做大学的经济原理的科学书来看,实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的良书。…  相似文献   

8.
刘梦溪 《北京观察》2014,(11):66-69
正当代文化价值理念的建构,亟须填补的,就中国传统这一块,我讲的以"敬"来带领的这些价值理念,包括诚信、忠恕、仁爱、知耻、和同等,应该是最重要的亟待填补的精神价值。国学概念的渊源与流变"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古籍中。经常提到“良史直言无隐”,就是说,史家必须“善恶并书,要据事如实记载。历代的文人们往往以此作为史家的美誉,史家也往往以此自任或标榜,《晋书·郭璞传》有云:“忝荷史任,敢忘直笔”。这种据事直书的传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但是,它产生于何时?却鲜有文章论及。这里,笔者不揣浅陋,谨就此作一探讨,不确之处。尚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0.
是书为赵吕甫校释,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据校者自序,他是经过三十多年研究,稿凡三易才完成的。乃向达《蛮书校注》后,又一部系统研究云南地方史的著作。其书除了刊校樊书原文因流传过久而出现的错讹字外,还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对以前没有落实的山川郡国,也作了充分考订,读后令人感到很可喜。不过任何一部学术著作,都不会绝对完美无缺,《校释》当然也不例外,有其成就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一面。我因各方面的关系,经常出入于西昌、雅安地区,对这一带的情形,比较熟悉。所以看了这书之后,感到其中有些解说与实际情况和地理沿革有出入,兹将这些出入之处,分述如下: (1)《校释》22页说:“台登,向达《校注》卷一页16云:据《嘉庆一统志》台登即冤宁县……向氏末举《一统志》卷数,今遍检《一统志》,并无此段文字,疑向氏  相似文献   

11.
隐士也叫"幽人"、"逸士"、"逸民"、"高士"等,《后汉书》有《逸民列传》,《晋书》、《唐书》、《宋史》、《明史》等都有《隐逸传》,《南齐书》有《高逸传》,《清史稿》有《遗逸传》,嵇康、皇甫谧有《高士传》,袁淑有《真隐传》,称呼不一,写的都是同一类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问题,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作了精辟论述。他指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这种垄断也同任何垄断一样,必然要引起停滞和腐朽的趋向。”(《列宁选集》第2卷第817—818页)同时,他又指出:“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工业部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作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到《山海经》一书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马迁却没说《山海经》的作者为谁。到了刘歆,在其校上《山海经》一书的表文中才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对《山海经》一书,不著录作者姓名,可见班固并不信其说。至于后来学者,则多否定之。如尤袤说:“《山海经》……汉儒谓伯翳为之,非也。”  相似文献   

14.
正谢宾王是被收入《四库全书》的山左(山东)著名诗人之一。谭正壁著《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载:"谢宾王,字起东,山东临淄人……工诗,著有《兰雪堂诗集》。"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载:"《兰雪堂诗集》,三卷,山东巡抚探进本,国朝谢宾王撰。是集为未刻钞本,凡古体诗一卷,近体诗二卷……卷首题王士禛评选。盖山左谈诗之士罕不问津于士禛者,此亦其一也。"谢宾王当属清代全国知名诗人,其诗由清代诗坛盟主、神韵派宗师王渔洋(士禛)详加评定,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6,(4)
商都的确认司马迁著《史记》曰:“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书序》解释曰:“契父帝喾居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那么,“亳”在今何处,王国维《说亳》明确指出:“蒙之西北即汉山阳郡薄县地也。”并加注:“今山东曹州府曹县南20余里”。但是,商建都,千百年来,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外政界、经济界热衷于商史研究者也卷进来,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曹县人当然不会无动于衷。经过两年的筹备,于今年4月26日至28日,商都文化研究会成  相似文献   

16.
读书人(古代称为士)读了一些书之后就喜欢了议论,这被现代学者朱自清称之为“酸气”。但不论“酸气”与否,读书人爱发议论却是事实。这在先秦孔子时代就盛行,《论语·季氏篇》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反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这种议论集中表现为议政,所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条云:“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社会上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一些论著都认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阶段不存在商品生产,也不存在货币关系。如,《政治经济学》(北方本)一书中这样写道:“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来,我省的造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较普遍地忽视了造林质量,据历年统计,成活率仅达50—60%。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造林前各项准备工作不足,造林后抚育管理工作做得很差。为了今冬明春按质按量完成造林任务,要求各地积极作好以下几项工作:(1)我省1957年度造林任务400万亩已经下达,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苗木、插  相似文献   

19.
扇子漫谈     
扇子是一种驱暑纳凉的用具。在灿烂的文化园林中,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到的艺术特点。 扇书:书法艺术运用于扇面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晋书》。说书圣王羲之曾为一老媪题扇,老媪每字售价百钱。扇子品种繁多,扇书大多只适于绢制的团扇和纸制的折扇。  相似文献   

20.
章诗同注《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注释简明。第荀氏之书,语多僻词难释,而以虚词尤甚。欲求精当,戛戛其难,《简注》注释,尚多可斟酌者,辑而成篇,意在商榷。凡五十有二例。[编者按:选刊十五例。] (1)为善不积邪④,安有不闻者乎?(第4页) ④邪,同“也”。 此注欠安。刘淇《助字辨略》“邪”字条引此书例注曰:“此‘邪’字,耳辞也。言为善特不积耳,安有积而不闻者乎?”刘说是也。“耳”助词,表限止,今语而已之意。训耳,乃为下文诘问作势,杨树达先生注曰:此乃反诘之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