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1866年12月23日,左宗棠奏请清廷在福州马尾创办的船政局正式开工,尔后40年,马尾船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开启了近代中国追寻进步、图强变革的又一创举。马尾船政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变革图强的一面旗帜,对近代中国的全面变革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船政,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寻国家强盛而进行努力实践的缩影。在2012年  相似文献   

2.
大海浩淼,风起涛涌,潮落潮涨。说起中国造船工业由帆篷舟楫到铁甲钢舰的历程,人们自然会论及历史悠久、鼎盛一时的福建船政局。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值得重视,因而形成一个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集团——洋务派。1866年6月25日,洋务派代表、闽浙总督左宗棠上奏折请求在福州建设厂坞,制造轮船,7月14日,清廷批准了左氏的请求。  相似文献   

3.
正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以具有世界唯一性的船政建筑群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再现船政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发源地、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端、中法马江海战古战场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存。主题公园包括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马限山公园、罗星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很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1866年,严复以优异成绩考入沈葆桢创办的海军福州船政求是堂艺局,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被清政府公派到英国留学,在那里依然学习海军军事。与严复同时赴英留学的还有刘步蟾、蒋超英、方伯谦、叶祖珏、萨镇冰等一批精英。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近代中国海军的先锋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5.
福州船政是在鸦片战争后,我国为增强军力、国力抵御外侮而进行的积极探索。福州船政所创建的船政学堂、马尾船厂以及所培育出来的各类人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船政文化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当前实现强国梦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左宗棠的一生中,最辉煌的部分是收复六分之一的国土——新疆。与李鸿章据理力争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企图瓜分西北。在处理新疆问题上,左宗棠与清廷重臣李鸿章出现了分歧。李鸿章  相似文献   

7.
作为船政文化滋养哺育出的学子精英的杰出代表,严复积极开拓创新,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与时俱进,采用新式教育体制,培养了大量近代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船政文化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与魅力。研究严复与福州船政文化,弘扬船政精神,将为福州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氛围,更好的发挥福州在海西建设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8.
船政文化是福州独具特色的人文、地域文化,值此船政创办145周年之际,进一步分析、总结船政文化宣传与普及的效果和问题,对于推进船政文化民间的传播和推广,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上福州"拥有丰富的独特的船文化产业资源:水体、海岛海岸景观资源;海丝文化、郑和下西洋、船政文化等船文化遗产类资源。福州要把握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海丝"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整合发挥福州船文化资源优势,以世界级船文化旅游项目(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把福州打造为世界船文化旅游之都和"海丝"人文交流合作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10.
正左宗棠是清末重臣,生前享有崇高威望,身后声名却几度浮沉。1885年夏秋,74岁高龄的左宗棠临危受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闽海军务,不料病逝于福州。清政府一直缅怀、歌颂这位中兴名臣的伟大功绩。但辛亥革命前夕,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党人提出的核心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清政府服务的汉族官员,尤其是曾国藩、左宗棠等重臣,一概成为"汉奸""叛徒"。抗战八年,同仇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衙门官吏,见了洋人大都是奴颜婢膝,出尽了洋相。但左宗棠却不卑不亢,不崇洋媚外。当他督闽时,在福州的英国领事有雅芝归调离中国,而接任的英国领事名叫贾禄。贾禄来福州赴任时,左宗棠对待他以平常的信札来往。接见时也用和中国同等级别的官员礼节接见,这就使贾禄很不高兴。他向清朝总理衙门告状,说左宗棠没有礼貌,对待英国领事不用“照会”,而用“札”。接见英国领事没有开中门,没有鸣礼炮。而其他外国领事们,在上海、广东等地,都受到“照会”和“礼炮”的接待。唯独福建不然,对洋人十分无礼等等。左宗棠立即义正词严地…  相似文献   

12.
邵建东 《唯实》2004,(1):53-54
20世纪初 ,当大清国的大厦行将倾覆之际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立宪运动拉开了帷幕 ,中国自此走上了宪政的漫漫长路。 190 4年春 ,驻法使节孙宝琦奏请“立宪” ;190 5年底 ,清廷派遣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 ,回国后历陈立宪之利及不立宪之弊 ,恳请清廷实行立宪。190 8年 ,经过不同政治势力长期、激烈、反复的较量与斗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产生了。虽然这部“宪法大纲”依然抓住大清皇帝的君权不放 ,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给予了臣民一些自由和权利。换句话说 ,虽然这部“宪法大纲”离现代意义上的宪政的要求还…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00,(6)
严复,1866年至1871年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堂教习.次年赴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近20年.留学英国期间,广泛阅读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甲午战争失败后,他深受刺激,痛感必须维新变法,才能避免亡国大祸,决心“致力于译述以警世”.第一次系统地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和思想文化制度及其理论依据介绍到中国,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对中国思想界具有启蒙作用.其中尤以《天演论》中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社会震动极大.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5,(8)
<正>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是自治区唯一的综合性农牧业科学研究机构,学科门类齐全、区域特色鲜明、科研实力雄厚、人才结构合理、后勤保障完善,集科研、推广、培训于一体,其前身可追溯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绥远将军瑞良奏请清廷获准设立的归绥农林试验场,历经百余年发展历程。完备的基础设施、充足的科研项目、显著的人才优势,构成创新能力的支撑。农科院目前已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和草原生态等优势研究领域,建有  相似文献   

15.
马尾船政学堂在我国率先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教材和教育文明,开近代教育之先河,船政还派出中国赴欧留学生,他们学成归国报效国家,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马尾船政敢于开放引进的观念与实践,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明史》卷三载:洪武十五年五月,广平府吏王允道奏请开磁州铁矿。对这件于朝廷有利的事情,谁知,朱元璋却不以为然,曰:“朕闻王者使天下无遗贤,不闻无遗利,今军器不乏,而民业已定,无益于国,且重扰民。”遂否定了王允道开发铁矿的奏请,并“杖之,流岭南”。  相似文献   

17.
古木参天的岳麓山中,千年古刹麓山寺左后侧,有一块花岗岩砌成的长方形墓地。汉白玉的墓碑,石砌的围栏,历经数千个日日夜夜的风雨侵蚀,凸现出斑斑痕迹,使人忆起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久远,铭刻在墓碑上那“烈士禹之谟之墓”五个大字,清晰可辨。快一个世纪了,每当人们驻足墓前,烈士牺牲前那“我要流血”,“禹之谟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同胞而死”的悲壮遗言,便如同不息的号角,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禹之谟 1866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 (今双峰县 )青树坪。 20世纪初留学日本,回国后在长沙开设新式纺织厂。清廷的腐败,…  相似文献   

18.
马尾新城建设是福州中心城区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福州城区扩展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做大做强海西省会中心城市规模,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位度城市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马尾新城建设,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以创新为主线,打造千亿创新谷,引领福州大都市区产业发展;强化旅游要素配置,深度开发船政文化;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创新引才引智政策机制;加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力度,激活马尾新城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是左宗棠的好友杨昌浚所作的一首诗,这首《恭颂左公西行甘棠》的诗,表达了左宗棠对边疆的深厚感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明亮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歌颂了左宗棠平定阿古柏之乱后,屯垦戍边的丰功伟业。 左宗棠,湖南省湘阴县人,公元1812年(清嘉庆十六年)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从小胸怀大志,青年时自负“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尤其对新疆有浓厚的兴趣。1883年,面对当时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他有着深刻的认识,写有《癸未燕台杂感八咏》。其中有一首: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爱国的知识分子抛弃了封建统治者的传统偏见,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脚步。1898年,在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山西巡抚胡聘之奏请朝廷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